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石权(1 / 2)

有粮跟杨李氏他们在收拾西跨院,贺宣过去让宋婆子煮个绿豆汤,天气热,中了暑气就不好了,喝点绿豆汤,清凉解暑。

办完这些琐事,贺宣回屋休息一会儿,看看书。

小竹两人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两牛车的东西回来,三辆车到了宅子门口,大家伙儿都去卸东西,因为路过二进院子,贺宣听到了动静。

小竹跟着杨益康去京城,不过两人没去内城,这些东西都是外城买的,因为跟庄子有些距离不好送货,只能另叫了两辆牛车跟在后边。

不过刷墙要用的石灰,糯米,还有砖头瓦片都买齐了,只等木匠的木条子做好,就可以上房修房顶。

下午就可以煮糯米糊糊,粉刷墙面了。

先把西跨院粉刷了,再刷前院,主院,主要是这些人除了小竹和有粮,都没刷过墙,拿厨房练练手,前院以后要招待客人,主院是贺宣住的,刷的太丑掉面子。

猪肉猪油这些也买好了,蔬菜暂时不缺,安理德一家在宅子外面种了一片,要是不够吃也可以跟其他人买或换。

厨房里两个灶台,煮饭的煮饭,绿豆汤先盛起来,晾凉了下午喝,等吃过午饭,就可以煮糯米糊糊,粉刷墙面了。

弄了两天,东西跨院和前院都已经粉刷好了,木匠也把木条子做出来,偏房也要动工。

宅子里敲敲打打,田庄也开始收麦子,贺宣有收水稻的经验,去地里监工,没想到麦子跟水稻不一样,麦子有麦芒,没有经验的人,容易被扎。

还好贺宣穿的鞋底厚实,轻薄的鞋直接就能被麦芒扎穿,即使没有没扎穿鞋子,贺宣上手之后,一不小心接触到麦子,手上还是又痒又疼的。

只能站在一边监督,根本不敢动手。

田庄的人都有经验,一个个皮糙肉厚,哪怕扎上两下,从肉里挑出来继续干,只有刚下地帮忙的小子被麦芒扎到后哭几声,哭完了继续跟在大人后面捡麦穗。

贺宣找了个阴凉地,看着田庄里的人忙碌,等到麦场的麦子晒干了,才想起来要买个秤砣,这玩意在安德县一直没买到,京城肯定有卖的。

而且明日就是中元节,自己还要给贺父烧纸钱,也要去城里买些纸钱元宝,零零碎碎的东西要买不少,贺宣打算自己出去一趟。

下午回去的时候跟宅子里的人一说,定下了老杨和有粮一起去,老杨熟悉京城的铺子,有粮赶车搬东西。

小竹在家粉刷房子,这几日功夫罗家旺几人也学会了粉刷的手艺,上房修屋顶也不在话下。

“公子,明日出去,能否多买几个脸盆,还有水缸也不够用。”

杨益康说道,上次跟着小竹去买砖瓦,把这些漏了,庄子上的下人都是几个人用一个盆,你洗完我洗,夏日里还好,能去湖里或者在井边冲洗,不过缺少木盆洗衣裳都不方便。

贺宣忽略了,“那你看看缺少什么,明日一道买了,还有,要是你们想买木盆这些用品,也报上来,钱从你们月钱里扣就行。”

下人的东西贺宣不管,让他们自己安排,反正府里每月发月钱,一年四身衣裳,其他的就让他们慢慢添置吧。

“好的,那我回去问下。”老杨答应下来,估计要买的东西不少。

田庄里的麦子已经收的差不多了,要种上大豆和玉米,往年田庄都是小麦和玉米轮种,今年玉米可能有些晚了,赵林说是最好多种些大豆,玉米也种一部分。

大部分种玉米的话,今年小麦收割晚了些时日,玉米成熟会晚一些,赶不上寒露种植来年的小麦。

要是种大豆,时间方面就好把控一些,贺宣让他安排下去,五十多亩地,四十亩种大豆,剩下的种玉米,这样不会影响冬小麦的种植。

七月十五,中元节,贺宣坐着驴车出了田庄,天边亮起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人开始整地了,贺宣第一次经历北方的农忙,感觉更辛苦一些,不管是扎人的麦芒,还是收完小麦立马耕种,都很劳累。

不过田庄里的人很是勤劳,赵林跟他们说今年交六成田赋时,几个老人看到贺宣都差点跪下磕头。

往年他们也非常辛苦,可是收获的粮食要交七成的田赋,剩下这些都是紧着吃,而且庄子里的奴仆跟佃户不一样,佃户可以选择换个主家,奴仆只能拼命劳作,不然就是饿死。

今年交六成田赋,就能多吃两口饭,不会有人饿死在冬日里,奴仆每日算计着粮食,不敢多吃,冬日寒冷,吃的不够,屋子不暖和,小孩子就活不下去,也不知道是饿死的还是冻死的。

晃晃悠悠个把时辰,才进了城,还要往外城过去,老杨指路,有粮赶着驴车在街道上穿行,看到马车和轿子都要避让,京城里有不少官员,谁知道里面坐的是哪个大官还是皇亲国戚。

贺宣今日出门穿的很平常,一身圆领袍,坐在驴车,就像是哪家的小公子出门溜达。

来到外城的菜市大街,这边是外城比较热闹的街道,老杨以前经常在这边买东西,所以认识几家掌柜的。

要买的东西都在一条街上,先去买些纸钱元宝,今天买这些东西的人不少,贺宣各买了两样,还要了些香烛。

老杨看到贺宣买的纸钱,“公子,今日中元节,我们能否佘些香烛纸钱,家中也有要祭拜之人。”

“有粮,你再进去一趟,买些纸钱来,先买回去,要的人去有粮那里买,银钱从月钱里扣就成。”主要是这些人来的太晚,第一个月的工钱还没发,之前的银钱也没剩下,家都抄了。

买好了纸钱,贺宣还心心念念着去铜铺买秤砣,铜铺里面金光闪闪,铜器都打磨的很是光亮。

贺宣直接问掌柜的哪里有秤砣,这东西在角落里,一时半会儿贺宣还真没注意。

不过铜制的秤砣个头都不大,最大的只有十斤,这个秤砣价值三十两,贺宣问了价钱,暗自吃惊了下。

要是光买个秤砣就这么贵,别的都不用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