第3章 各怀心思(1 / 2)

大唐吴钩行 南国平民 5277 字 2023-05-18

第3章各怀心思

西域少有带粘性的土,但多石,因此,伊罗卢城城内的建筑就地取材,除大户人家与官家府坻外,平民的房屋有的由石头砌成,或是泥土中夹杂着芦苇建造,样式肯定是不甚美观的,又因缺水,城内的绿树稀少,满眼尽是灰扑扑的黄土与尘埃,特别到了冬季,北风一来,尘土到处飘扬,与中原的城池相比,完全两个模样。但就是这样的地方,哪怕她再不如长安大方漂亮,郭昕及留在西域的唐人,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

三十年前,郭昕还盼着自己能回中原,再看一眼那繁华似锦令无数人向往的长安。但现在,他以及他从中原带来、已所剩不多的白发老兵,皆绝了这个念头,他们只希望,能永远守护这座孤悬于塞外的大唐城池,守住这个家!

而这,也逐渐变成一个奢望!!!

临近城墙的街道上,穿着华夏衣裳的唐人,与身着以彩绸、毛布为主胡服、碧眼勾鼻、头发剪短、戴着帻帽的龟兹人等,正来回穿梭,协助唐军拱卫这岌岌可危的防线。

“呜呜呜~~~”

敌军南北大营中再次鼓声点点,众人皆疲惫的望向城外,只见南城外的吐蕃与北城外的葛逻禄军排成一个个千人队,准备对城门进行轮番猛攻,他们打定主意,半刻也不让守军歇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无力回天的郭昕暗付一声“扛不过今日了”,他沉声喝道:“录事参军刘谨、牙兵队正鲁意何在!?”

牙兵是他的亲卫,这个叫鲁意的本就护在左右,只见鲁队正立即肃立于侧,单等吩咐,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大都护一声令下,鲁意眼睛都不会眨就往前冲,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城池同归于尽的打算!

不一会,同样操着兵器的刘谨气喘吁吁的小跑过来:“下官刘谨参见郡王、节度使、大都护!”

“鲁意,汝速去郡王府通知守捉使郭镇西,集结后备军前往东门口等候,不得有误。刘谨,昨天我命你集结的六百会骑马的健儿、壮妇、孺童及良马现在何处?”

鲁意二话不说,急匆匆的离去,刘谨忙道:“回大人,皆已集结于金山寺!”

“好!”郭昕露出久违的笑容,伸出宽大的手掌替刘谨轻轻的弹了弹背上的尘土,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油布包,郑重其事的交给刘谨道:“刘参军,汝速去集合此六百民众前往东门口与镇西所率后备军集合,尔等从东门突围去吧。”

其实刘谨三天前便已接到郭昕的密令,只是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他仍然有些反应不及,只道:“郡王不去送送守捉使吗,毕竟他是您的么儿啊!”

郭昕一狠心,提起鲁意解下的包袱郑重的递给刘谨:“不见了,本王老了,最是见不得生离死别!此布包中有今晨本王写给镇西的信,还有王府与节度使、大都护大印,还有安西军兵符,你在合适的时候交给他吧,另有一扎已盖节度使大印的空白告身,却要牢记,官职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易授人。”

见刘谨有些不知所措,郭昕从身上掏出一块贴身玉佩塞给录事参军道:“此玉随本王已五十余年,如今归汝了。子望(刘谨字,镇西虽天资聪慧,行事果断,但从未独当一面,我恐他行事鲁莽,汝须多加提醒。若他行为不端、不爱惜士卒,汝作为参军要进行监察、警示,总而言之,这支人马就有劳参军费心扶持了。若果能杀出重围,定要想方设法保存安西唐民这点血脉,如有朝一日能回长安,别忘了替本王向皇上请罪,同时向皇上奏明,安西唐军镇守西域,已尽了全力,如果皇上能派兵收复西域,我等安西唐人,死而无撼矣!切记,王府与节度使、大都护大印,切记勿轻示出人,镇西也不例外,去罢,莫要回头!”

刘谨呜咽着长辑于地:“遵命,刘谨去也,郡王。。。。。。保重!”

“裴奇、尉迟无病、陈致远、刘复周、王宗保等听令,尔等率所部即刻通知各门紧守城池,不必回来复命,通知毕后,皆去城东罢,听侯郭镇西守捉使号令!”郭昕挥挥手转过身,不再看刘谨等人,他那浑浊的双眼里,分明已泪水满眶。

原来,四镇节度使郭昕在数天前,便已做好了城破的准备,早命刘谨从来到伊罗卢城的四镇军民中挑选年轻健卒壮妇及孩童,又迁升统率都护府精锐亲卫私兵(即牙兵的么儿郭镇西为守捉(守捉:统率3至7多人不等,镇将之上统兵官,率本部牙兵、陌刀兵、骑射手与骑步兵编成后备军,尽供城内残存的健马,只待城破唐、吐二军混战之际,从东门杀出,往东而逃,以期为安西四镇留下一点血脉。

郭昕倒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留后,而是郭镇西自幼英勇、略有谋略又有统兵经验,再加上经验老到的录事参军相助,这样大都护才放心他们去办这件事。

等众人走远,郭昕对左侧敌楼前伫立的一名幕僚道:“先生,眼下的局面你也看到了,本王已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此处非久留之地,你也随镇西他们走吧!”

郭昕口中的这位先生,真名李威,据说是一名行客(行客:西域常见的商人、游方儒生或侠士等,他习惯无拘无束的生活,云游四海,交广天下朋友,因仰慕郭郡王的风采,辗转来到西域,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郡王的幕僚,实际执掌都护府安插在各地的探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