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柳秀才(1 / 2)

“奶奶, 玉平哥人真好。”

作为一个六岁小童,沈长林不便说不符年龄的成熟话语,但为沈大郎一家美言几句, 在钱氏面前说说好话,自是不成问题。

沈玉寿也赞成小兄弟的话“顾先生说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玉平哥这样的人, 正是和气交往的对象。”

“你对俩说的都对,去县里读过书,长进不少, 说出的话都这般有道理了。”

钱氏现在极宠爱两个孙子, 同样的话, 旁人说七分她只能听入五分,孙子说的则五分能听进七分,这叫爱屋及乌。

况且, 农家生活讲究人多力量大, 沈家族亲里沈大郎算是血脉最近的, 人品也好, 还有同吃同住的一段情分在, 钱氏也想多走动。

他们一家过的拮据寒酸,钱氏此后对他们是能帮则帮。

譬如家里做了好吃食,常分一碗端去, 闲暇得空, 就做双棉布小虎头鞋子给沈大郎的小儿子穿,还有沈玉寿的旧衣裳,也改了做成小褂子给了他家。

沈大郎和他媳妇曾氏也知趣, 物质上回馈不了什么,就常帮忙提水砍柴,偶尔也帮着做些农活,除草挖水渠啥的。

一来二去,罗氏和曾氏也亲近不少,常坐在一处做针线。

曾氏见罗氏针线穿梭,一下粉线一会绿线,扎了半个时辰,一枝漂亮的桃花便绣好了,自愧不如叹道“嫂子好手艺,不似我笨笨的,除了缝缝补补,什么都不会。”

“哪里,谁不知你是个聪明的,你不过没学过绣花罢了,我教你,这个不难,往后学好了扎些鞋垫、手绢去集市上卖,多少能补贴家用,你学不学”

罗氏也不藏掖,她真心待曾氏,况且自家做的绣品已小有名气,也有固定的销路,倒不怕曾氏分了饼。

“当然学。”曾氏喜不自胜,回头还特意抓了几个鸡蛋,说是拜师礼。

渐渐的,咸水村的人都说沈大郎一家和伯母交好,见了亲娘却是招呼都不打的,议论起来,都说周氏这当亲娘的苛刻。

为了房子塌了的事,周氏原有些心虚,觉得自己对不住老大一家,现在村里流言四起,她先委屈上了,逢人就诉苦,说当初为了帮沈大郎娶妻,自己是如何的不容易,大媳妇曾氏家要了多少多少彩礼银,生大孙子沈玉平坐月子的时候,她是多么多么精心伺候,光是老母鸡她就炖了两只。

“现在翅膀硬了,先提了分家”

“分就分吧,我也没说不同意,结果倒好,分出去原来是想给别人当儿子。”

“狗还不嫌家贫呢,我这儿子养的,当真连狗都不如”

谎话说上三次十次,就是假的也有三分真意,渐渐的,也有人站在周氏这边,一起骂沈大郎一家子白眼狼的,不过沈大郎十分能忍,任凭外面的人如何说他们一家,他卯足了劲儿只顾干活,农忙的时候精心伺候庄稼,一有空闲就到镇上县里打短工。

至于和大伯母钱氏一家,该亲近还得亲近。

“大郎啊,村人都指着鼻子骂你,要不往后,你就避避嫌”

这日沈大郎又来帮自家劈柴,看着他挥汗如雨,钱氏有些替他委屈,不由的说了一句。

沈大郎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没什么好避嫌的,经历了这么多事,我算是看开了,哪个背后不说人,何人不被人说,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咱们过日子又不是过在别人嘴巴里,苦啊乐啊的,只有自己知道,况且日久见人心,时日长了,大家自有分辨。”

“你能这么想,是最好的,这样吧,下回钱壮来,我领你俩见见吃个饭,我那个小外甥经常打短工,能找到轻松工钱又多的活,往后你跟他一块干,能挣的比现在多”

沈大郎乐呵一笑“那可太好了。”

又是一年腊月,雪飘飘洒洒落在县学院里。

“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乙班教室内,九名小学子正在玩背古诗的游戏,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背诵好不热闹。

顾北安刚从甲班的教室出来,站在廊下侧耳听了一会,然后微笑着走进去“诗背的极好,诗做的如何呢”

九位小学子都有些腼腆,他们背过许多名言绝句,自己做诗,确实少之又少。

顾北安微微一笑“长林,你以雪为题,做一句。”

沈长林向窗外看去,只见白茫茫一片,窗下几丛矮竹昨日还青葱翠绿,今日已坠满霜雪,他突然有了灵感“沸雪如春蝶,飞落满琼枝。”1

“好诗。”顾北安轻轻鼓掌,对仗工整,巧妙的化用比喻,对一个六七岁的小童来说,已是十分出色不易了。

“下一个,沈玉寿你来。”

沈玉寿紧张的站起来,想了想“浮光一片银,遥看若白玉。”1

“也是极好的。”顾北安笑笑,目光柔和的望着他的几位学生。

明年四月府考在即,整个县学中,只有寥寥几位学生要参加考试,他多希望县学多几人应考,多几人上榜,只可惜他们年纪尚小,还不到时候。

但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顾北安深吸一口气,他相信未来是光明的“今年的雪景格外好看,下午准你们半日假,出去逛逛看看景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