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路遇恩师(1 / 2)

诗剑行天下 中岳樵 4715 字 2023-05-18

林溪枫早已满脸喜色,将行囊和一袋东西放置在高坡一干净的石台上,一边高声吟诵着:“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一边大步迎了上去,他乡遇亲人,将老头儿一把抱住,欢快地大叫道:“陈老师,怎么会在这里遇到您呀?!”

老者见坡上有人吟诵自己背不下去的《诗经》,先是一愣,凝神一看,立即满脸喜色,迎着林溪枫张开双臂。两人互抱着端详了好一会儿,想不到会在这里见面。陆竹喧仔细一看,才发觉不到一个月之前和这个老者在一块吃过饭,此人正是陈家沟太极传人陈宫嗣,赶紧过来和陈老见面。

三人又走进那家农家乐叙话,陈宫嗣要了一碗青菜面条,边吃边聊。林、陆才知道陈宫嗣也是早就仰慕终南山的隐修生活,想趁现在身体好,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提高练习太极拳的境界。儿女们很有孝心,对他的行为表示支持,一个月前在前面山谷中一片空地上给老父亲盖了三间里外相连的房舍,置备了基本的生活用品。两个儿子陪着老人过来,还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因为陈家沟还有教授任务,才让老人自己住了下来。他们还将不定期来看他,无论如何只允许老父亲住到十月份天气变凉的时候。老人今天下山是到农家采买日常食物来了。

常言说,“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喜事,在现代社会,这种感觉正在逐渐变淡。当抛弃一切现代化的浮华,重新回归自然,人们才会感到这句话的真实性。在终南山遇到了自己的老师,林溪枫自然比“他乡遇故知”还要快乐得多,今天下午不用拼命赶路了,晚上也有落脚的地方了。现在只恨平时事情多,和老师沟通的少了,否则直接来找陈老师不就行了,多方便呀!陈宫嗣也是非常高兴,有人来和自己作伴了,生活会方便得多。

三人重新出发,林溪枫好奇地问陈宫嗣:“陈老师,你刚才为什么在背《诗经》呀?你在研究它?”

陈宫嗣像个孩子似地笑了起来:“我哪有这个专研古文的水平?我茅屋附近有一个修行者小苏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听说是研究古代诗歌的。他和我认识之后,找我聊天,说描述中国隐士生活的第一首古诗就是《诗经》中的《卫风考槃》,在终南山生活不可不知。他把这首诗写在纸上,给我讲解了意思,我觉得有趣,就拿来背着玩儿。哈哈!”

“山里还有这么高雅的人,我们倒要好好见识见识。”林、陆二人都感到了终南山的神奇。“刚才那诗什么意思呀?”陆竹喧问,学习医科的她,文科知识虽然丰富,仍然无法通晓中国古代灿若星海的文化。

“就是一个健硕高雅的人在山里隐居,在涧边、山头、地面击乐、放歌、睡觉,享受隐居生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变。”林溪枫解释。

“哦,挺有古朴的味道!”

“对对对,小苏就是这样解释的。你们见了面,肯定有话谈。”

下了高坡,又要爬山道,三人将鞋上的泥土在岩石上刮了刮,开始登山。林溪枫扛着一袋土豆和胡萝卜,手里惦着陆竹喧的比较陈重的包裹,陆竹喧提着林溪枫的行囊,陈宫嗣掂了一小袋大米,前后鱼贯而行。山上怪石嶙峋、树木参天、流水淙淙、鸟语啾啾,越往上走越幽深静谧。

“竹喧,你一个女娃子住惯了城里的生活,现在到山里来,恐怕要吃苦了。”陈宫嗣边走边关切地对陆竹喧道。

“没事,我在老家农村呆了好几年呢!我吃得了苦。”陆竹喧答。

“好嘛,能吃苦的年轻人都是好样的。你们这次进山的目的是什么?”

“在城市生活累了,在这里放慢生活的脚步,感悟感悟终南山的氛围。”林溪枫答。

“好好,我劝你们一句,在山里感悟感悟可以,千万别看破红尘。年轻人还是应该以事业为重,为社会做出贡献。”陈宫嗣一脸凝重,语重心长地说,“我和教我《诗经》的小苏也是这样说的,他赞同我的话。”

“陈老师教诲得有道理,我们没有看破红尘的境界,不会出家的。不过我并不认为出家为僧为道是躲避社会,逃离世俗。我感觉他们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只不过是以一种不同与众的方式罢了。”林溪枫道。

陈宫嗣好奇地问:“怎么个不同与众?”

“真正的出家人,严格遵从佛教、道教界规定的各种清规戒律,不杀生,不吃荤,不浪费粮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克制与消灭自己的各种欲念,把人的基本欲求通过修养身心降到最低,他们实可称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大众心灵的抚慰者、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这些群体的存在,敦促人们追求崇高的精神信仰,对世界有所敬畏,不会陷入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法则和丛林法则。出家人以最高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我们普通人却要用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来约束自己,但社会上还存在那么多不按法律办事的潜规则,你说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和高僧大道该差有多少等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