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灌汤大包子(2 / 2)

余叔只吃过老谭头酿的酒,还是村里有人请,才尝到味道,好不好喝的,也说不上来,想来用大米做的,味道也不会差。

“那你等酒做好了,买上两罐,家里做菜用。”

贺宣以前喝过甜酒酿,不知道老谭头做的是不是这种,要是酒酿的话还可以做酒酿圆子,这道菜还是很好吃的。

公子同意了,余叔就去安排,“我先订上,这酒做成要等腊月底,正好明年用。”

“要这么久啊?”

“是要些时日,冬天气温低,时日会长一些。”余叔解释。

贺宣说了会儿话,就去牲口棚带着黄金甲出门散步,趁着现在天气不算很冷,让马儿多出来溜溜,等过些日子,黄金甲就该日日在牲口棚里呆着了。

冬日里天黑的早,于大嫂他们已经开始收菜了,还好家里笸箩做得多,不然这么多菜还晒不开,癞头菜,芦菔丝,还有咸菜这些都要晒干,做成干菜,可以放久一些。

芦菔丝还是贺宣要求的,以前于大嫂他们只做过芦菔块,切丝不好弄,没有刨刀,只能用菜刀一点点切,这一笸箩就要花一上午的时间。

切条就方便多了,一个芦菔分四块,挂在竹竿上,去除些水分,再腌制就行。

但是贺宣喜欢吃芦菔丝炒肉,芦菔丝晒干后越蒸越香,吸饱了油脂更是美味,以前学校菜不好吃的时候,就会带这个菜去大锅里热,香味能传遍整个食堂,同学都要求分一杯羹。

等谢端他们回来,贺宣遛马也就结束了,把四匹马一起带回牲口棚,谢恒谢华帮着打理一下。

两人回到家里,贺宣想知道早上的灌汤包三哥有没有中招,“三哥,早上的包子味道如何?”

谢端早上虽然有了余叔提醒,吃的时候没有溅出来,但是小觑了里面汤汁的威力,还是被烫了一下,舌头火辣辣的,一日下来,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可是这么丢脸的事情怎么好跟小四说,“味道不错,还好你让人提醒了下,吃的时候小心了些,里面的汤汁怎么包进去的,跟往常吃的都不一样。”

“就是用肉冻,包馅料的时候包进去,等包子蒸熟的时候,肉冻就会化开,变成一股汤汁,怎么样,这个想法不错吧!”贺宣一幅要求表扬的样子。

谢端好笑的捧场,“嗯,小四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京里的大厨都没想到这样的法子做包子。”

灌汤包只是一个小窍门,一旦想到了大家也不觉得有多难,唯一困难的就是把肉冻包进里面这个想法。

晚饭后,贺宣问谢端,“三哥,你这次回去了,以后还会来吗?”

这个问题谢端也没法回答,其实今年在这边监工,本就是陛下为了名正言顺的给自己一份功劳而已,要不是小四想到增加孔洞这个方法,其实多自己一个不多,少了也没关系。

自己出来借用的还是游学的名义,明年能不能来还要看兄长他们如何安排。

过了年也就十七岁,上朝还早些,可是母亲对于自己成家的想法是越来越迫切,因为兄长的亲事倒是没有直接给自己定亲事,不过上次回去的时候,也参加了两场花会,内里就是相看合适的女郎。

谢端本身还没有这个想法,这些女郎中没有一个是谢端想要共度余生的,父母的感情很好,所以谢端也想找个跟父母一样的伴侣。

谢端不好回答贺宣这个问题,“这边的宅子里会留人,每月给京里捎信,我跟李达交代下,每次上京前都先问问你,要是有问题可以写信给我。”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不太可能会来了,贺宣点点头,有些落寞。

屋里一时无语。

其实生命中很多人都只是陪自己走一程,朋友离开,亲人去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在这一世,三哥是自己第一个遇到的有一些思想共鸣的人,又一起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产生依赖是很正常的。

等三哥回去,自己也会慢慢调节情绪,过好自己生活。

贺宣安慰好自己以后,说道,“三哥,那我要是还有不懂的地方,就给你写信。”

谢端感受到贺宣情绪变化,配合说道,“好,我回京把有用的书籍都给你寄过来,等你考上功名了,就来京城找我,三哥给你做靠山。”

其实贺宣要是愿意,可以跟谢端一起去京城,但是贺宣有自己的想法,这个世上,依靠谁都是靠不住的。借用谢端的身份去京城见识一下,还不如自己考上功名,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接下来的时间里,贺宣还是正常上学,家里则开始准备三哥可以带去京城的礼物。

贺宣能送的东西不多,比起价值自然是比不上人家随手一样东西,只能送些心意,家里的腊肉,酱油肉,干菜,粉丝这些都准备一些。

现在天气冷了,家里的母羊奶也少了些,只够贺宣喝的,就没有做奶干。

贺宣让余婶帮着做一双手套,里面塞得是秋天薅下来的羊绒,总共就那么点羊绒,其他东西都不够,只能制服手套给三哥路上用,贺宣自己的手套都只有棉花,可以说是很有诚意了。

大雪节气,天气更冷一些,这几日太阳都不常出来,也没有下雨,阴天,时常有些风,学馆里的墨刚磨出来时还能写,没过一刻钟就冻住了。

只能一边磨一边写,或者用手炉暖着砚台,学馆里也生起了火盆,不过有风吹进来,这一点火用处不大,暖不了多少地方。

周夫子已经在准备年末考核的内容,跟平日里差不多,不过内容就更丰富些,不仅会考核这个月学习的东西,这一年的都会涉及到。

贺宣不知道夫子会考自己四书五经,还是制艺,只能都复习。

原来背书真的可以滚瓜烂熟,贺宣以前的书从没背的这么熟练过,花了近两三年的时间背这几本书,结合三哥买来的章句解读,温故而知新。

十一月十三日,谢端就要回去了,谢叔看了许久的船只,约好了十四日的官船,县城里的东西都已经运过去了,贺宣家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了,专门空了一辆马车放礼物。

除了带到京城的菜干这些,还有给谢端路上吃的,肉酱,咸菜,还做了花生粒和香酥玉米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