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月是个记仇的人,确切地说,她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虽然表面上沉默寡言,但是心里谁好谁不好,她门清。凡是得罪过她的人,都会在她心底烙一个印子。时间久了,她就要这些事在脑子里过一遍,回味一遍当时自己心情,体味一遍当时的心酸,然后再把他门全部打进十八层地狱,让他们永远也别想在她这里翻身。
李勇也是,不单单是因为吵架,平时就对她藏着掖着防着。李勇如果放聪明一些,她还不致于要搬家离开这里。怪就怪李勇看不懂人的眼色,每次有什么矛盾,都要帮着母亲,不管谁对谁不对。婆婆也是,夫妻之间拌嘴,她也要横插一脚,联合儿子一起对抗儿媳妇这个外人。久而久之,婚前大气的疼爱儿媳妇的准婆婆,变成张静月心里不堪入目的恶婆婆。
张静月在房间里收拾了自己和如意的东西。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很多已经被拿走了。
婆婆站在门口一脸惊慌失措:“你要上哪去?回娘家?”
张静月看了她一眼,冷淡地说:“回娘家住。我妈让我回去,说她想如意了。”
婆婆把心稍微放下来,刚才她在门口看到张静月把冬天的棉衣都拿走了,她以为张静月要跟她分家呢。
张静月确实要跟她分家,新房子装修好了。只有她和如意搬到了那里,除了父母,没有人知道她新买的房子。等新房子收拾完一遍后,张静月就会带着如意回老家,专心搞自己的创业大计。
婆婆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语,和蔼地说:“虽然小勇不在家,但是这也是你家,你都来了三年了,也该熟悉熟悉咱们家周围的环境。你没事可以带如意去附近广场、公园玩玩嘛。你父母要做家里的农活,你带着如意回去住,这不是耽误他们干活吗?”
张静月低头整理着东西说:“不耽误,地里的活是我给他们雇人干的。”
婆婆赔笑着说:“那你说你雇人干活,你父母肯定也心疼你花钱啊,再说了,那也不能天天雇人,地里的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干完了。”
张静月抬头看了她一眼,继续说:“天天雇人,一直到干完为止,我不回去谁给工人结账。”
婆婆听了,脸色一变,维持着体面说:“谁都不容易,如意他爸爸每天在外面跑,风吹日晒的,有时候连口饭都吃不上······”
张静月打断她道:“妈,你平时在家,没事的时候就把这屋子的床单被罩什么拆拆洗洗放起来,我不来住了,万一李勇回来住一下,也干净。”
张静月说着抱着如意,提着手提箱下楼了。楼下出租车已经在等了,婆婆跟在后面答应着,把之前想要说的话憋了回去。
张静月觉得,秸秆加工厂规模暂时不能办的太大。因为不知道销路如何,她打算从单一加工开始试水。
她在村里找了一个占地二十多亩的废弃的冷藏厂,想让父亲出面替自己租下来,然后就和父亲商量着要买秸秆加工的机器。父亲虽然同意了她创业,但很不赞成她做秸秆加工。
“你忘了,咱们家秸秆每年都有人专门来买。人家把机器拉过来,直接就在咱面前粉碎成末再拉走卖给饲料厂。你在家弄一个机器,让人家把秸秆送过来,哪有人愿意费那个功夫!”
张静月说:“那咱就加工青贮饲料,耐存储在冬天需求量也大。”
父亲点点头,问:“买机器加雇人,要花多少钱?”
张静月说:“我粗略算了一下,要十几万。”
父亲惊叹道:“这么多!丫头,虽然咱有钱了,可也要算计着花。你想创业,我也支持,但是你要想好了,你第一次做买卖,确定要投入这么大吗?万一不成功,可要亏不少钱的!”
张静月说:“我知道,所以咱就小规模地试验一下。”
父亲思量片刻,说:“行,试试吧。”
张静月在网上打印了青贮饲料加工的具体实施方法,又买了相关的书籍。和父亲两个人,抽空就埋头钻研。这种涉及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案例,网络上也有详细的介绍。张静月对这方面有兴趣,虽然对一些详细步骤拿捏不准,但是信心是满满的。
搞定了加工场所后,还要在自己的田里建发酵池。
村里有人看见张静月和父亲在田里量来量去,还叫来了挖掘机,都好奇地围观过来。
“老张,干啥呢?好好的地不种了,要种莲藕啊?”村里人跟父亲开玩笑。
父亲憨厚一笑:“丫头回来想搞饲料加工,我帮她选块地用。”
一个妇女说:“你就舍得把这么肥的地挖成大坑?多浪费!”
父亲叹了一口气:“过几年就去城里看孙子了,人也老了,种不动了!”
旁边的张静月知道脚下这块地对他们家的意义。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这里种满了各种桃树。后来因桃子不值钱,爷爷就把桃树全砍了,换成了种大蒜。小学的时候,大蒜经济效益也不好,这块地索性就种大豆、花生和玉米。再后来这里成了他们家的小菜园,黄瓜、土豆、豆角、辣椒、茄子,有时还会种上西瓜、甜瓜,这块不大不小的地一年到头丰富着他们家的餐桌。这块土地见证了他们家近三十年的生活变化,也见证了过去三十年一个农民家庭的辛苦历程。
张静月提前做了准备,跟厂家预约了时间,和父亲亲自跑了几个厂家挑选机器。一个做接待工作的厂房人员说:“大叔、大姐,我一看你们就是新手,咱这机器啊,光看是没有用的,咱得试。我们公司的机器安装、调试都会派技术人员上门,如果不会做青贮饲料,我们这边也会有专门的人上门指导,直到您学会并成功生产合格的青贮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