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水之战后,莽军多降,百姓归心,联军发展到十余万人。部众虽多,但各自为战而军令不能统一。在李通与邓晨的提议下,联军诸将召开大会,欲立刘氏。舂陵诸刘、南阳豪杰及下江王常部认为刘演众望所归;新市、平林诸将帅及下江张卬、成丹部出身草莽,平时打家劫舍、放纵无度,害怕刘演军纪严明、赏罚必信,而贪圣公懦弱,则欲立刘玄。诸将意见不能统一,于是暂时休会。绿林诸将恐夜长梦多,决定强立刘玄,于是突召刘演等豪杰来绿林大营“议事”,强迫其同意。诸豪杰不为所动,仍坚持拥立刘演,张卬、朱鲔等大怒,手扶刀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为避免遭到毒手,刘演决定缓和气氛,以退为进,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暂缓称帝。
刘演的观点主要分为三层意思,首先是感谢。感谢各位“绿林好汉”尊立刘氏,其德甚厚,令刘演感激涕零。
其次反面论证。论据主要有三:一是赤眉在青州、徐州起兵,有数十万之众,如闻我们南阳刘氏称帝,必然效仿,也会有所立。如此以来,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外患未除便祸起萧墙。如现在便举尊号,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怎能消灭莽贼?二是枪打出头鸟,先称帝必然失败,陈胜、项羽即为活生生的例子,太祖高皇帝(刘邦后起,反而成功。三是宛城未拔,实力不足,容易成为“天下准的”。
最后正面论证:若赤眉所立者贤,我们可以“从之”;若赤眉“无所立”或所立者不贤,我们就打败王莽和赤眉,然后再称帝,时间也不晚。
面对绿林将领的突然刁难,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刘演就提出了反驳的观点,而且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逻辑严密、层层推进、滴水不漏,大部分将领无不点头称是。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与流氓讲道理,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张卬突然拔出佩剑,猛扎地上,说道:“做大事不能犹豫,今日之议,不得有二。”朱鲔随即大声说道:“张将军所言极是,圣公(刘玄字圣公称帝,就在今日。”王匡、王凤、陈牧、成丹等如大梦初醒,很快由刘演的粉丝变成了黑粉,也纷纷附和朱鲔。
公元二十三年二月初一,众人在淯水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陈列军队、举行登基大典。刘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刘玄素来胆小懦弱,见此场面,羞愧流汗,话都说不出来。于是大赦天下,建元曰更始元年。以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成国上公、朱鲔大司马、伯升大司徒、陈牧大司空,其余都封为九卿、将军。于是豪杰失望,多不服。
有人认为刘玄并不胆小懦弱,这是刘秀称帝之后,史学家们揣测圣意,在基本事实无法改变的基础上,在细节方面故意黑化刘玄。但我认为并没有黑化,至少在称帝之前,这就是刘玄的性格。
刘骞被杀之后,作为亲哥哥,刘玄因为恐惧,便隐姓埋名,消匿于江湖;作为堂哥和堂侄,刘赐和刘信则变卖家产,杀死仇家,亡命于天涯。至少和刘赐、刘信相比,刘玄就是懦弱的!
站在客观的角度,刘玄和刘演相比,谁最有资格称帝?我认为应该是刘演。绿林军只知打家劫舍,没有军事谋略,更没有政治目标。从公元十七年起兵到公元二十二年,五年多的时间内,绿林军惶惶如丧家之犬,从荆州被赶到南阳郡。刘演起兵之前就“怀复社稷之虑”,起兵时更是定下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远大政治目标,与绿林合兵后,三个多月便杀甄阜、举尊号、破王莽数十万大军。从在军中地位来讲,刘演是舂陵军“带头大哥”,而刘玄只是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军中顺位并不高。
刘演最后没有称帝,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起义军主要由舂陵、新市、平林和下江四部组成,而刘演仅仅获得了舂陵和下江王常部的支持,邓晨、李通等南阳豪杰势力较小,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其次,刘玄是新市、平林和下江大部的唯一候选人,他们坚决反对刘演称帝。对刘赐、刘祉、刘嘉、刘顺等舂陵刘氏来说,他们与刘玄的血缘关系反而比刘演更近。南阳李氏和王常要辅助的是刘氏,而不是刘演本人。所以对刘演的支持者来说,刘演只是他们的第一候选人,而不是唯一候选人。在刘演被绿林三部否定的情况下,他们并不会激烈反对刘玄称帝。在整个起义军中,恐怕也只有刘秀和邓晨才是刘演的最坚定支持者。
最后,在议事过程中,绿林三部来了一次突然袭击,为刘演等人设计了一个精心策划的鸿门宴,舂陵刘氏及南阳豪杰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被迫接受了刘玄称帝这一事实。
现在我们看一下,刘玄称帝后,王莽的应对措施。有人认为王莽是一个穿越者,因为他实行土地国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非常相像。实际上这纯属扯淡,王莽只是照搬周朝时期的土地政策,并没有什么创新,更谈不上“伟大”。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王莽,那就是“虚伪”和“奇葩”。面对刘玄称帝和如火如荼的起义大军,王莽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奇葩政策:
第一是结婚。难道王莽要与刘玄、刘演等人联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双方恨不得吃对方的肉、喝对方的血!难道王莽要御驾亲征,不成功便成仁,通过这种方式与心爱的女人做最后的诀别?那就更不可能了,王莽才不会干这种傻事呢!王莽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给刘玄、刘演等人看的,王莽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年轻、多么强壮,从而让百万大军知难而退、乖乖投降!于是王莽染黑了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征选全国年轻、美丽的女子,立杜陵县史家的女儿为皇后,送彩礼黄金三万斤。设置和嫔、美御、和人共三人,嫔人九人,美人二十七,御人八十一,共一百二十人,爵位分别比照三公、九卿、大夫、元士。如果按照王莽的想法,还要什么百万大军、三公九卿、贤臣良将,只要三宫六院就可以了,遇到困难就选一次嫔妃,既能吓跑敌人还能娱乐自己,当皇帝也太容易和舒坦了。
第二是“厌胜之术”。厌胜术是一种巫术,在古代常用来避凶祈福、诅咒别人。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起因就是“厌胜之术”,江充诬陷太子刘据利用木偶诅咒汉武帝,从而造成包括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在内的数万人被杀,数十万人受到牵连。现在生活当中也很常见,动画片中懒羊羊就经常说“画个圈圈诅咒你”,还有人经常咒骂别人“不得好死”。这种既难登大雅之堂、效果又不好验证的东西,竟被王莽当做主要的退敌手段,王莽真有喜剧演员的潜质!
王莽亲自去长安城南郊,开始命人铸造威斗。威斗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是用铜掺入五色石子铸成。据说威斗很灵,只要将斗柄对准敌人,然后念咒语(比如汉军必败,咒语很快就会实现,王莽想要用它来震慑和消灭敌人。铸造威斗的那天,天气特别冷,有的官员和工匠都冻死了。威斗铸成之后,王莽命司命扛着它,外出时就让司命走在前面,回宫后又让司命把它放在自己身边,就像死人出殡时孝子拿的灵幡一样!
王莽又对大臣说:“黄帝成仙之后,居住在昆仑山,后来的英明帝王,都应该在终南山上演奏仙乐,我很愚笨,没有遵照执行,所以才会盗贼猖獗,现在总算明白了。”有“好事者”便向王莽献《新乐》于明堂、太庙。人们听到《新乐》的曲调,都私下说道:“声音低沉而凄凉,如同哀乐!”
做完这一切之后,王莽仍然意犹未尽,他翻遍古书,发现黄帝战蚩尤之时,曾乘坐一种“豪华战车”。于是又仿照黄帝,建造一个六匹骏马拉着的、带有九重华盖的四轮复古车!当王莽坐进车里,竖起九重华盖,远远望去,五彩缤纷、光鲜艳丽,就如同达官贵人出殡时的灵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在当时长安这样一个大“灵堂”里,王莽坐上“灵车”,司命手拿“灵幡”,乐师演奏着“哀乐”,黄衣力士在左(传说中黄帝就是这么成仙的,文武百官在右,一路上浩浩荡荡,如果这时再点缀一些哭声,简直就是王莽在为自己提前准备了一个豪华的葬礼!这还真的不是假设,过不了多久,当这种场面再次出现时还真的会有哭声,而且哭得震天动地,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第三,多设军职。王莽见贼势浩大,将士不足,便招募天下“雄俊”,广设军职。王莽下诏书说:“我伟大的皇初祖考黄帝平定天下(王莽为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向百姓宣传自己为黄帝后裔,亲自统帅军队并担任上将军,内设大将一人,外置大司马五人,大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一百二十五人,裨将军一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一万二千五百人,司马三万七千五百人,候十一万二千五百人,士吏四十五万人,兵士一千三百五十万人。我也要全部设置起来。”于是设置前大司马、后大司马、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中大司马的五人,封各州牧为大将军,各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为裨将军,各县令为校尉。王莽派遣使者向全国各州、郡、县下达任命诏书,每天有数十人,以至于长安城内供使者乘坐的专车和马匹都不够用了,不得已便向民间征用。
王莽真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其弹指一挥间,新莽王朝便凭空增加了数十万战将和千万大军。不知王莽是被汉军吓傻了,还是喝酒喝高了,他的这一“妙计”根本就没有可行性。“将军”还好说,新莽王朝有的是官吏,不管他们会不会打仗、愿不愿打仗,反正“将军”的帽子是给他们扣上了,至于以后的事情就与他王莽无关了。可上千万的士兵从哪里来?据有关学者推测,在新莽晚期,全国人口大概有两千多万,如果再除去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理论上能够参军的男性不会超过一千万,就这还是把全国的义军包括在内。况且王莽也没有和刘玄商量啊,人家刘玄也做皇帝了,他愿意成为你的一个小兵吗?
这就是王莽应对起义大军和刘玄称帝的措施:百策而无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