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道:“《生产论:第一卷》讲述了生产的历史、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同样指明了产业发展趋势。对于物质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进行原理上的分析。当然可以用于产业的前瞻和规划。”
“原来如此,产业按照市场自己发展,那就是缺乏前瞻和规划,但是懂得了这一切,视角就不一样了。”蔡复一发现了研究经济和产业的妙趣和用途。
“没错,指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不同生产关系带来的社会矛盾与变化。”
“后一半是?”
“是《生产论:第二卷》的内容。”
“老夫期待着,相信我大明能在侯爵的指引下,实现更多的成就。那刚才讨论了产业,要我这边怎么做呢?”
王宏宇当然规划好了:“大面积纺织、制糖与食品产业,绝非一家一户可做,所以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就像在郧阳一样?”蔡复一当然知道王宏宇在郧阳,是调动建设军屯的整体力量,以及社会中的商人和工匠,整体推动火器、木材、家具产业。
“对,广东也要搞一种集体力量,官府主导、工匠、商人与开明士大夫参与,集中所有可用力量,最快速度崛起。”
蔡复一想了想,谈论好以后,觉得事不宜迟这就动身。
他根据王宏宇列下的条款组建大明版“十三行”。
十三行为股份公司,股东组成及股份分派如下:
官府占一半股份,商人占四分之一,雇佣一批优秀船长、海员、工匠也占四分之一股份。这是大明第一个股份公司。
其中官方的那一半,也是三三三制,即广东官府三分之一、王宏宇的建设军屯三分之一、皇家占三分之一。
此十三行,产业和贸易上也不同于清朝十三行,行规方面公私利益界划,华夷商民一视同仁,他处或他省商人来省与夷商交易时,本行应与之协订货价,货价即经协议议妥贴之后,货物应力求道地,有以劣货欺瞒夷商者,应受处罚。
此外还有十三行对瓷器、丝绸、茶叶要限量售卖贩卖,不得破坏已经形成的格局。
鼓励开发新市场,而不是内部卷起来。
部分奢侈品和昂贵产品则享有国家对外贸易特权,另外所有进出口军事设备商货都要经十三行买卖。这是天启皇帝的特别规定的,这样就减少了军阀的产生几率。
凡国家采购项目十三行有义务全力支持,不得从中牟利,只能得到国家政策的优待。
产业也按照规划而不是只追逐利润。例如:投资发展纺织和食品产业、发展贸易船队跑运输。但是只做很有限的茶叶生意,陶瓷贸易也尽量压低。
这样福建、江西方向的茶叶、陶瓷受到冲击会很少。减少广东与福建产业、海商方面的内部竞争。
十三行既要形成可以对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对抗的规模和实力,又要不影响传统的瓷器、丝绸、茶叶的外贸格局。
固然不主推茶叶、陶瓷,一开始赚得不是最大化,但是积累的甘蔗、水果乃至整个食品产业,与福建、江西的陶瓷、茶叶形成错位,最后两边都有的赚,而不是广东、福建商人你争我夺。
这是良性发展,最大程度减少内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