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够继续视而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哪里还能再由着那些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奴才,帮着那恬不知耻的皇帝,出谋划策,一代接着一代,圈养榨取黎民百姓的血汗。
他穿越而来,可不是为了当狗!
狗奴才,非他所欲;狗皇帝,更非他所欲。
冷水寒当然不会造反。
那贾宝玉含玉而生,贾宝玉不造反,谁造反?
他不单要怂恿贾宝玉造反,还要把贾宝玉喜欢的姑娘,都抢了去!
叫那贾宝玉乐极生悲,当个傀儡皇帝,日日哀叹,夜夜不开心,乖乖地做和尚。
然后趁机搞个立宪制,这事儿,就算办妥帖了。
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
冷水寒不由得长长吐了口气,暗暗安慰着自己,不怕,慢慢来罢。
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冷水寒在渡口寻了两天,竟没有找到一艘可以走海的商船。
说来也是可笑,在更早的元朝,海运可比运河兴盛得多。
当时,每年通过内河运送的漕粮,不过数十万石,远不及海运的二三百万石。
自从前朝海禁后,运河才逐渐取代了海运。
明太祖老朱,曾经下令民间“不许片帆入海”,一是因为那时建国不久,根基不稳,老朱担心乱臣贼子,通过海路私通外邦,动摇国本,二是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烦不胜烦。
因此,干脆禁了完事。
到了明成祖小朱时期,朝廷为了宣扬国威,顺便缉拿那失踪的建文帝,大力发展着官船海外贸易。
小朱不惜耗费白银七百余万两,派郑太监远下西洋,前后历时十数载,岂料不单没有寻到他那大侄子,贸易更是亏了个底朝天。
亏钱的原因也很简单,那郑太监代表着皇帝,船队随行人员,又多又杂,偏偏做起买卖,还厚道无比。泱泱大国嘛,得有气度。对方不值钱的玩意,高价买来,自个儿珍贵的货物,半卖半送。
自此,官府的海船,便大多搁置废弃。
大齐开国以后,局面更加复杂,海上有流窜的倭寇,有成群的海盗,有铤而走险的民间走私,还有虎视眈眈等着匡复大明的郑氏。
齐高祖李定国彼时不得不遵循旧例,延续闭关锁国的法令。
老圣人推行新法后,海禁才略略松动,由严禁改为宽禁。
民间的船舫,只要到市舶司缴上一笔数额不菲的银子,便可以挂上官船的名头,出海行商。
此类商船,出海时,通常会雇佣些乡丁游勇以作自保,由于船只外形酷似泥鳅,又称“海鳅”。
一番打听下来,冷水寒才得知扬州的海鳅,如今已经被大盐商程家包圆儿了,不再接揽私客。
程家因盐发家,涉及的行当甚广,以盐、典当、茶为主,其次是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买卖。
坊间戏称“江南无首富”,便是指金陵甄家和扬州程家,都富可敌国,难较高下。
无奈之下,冷水寒最终还是带着晴雯,幸怏怏坐上了走运河客船,不快不慢地漂向京都。
“哎,得想个法子,和林如海搞好关系啊”,他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