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子只有一只鹌鹑,三个人都不够分,刚尝了个味道就吃完了,难怪是店里的招牌。
鳝鱼炖笋需要时间,上的最晚,贺宣三人已经吃上米饭,和着缕肉羹,再来口香煎鱼,贺宣想着回家后,让余婶她们也试着做。
食材齐全,估计能还原个七八分的样子。
鳝鱼炖笋的味道就没有之前的几个菜惊艳,不过也还可以,三个人吃五个菜,除了鹌鹑分量少些,其他的都不少。
小竹挺着肚子,努力喝了最后一碗缕肉羹。
贺宣结完账后,问小二,能不能借个茅房。
三人出来一上午,都没上过茅房,轮着去后,肚子轻松了不少。
顾川泽跟两人告辞,去书铺抄书了。
贺宣下午打算在附近的杂货铺看看,逛了两日,贺宣不是一无所获,而是观察着府城的经济情况,看看有哪些货物是自己能置办的。
这两日来,贺宣一直没发现一样东西,那就是糖。
本来以为县城没有,是比较小,只卖石蜜,府城总会有白糖的,毕竟石蜜就是质量有些差的红糖块。
可是贺宣在府城也没有发现,难道齐国还没有制出白糖,就像蜂窝煤一样。
看电视剧的时候,总有卖糖葫芦的,里面的海棠果,贺宣看到过,山楂也有,就是没有糖浆,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朝代还没有白糖。
要是自己能把白糖弄出来,贺宣脑子发热。
突然想起了铜钱碳,泼了一把凉水,估计自己保不住。
铜钱碳的价格贺宣控制的很低,即使这样,谢端一行人过来,就要求上交,那里轮的上自己说话。
要是有人看上了白糖,没有谢端那么好说话,自己的小命恐怕都保不住,还是安安稳稳当个小地主好了。
想明白了,也不妨碍贺宣做个市场调研,确定府城是真的没有白糖,一下午,两人进了不少铺子,东看看西看看,空着手进空着手出,有几个掌柜的脾气不太好,直接就摆脸子。
申正,贺宣就去叫顾川泽回去了,出来一整日,跑的腿都细了,买了两份路边的茯苓糕,摆摊的妇人看在是最后两份的份上,把剩下的一小块也送给贺宣了。
回到停车的地方,车夫在边上等候,人家在外面等了一天,也不容易,就拿了一份给他。
三人上了马车,晃晃悠悠的回谢宅。
贺宣把糕点给小竹,本来就是垫垫肚子的,三个年轻人,就算中午吃饱了,半下午就消化的差不多了。
茯苓糕吃起来软软糯糯,还有点弹性,中间还有些颗粒,像是煮熟的山药,三人一路上就把糕点吃完了。
手上沾了些碎末,没有水,只能用帕子擦一擦,除了贺宣,剩下两人都没带帕子,贺宣把自己的借给他俩,交代小竹,晚上记得洗干净。
贺宣带来的帕子也不多,就两三块,用了要赶紧换洗。
离放榜还有一日,贺宣已经计划好了,要去新坊市逛逛,早上把顾川泽送到书铺,约好傍晚来接。
顾川泽表示自己可以回去,不用专门接一趟,被贺宣说反正也是顺路,拗不过就答应了。
新坊市过去要个把时辰,靠近码头,这边的地方更大一些,房子新一些,街道里面都是店铺,摆摊的小贩则是挑着箩筐在一片空地上聚集。
这边拥堵,贺宣让车夫把马车停的远一些,走进后,先看到的是空地上的摊贩,大多是卖吃食的,老坊市那边卖菜卖肉,卖草药的都没看到。
吃食都差不多,也没啥新意。
贺宣跟小竹往坊市里面走去。
每家店铺门口都有驴车在卸货,一边卖,一边上架,这些驴车跟贺宣不是一个方向的,应该是从码头过来的。
这边不像是集市,而是批发市场,买卖双方要的东西都多,价钱就会优惠一些。
贺宣看到一家有新鲜的海鲜,忍着鱼腥味,进去看看,确实新鲜,大虾还活着,还有鱿鱼和八爪鱼,海蟹,应该是从海边运过来的,竟然还活着。
要知道,这些海货离水两三天,基本上就不行了,这家铺子肯定有船,才能这么快把东西送到府城。
问了下小二,这些活物的价钱果然不便宜,贺宣了解了价钱,就可以了,离回去还有好几日。
出了海鲜铺子,进了南货铺,这家的东西,比安德县的南货铺子齐全多了,很多香料,吃食贺宣都叫不出来。
一上午就在几家铺子里问了些价钱,贺宣折回去,到空地上吃午饭,这里的小吃自然是比不上昨天的酒楼,不过也有一番风味。
等了一会儿才有桌子空出来,站了一上午,终于可以歇歇脚,贺宣也不吝啬这口吃食,包子,菜饼,油炸糕,还有面条都来一份,快的做好的,小竹跑了一趟腿,先给车夫送去了。
回来的时候,贺宣已经开始吸溜面条。
面条很普通,没有加啥材料,就是汤底是鱼汤做的,比较鲜美,加了些葱,热乎乎的喝到肚子里。
一口汤底,一口油炸糕,这个搭配也不错。
吃饱喝足后,贺宣问摊主,“这附近哪里有茅房?”
摊主指了指远处,“那边有个茅屋,就是不咋干净,大家伙也不爱去,都是背着人找个没人的地,就解决了。”
(⊙o⊙)…贺宣无奈,结了钱,跟摊主道谢,“那啥,待会儿我回来能不能借点水,洗个手就行。”
摊主应道,“小公子是个齐整人,行,一瓢水还是有的。”
贺宣带着小竹往茅房走去,这边只有一个半露天的场所,茅房里面都是痕迹,难怪没人愿意去上,进都进不去,一脚下去都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