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宽和韦彬回了司礼监值房,韦彬忍不住凑上前,低声问道:“此李士实,乃何人?”
陈宽道:“他是何人,需要你来问咱家?随便找个人问问他的来历,你便可知晓。”
“唉!”韦彬叹道,“那他到底有何背景?再或是有何政绩?居然能得陛下如此的欣赏?这没背景没靠山……陛下在这会拔擢于他,难道是他暗地里给那位蔡国公纳了什么效命的保证?”
说到这里,韦彬眼神中甚至散发出异彩。
在一年多之前,李士实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官,却是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被皇帝多番欣赏和提拔,这就让韦彬很不理解。
陈宽琢磨了一下,面带思忖之色道:“说来,咱家也没看明白,先前于朝上,他看似是站在那些阁老部堂一边,却好像帮了倒忙,让英国公滞留于西北,当时不就说他可能得到一些人暗地里的授意?而今更好像是对他的嘉奖。”
韦彬道:“那他究竟背景如何?”
陈宽道:“能确定的,是他并不是蔡国公的人,似乎也并不是之前陛下重点提拔的,在这之前,他只跟那位李阁老走得近一些,算是被李阁老力主推上来的。至于他为何能在短短时间内,获得陛下如此的欣赏,咱家也不得而知。”
韦彬试探着问道:“他这样没背景没靠山的,不过是经年的时间,就从藩台跳到了尚书……或还差半步,但要知这提督易州山厂的职责,可是陛下最看重的职位之一,先前只有唐寅这种确定为蔡国公同门的人材有资格提领,那是不是咱也可以……”
“你是说……”
陈宽斜眼看过去,“踩一脚?还是拉他一把?”
韦彬道:“陛下都欣赏的人,咱怕是踩不动吧?拉一把的话,就怕李士实的态度不明,对咱又未必会尽心实意。”
此话一出,让陈宽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一个没太深厚背景的官员,看起来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值得收拢的地方,但更多是获得朝中官员的支持,而眼下司礼监势弱,在朝中直接去拉拢尚书级别的显然不行,就不如从这些侍郎或者是准尚书入手。
之前那些尚书、侍郎级别的官员,在政治立场上都很确定,也难得有李士实这样立场看起来是摇摆不定的。
韦彬再道:“不过以陈公公您说,他与李阁老过从甚密,就怕他是陛下安排出来,平衡两边关系的,或许他谁都不会归附,以换个左右逢源。”
陈宽冷着脸道:“以目前朝堂的局势,左右逢源的结果是墙头草,左右不讨好,遇到事若是连能拉一把的人都没有,谈何有资格在这朝上立足?哪怕是像那位礼部的林尚书,明着是各不相帮,但其实不还是靠当蔡国公的姻亲而立足?”
韦彬道:“以陛下之意,吏部那位马部堂也即将要下来,到底是谁接上去?”
“不知道。”
陈宽回答多少有些不耐烦,“或是兵部那位,也可能是礼部那位,不管怎样,这天下官吏的任免考核,或都落到了蔡国公之手,咱这些内官在朝中以后能否说句话,都两说。难比从前了!”
……
……
刘宇被调到刑部衙门,谢迁的案子则迟迟没有结果。
李东阳借着到刑部去问询刘宇案情的便利,也是单独找到李士实,问询去北镇抚司探望的消息。
“还好。”
李士实道,“这次的事不会拖延,估计年底年初就会定,那位牟指挥使也透了点风声,说是谢阁老会被流放到永平府,也并非削职为民,或是会过去处置一些地方政务上的事。”
李东阳皱眉道:“牟斌所说的有可信度?”
在李东阳听来,李士实口中的“小道消息”未免太多了一些,每次跟你说话,你都拿一些小道消息来交差,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但这并不能让李东阳满意。
作为内阁辅政大臣,要的是确实的消息,而不是靠猜。
李士实则似乎非常喜欢打听小道消息,并以此作为自己于朝中立命的基础,又道:“牟指挥使或被调到军中,而锦衣卫的差事,或是会交给蔡国公派系之人,或是威宁侯府上行二的那位指挥佥事。这会牟指挥使若无把握的话,照理不会随便乱传风声。”
李东阳眉头紧锁。
我问你上一个小道消息是不是靠谱,你又给整出好几个小道消息。
李士实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起身到案桌前,拿出一样东西交给李东阳道:“刑部已表达了立场,在此事上会力挺于乔兄,若是有机会的话,于乔兄到了刑部,一定会得到善待,绝不会让他吃到丝毫的苦头。若是阁老您有什么事要传达给于乔兄,只管跟我打声招呼,我想办法给通传。”
说到这里,李士实还显得很仗义一般,就差拍着胸脯跟李东阳说,你有什么麻烦来找我,我一定给你办妥。
李东阳面色多少有些不善,冷冷道:“你可知晓,你马上要被调离刑部了?”
“什么?”李士实多少有些意外。
同样是小道消息,李士实对于关乎到自己的事则好像从未听闻,且他相信这种小道消息,会觉得李东阳不会蒙他。
“我也不能说是谁透露的,但至少,你在刑部掌事的时间不会太久。问你一句,你到底是想去往九边重镇做个御史中丞,还是留在京中安心打理谳狱等事?”李东阳好似在在征求李士实的意见。
李士实问道:“这有得选?”
李东阳道:“我倒希望你往西北,越往西越好,历练个几年,再回来,就与今日大为不同。”
李士实急忙摆摆手道:“年老了,折腾不动。”
显然李士实不想去西北当巡抚,就算是给他总制上,他也不愿意去,毕竟在这时候,大明的总制不像以后的总督,是有绝对保障的权力,现在去当总制,更多是个临时的官职,回头职位取消了,回到京师也未必有实缺的职位给他。
且李士实也不觉得自己去西北当一趟巡抚,回来就能升尚书。
就算要当尚书,很可能也会被调去南京。
李东阳道:“若不想去往边镇,还想高升的话,南京倒是个不错的去处。”
“嗯?”
李士实又不太明白李东阳的意思。
李东阳语气仍旧显得冰冷道:“现成的机会摆着,或是现在还有你可选的余地,过了年关,调令下来之后,或就无从可选。”
李士实眼神中似有些感激,赶紧拱手道:“多谢李阁老前来相告,若是能选,在下宁可前往南京,不过……于京中尚未有何建树,也未能帮上什么忙,实在是……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