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靠近金兰堡,路上赶车的人愈多,行至一处路口时,竟遇到了道路拥堵的情况。
“此地距离金兰堡不远,这路还不知要拥挤到什么时候,先生若等得心焦,不如步行进城。”陪同人员提议道。
“也好,终日乘车奔波,我这身子亦有些僵硬了。”唐寅苦笑道。
众人下车,朝南步行,这才看清道路拥堵的原因——金兰郡第一学校门口,停着大大小小、样式不一的各色马车,已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这便是宋洲的府学吗?”
“可以这么说。”
“我能否进去参观一二。”
“这个……我需要告知首长,得到他的批准才行!”陪同人员没有立即答应。
~~
行政厅办公室张秘书得知了唐寅的请求,笑道:“想去学校参观,就让他去看好了,学校也不必多做准备,平时该干嘛干嘛。”
陪同人员挠头笑道:“我是担心让唐先生听到什么离经叛道之言,一下气坏了身子,不愿再去本土。”
张秘书颔首道:“你说得有理,这样吧,先通知薛校长做好接待准备,整个参观的流程,你们把好关。”
“是!”陪同人员应了声,匆匆忙忙走出办公室。
三日后,由金兰郡第一学校薛校长打头,带着唐寅一行人走进校门。
华夏自开科举以来,历朝历代对教育都是非常重视,明朝亦是如此。
明朝立国初,在总结以往朝代文教政策得失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该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改元代国子学为国子监,将其作为明朝的中央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地方的府州县,俱设儒学,分别置教授、学正和教谕等若干学官,以教诸生,以督学政,将各级官学置于地方各级正府的直接管辖下。由此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官学体系。
官学教育以程朱理学为宗,并定程朱理学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明初不仅规定以宋代理学家注解的儒家经典作为教学内容,还规定以八股作为选士标准。
明代官学的学生称生员,在提学官设立以前,未入官学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律称童生,但凡参加县、府考试通过者才能入官学读书,获得生员资格,即俗称的秀才。
童生的入学考试由巡按御史和地方行政长官主持。明代官学生员,分为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三种。其中廪膳生员享受朝廷津贴,朝廷每年从中选拔优秀者送入国子监读书,即岁贡生。而廪膳、增广如有空缺,则通过岁考从下一级中依次递补。
明代的官学,各级俱设学官,分别是教授、学正、教谕和训导若干,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洪武年间的学官多由各级官员举荐而来,后多由副榜举人、乡试未中者担任。各学官俱受吏部统辖,听吏部考核黜陟,但在地方上也受各级地方行政长官提调。
“我们学校有小学、中学、高中三部,目前共有学生近两千人。”薛校长边走边介绍。
唐寅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得微微吃惊,如此规模,恐怕只有明朝国子监能比。
薛校长没介绍的是小学、中学、高中三部的学生比是6∶3∶1,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眼下,宋洲推行的是扫盲教育,努力提升百姓的识字率,像后世那样搞义务教育,实在是没有资金与教师基础支持。
宋洲的中学教育可以看做教育制度的分水岭(雏鹰学校是另一套体系。在此之前,小学(学堂教育免费,学生就近读书,学业轻,只有语文与算数两门文化课,乡村的学生上半天学,还能帮家里干半天活,城县里的学生则能疯玩半日,两边尽力保持着进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