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暗潮汹涌(1 / 2)

大汉永存 朕不帅 9780 字 9个月前

洛阳,永乐宫内,这里是董太后的宫殿。

董太后是河间(今属河北人,出身及名讳历史没有记载,嫁于解渎亭侯刘苌为夫人。

永寿二年(156年,董氏为刘苌生下儿子刘宏。

刘苌死后,刘宏继承解渎亭侯的爵位。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去世,汉桓帝的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

因汉桓帝无子,太后窦妙与其父城门校尉窦武决定立刘宏为帝。

建宁元年(168年,刘宏登基,是为汉灵帝。

同年闰三月甲午日,汉灵帝经太后窦妙同意,追尊已故的父亲刘苌为孝仁皇。

注意,这只称皇,而非帝。

其陵墓称为慎陵,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君、主、皇、帝、王这5个字在古代一般都可以指帝王。

上古时期有三皇五帝的说法,那什么是皇,什么是帝呢?

另外,商朝的历代君主死后也都被称作是帝,比如帝甲、帝乙、帝戊丁,还有帝辛。

当时的部落首领一般都要负责祭祀,所以皇就成为部落首领的称号。

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比如夫君。

三皇五帝里面的五帝具体是哪五位君主?

说法也不一,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轩辕皇帝、帝颛虚、帝库、帝尧、还有帝舜。

说完了皇和帝,再来看王。

王字的意思,看甲骨文,从商朝到周朝,甲骨文的王字都很明确,是一把大斧的形状。

这三位都是传说中对华夏文明立下大功的部落首领,所以被尊为三皇。

周朝的历代君主都称王,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啊。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和祭祀活动有关。

就是因为周朝不能用帝这个字,帝这个字跟商朝对祖先的信仰有关,历代商朝的君主死后都被称为帝。

在甲骨文当中,帝像是木头,这代表祭天的时候燃烧的一束木头,所以帝也和祭祀活动有关。

在上古时期,大斧负责处罪犯和俘虏,是权力的象征,所谓的王就是掌管这把大斧的人。

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

燧人是钻木取火,神农氏遍尝百草,伏羲氏创造文字。

皇在甲骨文中像是火,又像是羽毛,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代表灯火,还有一种说是祭祀时候戴的用羽毛编成的帽子。

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比如战国四君子;

后来,周朝取代了商朝,他们不想继承商朝的信仰,也不想使用帝这个称号,因为一旦使用,就等于承认商朝的祖先也成了自己的祖先,那怎么行呢?

所以帝这个字又被用来称呼那些死去的统治者,尤其是那些有德行、有功业的统治者。

其中君和主是低于皇、帝、王的。

王这个字在周朝长期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君主啊,翅膀硬了,也纷纷称王。

这帝原本他不是凡人,而是值指的天神,所以在商周时期,人们信奉的至高神叫做昊天上帝,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老天爷。

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

所以周朝的君主就自称是王,同时还给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帝兴起了一个谥号,叫纣王,这个纣就是暴虐无道的意思。

不过中国文化有个特点,神和人的世界是打通的,人间的统治者死后也会变成神,上升为帝。

那皇帝的帝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都叫皇帝,但其实皇和帝原本是两个意思。

主是一种所有权的意思,可以是一个房屋的主人,是一个城池的主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可以用在普通百姓上,也可以用在君主身上。

但他们其实有很多细节和区别在里面。

所谓的三皇啊,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天皇燧人氏,地皇神农氏,太皇伏羲氏。

至于皇、帝、王,先说皇和帝,这两个字经常合在一起叫皇帝。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周朝的君主称王不称帝呢?帝不是比王更霸气吗?

君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

帝辛还有一个更熟悉的称呼叫商纣王,商纣王是周朝给他的谥号。

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啊,说王字有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贯通,能够贯通天地人的就是王。

上古时期的祭祀很多都是这样,戴着羽毛的帽子,手里拿着灯火,在那里跳舞。

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觉得王这个称号太没意思了,我把你们都给灭了啊,你们就是王,难道我还得继续称王吗?

所以他就用皇和帝结合成了皇帝这个词,显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超越了古往今来一切统治者,因此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

什么魏惠王啊,齐威王、秦昭王、赵武陵王,你方称霸我登场啊,王这个称号也就大大缩水了。

这种说法听上去很霸气,但很遗憾,它并不是王这个字的本意。

到这个时候,皇帝和王的区别就很明确了,皇帝高于王,皇帝可以封王,王可有自己的领地,但王要服从皇帝的命令。

所以,刘宏尊自己的父亲为皇是有讲究的,帝是有实际权的君主,而皇没有,它大多是一种祭祀和尊称。

比如刘邦称皇帝之后就尊称自己的父亲刘老太公为太上皇,是皇,而不是太上帝,皇代表一种祭祀和尊崇,其实没有多大的权利。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大将军窦武在与宦官斗争中失败被杀。

建宁二年(169年正月,汉灵帝派遣中常侍从河间国迎接母亲董氏到京都洛阳,并将董氏的哥哥董宠、侄子董重也征召到洛阳。

同年三月初三日,汉灵帝尊母亲董氏为孝仁皇后,居住在南宫嘉德殿,宫殿称为永乐宫(董氏因居永乐宫,故称永乐太后,任命董宠为执金吾,董重为五官中郎将……

什么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什么是母凭子贵?什么是乡巴佬突然变太后?

看看董太后就知道,直接白捡了一个太后,成了东汉最牛暴发户。

董太后可算是个百年不遇的大奇葩,正常人家的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走歪路,可这位却把自己儿子往邪路上引,怂恿汉灵帝买卖官职。

她到底是咋想的呢?其实这是她独特的后宫生存法则,是很典型的暴发户思想。

窦太后死了,她腰杆子便挺起来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董太后。

刚来到京城的那几年,董太后还是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做人的。

一个呢,是自己身份尴尬,再者他也人生地不熟,也没有自己的亲信。

还有就是他的儿子汉灵帝最开始还是想着要好好做皇帝的,所以他也不敢太过造次。

但是呢,时间一长,董太后就发现儿子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而且在这期间,她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后宫得有一个厉害的生存法则,那就是要培养几个宦官亲信。

于是她对准身边的一大批宦官,让夏恽、封谞等人组成一个破坏力极强的宦官集团。

并且从这时候开始,他们开始教唆汉灵帝这个皇帝买卖官职。

直接明码标价,官职价格就是你一年俸禄的1万倍,你有多大劲儿就买多大官。

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用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