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绛珠草有感 三生石通灵(1 / 2)

一路行来,有佳人作伴又有徐谓这等博学之人解闷,水溶也不觉得沉闷。

“王爷,前方就到天津卫了,再有一两日就到通州了。”李焱道

水溶点头道:“这天津卫发展的真快,几十年前不过就一普通的城池,如今依托运河,却成为北方不可或缺的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还是先皇有先见之明。”

旁边的徐谓也笑道:“王爷所言不错,光看这众多来往于天津卫的商船和客船就可见一斑。一条大运河不仅联通南北,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更是激活了许多运河两岸像天津卫这样城市的活力,带动了民生,解决了多少升斗小民的温饱。”

水溶也点了点头对李焱道:“吩咐下去,在天津卫稍作停留歇息,便继续北上。争取后日到京。”李焱领命便下去了。

在天津卫短暂的休整,水溶一行便继续北上。驶出港口之时,水溶怀中在鸡鸣寺所得的那块和尚赠与的玉石突然坠地。

与此同时,与水溶这艘官船擦身而过驶入港口的一艘小型客船上的十来岁少女,仿佛听到什么,眉头轻蹙,轻咦了一声,鬼使神差地掀开了舱内的围帘。

恰好水溶刚拾起地上的玉石擦拭,一抬头正巧瞧见了小姑娘惑中藏忧的灵动双眸,也是微微一愣。小姑娘顿时脸色一红,扭过头去,忙放下围帘,心跳加快。心中寻思“自己这是怎么了?如何这般好奇打帘张望,那年轻男子怎么感觉似曾相识却又记不起来,当真奇怪。”心中不解,便自摇了摇头不去多想。

水溶回过神来心中也是微微一动,虽是惊鸿一瞥,但小女孩那眉头轻蹙,目中含怨,似喜似嗔的幽怨模样,让他不自觉的想起了红楼中另外一个人物——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莫非是此女?

水溶心中疑惑,见那小船后方还跟着一艘小船,船头坐着一个不到四十岁的读书人打扮的中年男子。疑道“莫非这就是贾雨村,看来刚才那小女孩就是林黛玉了。果然是前缘早定,这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戏码不知还会不会上演,且行且看吧。”虽然这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钟灵顶秀的人物,可如今都还年纪幼小,他自己的处境尚且不明,哪有心思打小姑娘的主意。

其实林黛玉和水溶都不知道,水溶的那块玉,和尚送他之时就曾明言是三生石所铸,而林黛玉前身绛珠仙草就长在三生石畔,所以才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后面林黛玉能斩断溯源,捡回一条小命,还是靠这三生石。水溶没太在意这段小插曲。船又行了两日,于七月初五到了通州。早有王府长史官带领下人在此迎候。水溶没有多废话,把一切安排妥当后。领着李淼二人便进宫复旨去了。

进了宫门,太监总管戴权领了两个小太监已迎了上来,见了水溶忙满脸笑意的上前行礼道:“老奴给王爷请安。”

水溶忙上前扶起戴权亲热地道:“戴总管快快请起,今日怎么劳您老亲自来迎?”这戴权是宫内的总管大太监,深得太上皇信任,水溶和他相熟。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老人,是以一直很尊重。

戴权站起身笑道:“太上皇当日得知王爷在南京手刃倭寇连叫了三声好,一班值守的内侍和宫女通通有赏。得知今日王爷回京,便命老奴来迎候,这会子皇上也在大明宫等着王爷觐见呢。”

水溶道:“皇上也在?既如此,那赶紧走吧,别让二圣等急了。这是本王在南京得的一块和田玉,知道您老好这一口,就给您留着了。”说着,将一绿色锦囊塞进戴权怀里。离开南京之时,那些商人送了水溶不少礼,这块和田玉就是那徽州商会会长送的。

戴权老脸笑开了花道:“王爷念着老奴,那老奴就不跟王爷客气了。”说着将那锦囊往袖中一塞。两人也不在多言,朝大明宫快步走去。

那守在大明宫门外的太监见北静王与戴权来了,赶紧进宫通传,北静王与李淼三人便在宫门外等候,戴权先行进去复命。没过片刻,那通传的小太监走出门来一声唱喏:“传北静王觐见。”

水溶吩咐李淼二人在外侯旨。独自进了宮来,目不斜视,见二圣在上,太上皇端坐正中,抚须而笑;皇上坐于右侧下首面色如常。便上前叩拜道:“臣水溶,参见太上皇,皇上。”

太上皇虽然上了年纪,但声音依然洪亮,笑道:“杀贼的英雄回来喽,起来吧。戴权,赐座。”一旁的戴权应了声,便有两名内侍搬了锦凳置于水溶身后。

水溶站起身道:“臣惶恐,太上皇和皇上在上,哪有臣的座。”

皇上也笑道:“父皇让你坐你就坐,如今又不是上朝,除了父皇与孤又没外人,哪那么多讲究。”

水溶见皇上这么说,只得遵旨坐下。

太上皇又道:“听说这次南下遇刺了?”

水溶恭敬回道:“回太上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刺客除了一人逃脱已全部授首,太上皇不必为臣担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