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北渡春闱案(十一)
三声鸡鸣传来,清晨的薄雾笼罩在院内。
吏部的大院内,下值的官吏们顶着黑眼圈打着哈欠。
拱门前,右侍郎章正宸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地前来替换王永吉。
路过的官员都向章正宸问好,章正宸也都微笑着一一回应。
来到公房之内,得知王永吉还在耳房中熟睡,章正宸便没有唤醒他,而是坐在了公案前,开始着手处理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公文。
案头右侧,放着一沓公文,章正宸顺手拿起了最上面的一封,发现王永吉已经批阅过,于是便又放了回去。
这时,一名书吏呈来了一封绍兴府的举荐公文。
章正宸接过一看,原来是绍兴知府于颖应吏部的要求,向朝廷举荐的人才。
再一看,竟然是举荐绍兴名士张岱,章正宸看着这封公文愣了半天。
张岱儿子失踪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现在都已经传到了杭州城。
而且据章正宸所知,这张岱是无心仕途的,现在于颖举荐张岱,难道是张岱决定要出山入仕了?
或许是和儿子失踪有关系?
章正宸心中疑惑,于是便拿着这封公文起身前往内阁院内。
今日当值的是阁老黄道周,章正宸找到他时,黄道周正蹲在园池旁,向水中投石戏鱼。
“黄阁老!”
“羽侯,何事?”
黄道周见是章正宸,于是拍了拍手笑着起身。
章正宸将于颖发来的公文递给了黄道周。
“张岱若是入仕为官,这对朝廷是极好的。”
“眼下鞑子与朝廷争夺人才,有张岱表率,想来能影响不少读书人。”
“这事要大办特办,不过还是得尽快找到张岱的儿子和那些失踪的士子才行。”
黄道周表示支持张岱入朝为官,章正宸心中便定了下来。
张岱的背景和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要不要召任为官,需要考虑诸多,所以章正宸才来向内阁问计。
“多谢黄阁老指点,下官明白了。”
“谈不上指点,要风光大用,但也要从头做起,这很重要。”
章正宸领会,这张岱科举不中,没有做官的经验,所以不能直接委以重任,虽然他名气很大,但是也要按照潞王定下的规矩,量才录用。
于是章正宸返回了吏部公房,批复了这封公文,发挥文选司,交其执行。
文选司的公房是单独的房间,在吏部别院的西厢房。
很快,文选司便派遣快马携带召任公文向绍兴而去。
章正宸正伏案办公,这时王永吉睡眼惺忪的从耳房走了出来,伸了伸懒腰,见章正宸已经坐在了公案前,于是说道:“羽侯,你可算来了,我是熬不住了。”
“哈哈哈,修之兄辛苦。”
“唉,马上要召任第二批备选知县了,可有羽侯忙了。”
“无妨,交给在下便可,修之兄只管好好休息便是。”
“哎,对了,庄兰生和楼庆良这两人去了镇常两府察官,一直没有奏疏发回,不知道搞什么名堂,该遣人去问问了。”
“嗯?两人一起去的?”
“是,察官结果如何,也迟迟不报。”
章正宸闻言,皱起了眉头,两司主官亲去察官,还迟迟没有回报,感觉有点奇怪。
王永吉揉了揉眉心,眼神无意间瞥到了桌上的公文。
忽然手上动作一停,迷糊的双眼也渐渐睁开。
章正宸见王永吉的目光落在了那一沓他批阅过的公文上,于是疑问道:“修之兄,怎么了?”
“羽侯批完的公文也放在一起了吗?”
“没有,我批示地都在这里,准备批完了再放一起送内阁。”
“那不对,昨夜我批复了各县公文二十一封,这里怎么二十二封,多了一封出来!”
说罢,王永吉便上前,开始一封封检查起来。
他这个人,就是有个小毛病,自己看过多少书,写过多少文,批过多少条陈,都会将数目记下来。
这个习惯,在他曾经就任督师的时候变得更加严重。
翻看一阵,王永吉打开了最后一封公文,看到内容时,顿时愣住。
旋即便双目虚焦,额上隐隐有汗珠渗出,似乎很是紧张。
章正宸发现了不对,于是起身来到了王永吉身后,伸着脖子看向了那封公文。
“十六年,虏寇掠鲁地,鲁抚永吉堵御无术,不阅月连失七十余城,所辖济南、兖州、东昌三府州县尽失,匿而不报。”
“鲁抚率兵尾随虏寇,寇退一城,便收一城,以‘恢复失地’上奏朝廷。”
“十七年,南奔,贿逆党马士英,擢总督山东、河北等地。”
“......”
这封公文上,全然写的是王永吉自为官以来的经历,但都只写了他不堪回首的黑料。
王永吉僵在了原地,脸上渐有痛苦之色。
章正宸看罢,心中默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又张口无言。
当时,他也在南都朝廷之中,对王永吉的事情,还是略有知晓的。
这些黑料固然是真的,但是王永吉能在潞王的同意下,被召任为杭州朝廷的吏部左侍郎,不是没有原因的。
章正宸对王永吉的评价:有督抚之才却身困时迫,有忠良之心却势穷力屈。
崇祯初,王永吉调浙江仁和知县。任上建设漕仓、惩刁讼、筑悍海塘,咸着异政。
崇祯十四年,任通州兵备道。任上按地编丁、按丁征徭,民困以苏。岁旱,设法劝赈,全活甚众。之后王永吉擢山东巡抚去之日,民为立祠。
十五年,王永吉接替王国宾就任鲁抚,刚到任,就攻打占据龙山、沧海渊诸山寨的义军余部,率领三百骑与之战斗,未浃月,次第歼其渠首,赦免协从者,收缚散遣殆尽。
一时王永吉誉满京城,有北史(可法)南王(永吉)之称。
但在崇祯十六年,阿巴泰率清军第六次入塞,鲁地几乎沦陷。
御史弹劾王永吉堵御无术,收复空城,之后召对,王永吉引罪自劾,但崇祯皇帝并未降罪,并以王永吉“收复失地”有功,不以为罪,擢升王永吉以兵部侍郎总督蓟辽,驻节遵化。
这件事,一直是王永吉心中的痛楚,也是他最难回首的一段经历。
而现在,竟然有人又将这件事捅了出来,这是诛心之举。
这封公文被人偷偷放在这堆后面会送往内阁的公文堆中,可见其用心。
章正宸环视一圈四面正在办公的吏员,面色肃穆起来。
有人要搞王永吉!
潞王起用王永吉,说明他是知道王永吉的过去的。
但现在有人要抖出王永吉的过失,放大他的错误,毁了他的官声,其人用心险恶。
况且当年王永吉堵御无方,只能说罪不在他,罪在时也!
章正宸记得清楚,十五年,当时京畿、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大旱、蝗灾,瘟疫流行,民大饥,官府又横征暴敛,饿殍遍地。
崇祯十四年时,就先有山东李廷实、李鼎铉等人起义,克高唐州、东平府,被当时的山东巡抚王国宾平定。
后有李青山等人也率民众起义,阻断漕运,被总兵刘泽清等人于次年正月间平定。之后王永吉到任,接替王国宾,而留给他的,是一片糜烂。
历尽瘟疫、大旱、蝗灾的鲁地,又岂是王永吉一个凡人在一年之内就能恢复的。
城无庶民,地无颗粒,营无兵丁,这种情况下,清兵入寇,鲁抚王永吉又何来堵御之力?
非他无能,实乃无力回天。
但三府丢失,他匿而不报,确有过错。言官御史弹劾,也有针对。
“修之兄,回去歇息吧,交给我来处理。”
章正宸站在王永吉身后,轻声安抚道。
王永吉放下了那封公文,轻轻嗯了一声,显得十分失魂落魄。
此时,朝阳初升,光芒洒进了公房之中。
王永吉疲惫的迎着晨光向着门外走去,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章正宸看着王永吉的背影,重重一叹,暗道:真是艰难,人非圣贤又孰能无过。
这可是一个百姓能为其立祠的大明官员。
有人搞他,看来是想在吏部攫取权力。
王永吉下台,谁能受益呢?
章正宸瞬间就想到了两个人,那便是文选司的庄兰生和考功司的楼庆良。
左侍郎去职,他这个右侍郎大概率进位,而右侍郎的职位,这两人必有其一。
这封捣鬼的公文,一定是昨夜当值的各班吏员之中的有人塞了进来。
章正宸心中一沉,当即下令召集吏部各房各司昨夜当值的全部官吏。
他要亲自将这个老鼠给揪出来,看看是谁在背后授意。
王永吉出了政院大门,府上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他。
马夫见王永吉疲惫不堪,于是赶紧上前去扶。
“老爷,您可算是能歇息了。”
王永吉没有说话,在马夫的帮助下,钻进了马车之中。
他刚一进车内,就看见落座之处,上面搁着一个信封。
王永吉瞬间回首,看向了坐在车辕上的车夫。
旋即便转回头来,拿起了信封,上面一片空白。
反复琢磨了半天,王永吉还是打开了信封。
快速看罢,马车此时已经缓缓启动,王永吉平静地说道:“去潞王府。”
车夫当即勒马,调转车头,向潞王府行去。
辰时中,王永吉拜见潞王,朱常淓在王府正堂接见。
“修之免礼,坐下说。”
朱常淓刚刚在花园之中舞了一番剑,额上还有细密的汗珠在向外渗。
王永吉没敢坐,而是双手将那封信直接奉上。
李宝上前,将信封转递到了朱常淓手中。
朱常淓疑惑地打开一看,竟是伪朝给王永吉送来的招降信。
署名正是伪朝吏部侍郎陈名夏!
之前户部主事陈之遴也是收到了陈名夏的招降信,伪朝挖墙脚已经挖到了杭州。
见王永吉惶恐模样,朱常淓拿着信,转身走到烛台前直接烧了。
“本王信任修之,君子论迹不论心。”
“修之,你精神不佳,李宝,取两根上好的百年老参给王侍郎拿回家补补气血。”
朱常淓将那封招降信当着王永吉的面烧掉,王永吉心中顿时轻松了许多。
听到潞王赏赐自己,王永吉当即拜谢。
李宝取了人参交给了王永吉后,王永吉便告退出府。
望着王永吉的背影,朱常淓感叹道:“梧桐引凤凰,牡丹招蜂蝶。”
自身足够强大,人才便会自己来投靠。
挖墙脚,不过是末流之技罢了。
朱常淓十分不屑清廷的手段,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潜藏在内部的毒虫,还是给彻彻底底的清扫干净才行,不然时间久了,会惹出病来。
“李宝,杭州这边也动一动,流毒未清啊。”
“是!殿下。”
王永吉出了王府,他那马车的车夫已经不知所踪。
只留下一架空马车停在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