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纪3年代的中国东北乡村,姑娘出嫁的适当年龄是15岁——虚岁,按周岁算可能是13岁,虚两岁。所谓大姑娘就是指15岁左右的女孩。
16岁也还可以,再往上就是“老姑娘”,媒婆就不主动上门了,这姑娘就可能有什么问题,成为乡亲们关注的对象,因此所有做父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老姑娘。
两个女儿都是在适当年龄出嫁的,这令唐二叔很满意。到了给三女儿定亲的时候,那个给二女儿成功说媒的媒婆登门,很自信地说她要给三女儿找一个更好的人家,她还希望让唐二叔由此改变对富人的看法——门当户对才是最合适的。二女儿的婆家虽然远不如唐家有钱,但吃穿不愁,且住在城里,比嫁在乡下穷人家的大女儿强多了。这回要说的是个大财主,他的地多得连大财主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他有好几个儿子,现在至少有三个儿子还没定亲,只要唐二叔愿意,她就去说。她之所以先来问唐二叔,是因为唐二叔名声在外,谁家能娶唐二叔的闺女,那都得敲鞋帮念佛。
唐二叔问:你说的是哪家?
他家就在沈阳城外,就是那个大财主。他过日子可不像大财主,像穷人一样,我包你唐二叔能看上他家!
唐二叔呵呵笑了:你这回没说准,我可不敢把闺女给他家。
大财主可能是方圆数百公里以内最大的地主。他继承的土地已经使他成为大地主,他几十年的成功经营使土地扩大了若干倍。他的土地的增速令其他地主吃惊,他们都想知道他的发家秘笈,却无由得其要领。
前些年,他率领儿子们种地,直到这两年地太多了管不过来,他才让儿子们做管理工作,自己当上老太爷,但仍管理家政。
他曾经雇了很多扛长活的,但他们一个接一个跑了,他就把土地租出去。有两个给他扛过长活的人来唐二叔家扛活,他们说出了大财主发家的秘密。
其实没有什么秘密。他的发家,靠的就是“勤俭”二字。现在不种地了,就靠一个“省”——省吃,省穿,省用,省钱。
省,这谁都能做到,但是——
列位看官!在下不揣鄙陋——这位前辈的“省”,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一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省”,且容在下道来。
省吃。干活儿的人吃饭要管饱,不吃饱干不动活儿,饭不能省。饭是不知陈了多少年的高粱米,边吃边往外捡老鼠屎。如果你不满意,可以去盛东家锅里的,你就知道此时人人平等。
菜可以省。负责做饭的儿媳妇端上一盘白花花的盐粒子,就是菜。筷子探入其中,能夹出来一颗东北大豆,放到嘴里,就知道盐分处于超饱和状态,极适宜下饭。东家的菜也是一样。
有一年,一个刚进门的新媳妇端上菜给公公验收,公公没吃出咸味,想骂人却一口气没上来,登时昏死过去。刚抢救过来老公公,新媳妇又去上吊,又赶紧去救新媳妇。
平时,只有老太爷吃咸鸡蛋。每顿饭抿几小口,似乎一年也吃不完。可以放心的是,这个咸鸡蛋放一辈子也放不坏。
省穿。大财主穿的是爷爷留下来的棉袄,里外数不清的补丁。棉袄外系一根草绳,裤带是一条布带子。他一辈子没穿过新衣服新裤子新鞋。但他对家人不苛刻,只是不许穿绸缎而已。
省用。他用大半块砖头当枕头,外面包一块破布。扛长活的屋里没灯,家里的灯限制使用,灯芯捻到最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娶小老婆,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省钱。他的儿子们没上过一天学。他没吃过别人一顿饭,也没请人吃过一顿饭。他没去过县城,没花过一文钱盘缠。
他有远大的抱负,就是买地,再买地,把祖宗留下的家业做大,再做大,这样将来才有脸去见地下的祖宗。
他做到了。他的事业在1948年达到巅峰。
乡亲们没有难为他。土改工作队的同志给他留了一小块地,他又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后话。
唐二叔拿定主意,把三女儿嫁给了穷人家。三女婿人很好,是财主家的雇工,专职给东家赶大车。
三姐上了轿,小女儿哭着追。
唐二叔对小女儿说,过两年,爸给你找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