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伊罗卢城--安西唐军最后的城池(1 / 2)

大唐吴钩行 南国平民 4512 字 2023-05-18

第2章伊罗卢城--安西唐军最后的城池

寒风,没有半刻消停的意思。

方才还杀伐果断的鲁意双目之中,却没来由的流露出无限忧愁,此去,怕是再也见不到城南贺家酒楼的小娘子了,一想到贺月白那娇羞的脸容,鲁意便有些走神了。这半年来,吐蕃大军来攻,伊罗卢城内勿论军民皆人心惶惶,也只有在她身上,才能寻得半点慰藉。

但现如今,府城是回不去了,曾经的花前月下,终究是一场空。鲁意还在臆想之中时,前方斥侯回复:“戍主,赶上大军了。”

果然,前方已出现正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前进的逃亡军民。一声马嘶,斥侯的背后现出一名壮硕的军将,却是同为戍主的郑子路,但见他脸容憔悴,双眼饱含血丝,打了个哈欠道:“又给你逮着机会杀蛮子了,下回还有这等好事,定要叫上我。快上前,镇将就在那边等你!”

鲁意勉强挤出些笑容,杀个把吐蕃蛮子实在不值得宣扬的,他寒喧几句,目光却落在沿途疲惫不堪的军民身上,甚至,他还看到了已瘫倒在地口吐白沫的马匹,这几天跑下来,勿论人或是马,都累得够戗吧,于是便心有不忍。

“子路兄。。。。。。你看,连跑了这么些日,将士百姓们怕是有些吃不消了,再道马力亦有限。。。。。。这般冷冽的天气,不是办法啊,我看蛮子一时半会是追不上来了。。。。。。”徒劳的揉搓着冻得痛红的脸,看了眼就在咫尺的镇将,终于对郑子路说出了自己的意图:“要不我等一起跟杨镇将说道说道,歇会罢?!”

“歇不得,谁能断定蛮子不会追上来?”郑子路耷拉着脑袋,费力的抬了抬眼皮,但也只是抬了抬,却没有再说话。先他半个马身、身材更为壮硕的副镇将杨参耳朵灵敏得很,如果是郑子路这么说,他多半不会考虑,但鲁意不一样,他的身份是都护府精锐牙兵戍主,是自己的上司郭镇西守捉使的心腹爱将。

长叹一口白气的杨参回头一扫,满眼是刀枪失色、衣甲不整、脸容憔悴的大唐军民,极目而望,只见来时的路上,除了漫漫的黄沙,便是隔三差五倒毙在沙路之上的马匹、间或也有体力不支而倒地的将士或是妇孺--这等天气里,一旦倒下,结果可想而知,但后面追兵甚紧,他们哪里敢做停留。

杨参的脸上透出一股难以言表的无奈与悲伤,他喃喃道:“自贞观十四年朝廷正式置安西都护府,至如今的贞元二十四年(实际为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8年,此时的西域已与内地隔绝数十载,西域唐军已不知年号更换为德宗之孙宪宗的元和年号,已百六十八年矣!遥想当年,我大唐边军独步西域,八千里内的胡人无不俯首称臣,却不料如今,我等却落得一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

听到镇将之言,郑子路与鲁意也是脸色一暗。

自大汉以降的八百多年间,各代朝廷对西域多有统治,其中尤以大唐为甚。然而,自五十余年前中原发生安史之乱后,长安朝廷将防范吐蕃等敌对势力的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的悍战边军主力调往内地平叛。几年后,吐蕃乘大唐边境守备薄弱,趁机出兵,陆续占领陇右和河西,将内地与安西、北庭之间的通道(即河西走廊拦腰斩断,自此,北庭及安西四镇便成了大唐的飞地--直到二十余年后的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安西派出的数批使者中,终于有人抵达长安,朝廷始知孤悬大漠之外的西域仍有大唐军民在苦苦坚守!

是时,朝廷上下一片唏嘘,德宗更是痛哭不己,为以安西郭昕、北庭李元忠为首的留守边军所感动。

但是,北庭与安西四镇地广人稀,其中不到二成的汉人尤少,失去中央朝廷的援助后,先是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北庭都护府首府之地庭州被吐蕃攻陷,随后的二十年间,安西四镇的焉耆、疏勒、于阗也逐一被吐蕃攻占。

吐蕃作为一个高原帝国,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制约了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一百三十六年前,吐蕃大臣仲琮在回答唐高宗提问时亦提到:“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所部逻娑川,唯有杨柳,人以为资,更无草木。乌海之南,盛夏积雪,冬则羊裘数重,暑月犹衣裘褐。赞府春夏每随水草,秋冬始入城隍,但施庐帐,又无屋宇,文物器用,岂及中夏万分之一。”

由此可见,吐蕃的自然条件是十分恶劣的,贫瘠的土地不能承载和容纳大量的人口,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个政治意图,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土地和得到更多的财物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而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有着非常大的贸易价值,控制了这条交通要道就意味着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唐蕃双方、乃至大食、葛逻禄就西域的归属争夺了百年,互有胜负,但西域在安史之乱之前却基本被大唐控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