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姝儿以为,这样波澜不惊的岁月,可以从容到老。不料,英儿七岁那年,崇徽的女儿叶公主,刚满六个月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她,以及许多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事情的起因,源于九姓胡族长一次偶然的觐见。
那天,登里在书房,正对着一封信,面沉似水,脸色阴郁。
这是继多年后,关于轮台等四镇的,又一封加急书信。
由于吐蕃人连年的侵略吞噬,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的北庭州,龟兹,轮台,西州相继失陷。
庭州等四镇,乃是唐朝从漠北通往西域乃至中亚的交通及战略要冲,堪称大唐门户。四镇一失,吐蕃以及西域各国,就可长驱直入,踏进中原。
此时,大唐皇帝已经是代宗在位。代宗闻讯,极为震怒。多年来,大唐一直致力于吐蕃的交好,为此,先后派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入藏。两国也曾一度交好,甚至太宗皇帝陵寝前,还专门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竖起了象征荣宠的石像。但是,欲壑难平,吐蕃垂涎于大唐辽阔的疆土,最终还是止不住其觊觎中原的野心。
代宗忍无可忍,终于派遣了精兵强将,远赴塞外,决心与吐蕃一战,誓要夺回失守的国土。
大军长途跋涉,与占领庭州的吐蕃士兵几次交锋,都无果而退。
吐蕃以逸待劳,先入为主,自然占据了极大地有利形势。
双方僵持了半年,胜负不明。
但是,远征的唐军,很快地显出了劣势。
雨季来临,道路泥泞,使得粮草后援不济,士兵的战斗力堪堪可忧。
在此艰难之际,主帅决定就近向回纥求援。于此同时,大唐皇帝的诏书,也传到登里手中。
代宗驾崩,德宗即位。德宗登基后,第一道旨意,就是颁下急令,敕令回纥英义可汗相助唐军,共抗吐蕃。
多年来,回纥军队已被视作大唐自家的后备军,因此,皇帝的命令看起来不容抗拒,这使得登里心里极不舒服。
“新帝登基,寸恩未见,却要我回纥士兵为其卖命!”登里愤怒地拍在桌子上。
九姓胡微笑着说道:“可汗息怒。难道这不正是天赐良机?”
登里一怔,疑惑地看着他。
九姓胡道:“中原富饶,非我可比。可汗何不趁此大唐国丧,新帝根基未稳,边境用兵,国库空虚之机,一举挥师中原,拿下大唐锦绣江山?”
登里心中一震。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九姓胡,知音也。
想当年,区区一个安禄山,一镇之节度使,尚可攻破长安洛阳,建都大燕,自己以一国重兵,倾举国之力,还比不上安禄山一群乌合之众?
登里蠢蠢欲动。
九姓胡献媚道:“伐之,必胜。”
登里会心一笑。心念一起,再难平复。
这几年,回纥励精图治,秣马厉兵,已经兵强马壮,军队,也从最初的几万人,扩张到了二十万。
有了这雄兵在手,何愁霸业不成?
于是,登里在一瞬间,终于做出了一个筹划许久的决定。
扩我疆土,为子孙后代,建一个千载万代的不世功勋!
二
登里急召顿莫贺议事。这么重大的决定,他必须取得他倚重的宰相的支持。
他将心中所想,以及目前的局势,做了细细地分析,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了想要大举犯唐的决定。
他说:“堂兄,大唐视我如同其看家护院的兵丁,我安能忍其小觑!借此吐蕃交战之际,我欲以兄为帅,并亲自督战,兄以为如何?”询问为名,命令是实。
顿莫贺大吃一惊,急忙道:“万万不可!”
登里不悦地道:“有何不可!”
顿莫贺道:“大唐新丧国主,更有翁婿之情,此时进攻,是为不仁。趁人之危,背弃旧盟,是为不义。天朝乃礼仪之邦,深得拥戴,师出无名,违背天意,安能取胜!”
登里冷笑道:“大唐给了堂兄多少好处?!”
顿莫贺正色道:“唐,大国也。无负于我回纥。前年入侵太原,获羊马数万,可谓大捷。不久,消耗殆尽,而未见补益。而道远粮乏,比归,士兵多徒行者。今举国入,万一不捷,何以归?”
登里冷冷地道:“莫不是堂兄惧怕大唐?令尊好歹也是一代可汗,堂兄如此怯懦,何颜面对先辈!我意已决,不容置疑!堂兄若是一味畏惧,此次出兵,就不必去了,在家里好生守着你那紫霞夫人吧。听说,紫霞夫人为你生了一个女儿,正好享受天伦之乐吧。”
顿莫贺见登里发怒,只好低声下气道:“可汗心意既定,臣只好恭敬不如从命。臣愿意为可汗驱策。只是,我回纥子民,久在大唐治下,有归属之感,贸然起兵,只怕民心不稳。”
登里见顿莫贺不再坚持反对,心里一松,微笑道:“这个,本汗自有安排。十日后,本汗沙场亲自下旨,晓谕臣民,谅国人必能体谅本汗开疆扩土之苦心。难道我回纥民族,就情愿蛰伏在此苦寒之地吗?!”
顿莫贺无言。
登里开心地道:“你去准备具体事宜。十日后,我将铜符赐你,拜你为灭唐大元帅!入将封侯,在此一举。”
顿莫贺勉强一笑,退下。心里道:“我才不稀罕什么灭唐大元帅!”
顿莫贺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挽救回纥躲过这场刀兵之苦。
蓦地,灵光一闪,一个念头袭上心头。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蛰伏多年的心愿,借助登里这个鲁莽的行为,一定可以实现!
他心里涌上一阵兴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登里此举,必然不得人心。
谁不愿安居乐业,享受太平?谁愿意背井离乡,骨肉分离?
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顿莫贺疾步来到军机处,吩咐侍从:“请葛布将军和胡图将军来。”
此二人,乃是顿莫贺心腹,一个骁勇善战,一个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