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准备(2 / 2)

父亲看着他介绍的生产机器,问:“这机器这么贵,不合适应该能退换吧?”

那个年轻的小伙子说:“三年保修,一年内可以退换。”

张静月走了这么多家,终于找到对质保服务还算满意的厂家,当即拍板买下了。

厂家如期送来了机器,张静月和父亲两人忙碌起来。

张静月让父亲找了村里几个有空的村民当临时帮工。他们现在是小规模的作坊,没有足够的原料,可能干几天就会停工停产。

等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这天村里的邱会计却找上了门。

“小张啊,你这是准备干啥啊?”邱会计背着手,打量了一遍放在遮阳棚下水泥地上的机器。

张静月正忙着打扫场地,为了保险期间,他们提前把冷藏厂的角角落落全都打扫干净然后又消毒一遍,防止加工出来的饲料变质或不合格。

“你怎么有空过来了?”父亲笑着迎上去,递上刚刚买来准备送给工人的还未拆封的烟。

邱会计笑着接过烟:“听说你们要加工饲料,我过来看看,有什么帮得上忙的。”

他走这一趟,是受村主任所托。村主任因去年挖沟的事情受到上面的表彰,年底又被评选了先进。现在对村委的工作特别积极,谁家有啥难事,他都要找人问清楚了,好办的他就出面解决,办不了的他就装不知道。

张静月上次跟他提村里堆积秸秆的解决方案,他等了半年,见张静月没有下文,很着急。在他以为张静月的方案要黄了的时候,他又突然听村里人说张静月要搞饲料加工。

村主任肯定是不会亲自出面的,他要端着架子、稳重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像是在求张静月一样,毕竟他是张静月的长辈,又是村里最大的官。所幸村委会的其他人对张静月的秸秆加工很关注,所以他就让邱会计过去看看,听听张静月的规划和目的。

张静月到水龙头那里洗完手走过来,就听见父亲在跟邱会计说:“就是看中了这个冷藏厂有个大棚还能用,下面是整块水泥地,干净,才选这里。冷藏室用不着,地磅得用。门卫室可以用来休息、喝水、吃饭。”

邱会计看见张静月过来了,对张静月的父亲说道:“你闺女不愧是上过学,有见识有脑子,要是咱,咱的脑子是想不着弄这行。”

张静月说:“我大姑家的大哥就在县里的饲料加工厂上班,我去看了一下,他们就是把秸秆当成原材料,然后添上豆饼、玉米之类的粮食,然后打碎混合。但是他们主要是生产猪饲料的。”

邱会计听得仔细,他认真地问:“咱们这是打算加工什么饲料?”

张静月说:“我这准备加工青贮饲料,主要是给牛羊吃。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外面没有草了,我这个饲料才能派上大用场。”

邱会计问:“咱们这里主要是种大蒜,大蒜秸秆能做青贮饲料的原料吗?”

张静月说:“大蒜从地里挖出来的时候,秸秆非常新鲜,是非常好的青贮饲料。还有玉米秸秆、地瓜秧、花生秧子等。”

张静月顿了一顿,说:“反正大多数的作物都可以做青贮原料。”

邱会计笑着说:“这么说,原材料到处都有啊!”

父亲在一旁却皱着眉头,提出了他始终担忧着的问题:“原材料虽然好找,但是咱们附近没有那么多的养殖场,大多数的散户也养的不多。咱能挣着钱吗?”

邱会计也默默地看向了张静月,张静月安慰说:“这个不用担心,青贮饲料加工在咱这边非常少,咱们县都不一定能找出五家。我们就本地产量本地消化,而且这以后也只是我这个加工厂的一部分,以后还会有别的加工产品的。”

虽然没有彻底打消父亲的疑虑,张静月也顾不上这么多了,眼下很忙,她需要暂时放下这件事情,找几个稍靠谱一点的村民和她一起跟厂方派来的技术人员学习具体的操作技术。

堂哥听说张静月花了大价钱买来了一台秸秆加工机器,带着几个关系好的年轻人过来看热闹。张静月就跟他们讲了一下秸秆加工的流程步骤,然后问他们家里有没有闲着的人,可以过来免费参观学习一下,如果想来这里打工或者是以后自己单干都可以。

堂哥在城里是有门头房的,他的店主要就是安监控、组装电脑、卖一些数码配件。他的伙计大多数跟他一样,都有自己的营生,所以没有人能应下张静月的事情。

其中一个本村的叫安生的年轻人说:“月月,你弄这个加工厂其实干不了多久。因为咱们村的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连个孩子都没有,净剩下一些老头老太太。再过几年,那些人老的老、死的死,根本就没有人种地,更没有人养牛养羊了。”

堂哥听他说了第一句就想骂他,他过去勒住安生的脖子,但是听到后面他的话,竟也觉得他说得有理。

张静月也不气恼,她说:“我们这里确实发展的慢,等再过几年,人们就会都从城里回来承包土地、建农场、发展新型大规模农业的时候,你们就知道我有多么明智了。”

他们听不懂张静月的意思,也不再跟张静月闲扯了,堂哥打声招呼和他们一起走了。

张静月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出力气了。她顿了一会儿,立马想到了什么,赶紧跑回家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