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何大人还是有些优点的,皇帝下旨让他往永州方向去,他就老老实实去了。
当然,衡州就顾不上了,城池陷于孔有德之手也是毫无悬念。
除此之外,在瞿式耜的建议下,还下了一道旨意,让正在全州的总兵刘承胤也发兵永州,领三千兵马前去接应败退的何腾蛟部。
原因有点另类,因为何腾蛟和刘承胤是亲家。好歹算是个亲戚关系,加上距离也比较近,这下总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朱由榔看着舆图,衡州在东北,全州在西南,永州正在二者当中,“好一个双向奔赴”。
思维刚要发散,王弘祖却送来一份奏疏。
“刘承胤要求官?”
“回陛下,是的,刘承胤请封刘远生为太仆寺卿、刘湘客为右谕德、主事刘真为御史、萃士刘鲁生为编修。”
“都是些小官,看他援救何腾蛟有点苦劳,倒也等一下!”
朱由榔发现不对:“这怎么都姓刘?该不会都是一家的吧?”
虽然“李自成,李赤心,李成栋,李元胤”这种事情也偶有发生,但那几人关联毕竟不大。除了后面两个,其他也是凑巧而已。但现在这几个,必然都是刘承胤的熟人,不然也不会由他请官。
可偏偏都姓刘。
“你可知刘承胤其人?”朱由榔放下奏疏,朝王弘祖问道。
奇怪的是王弘祖一脸便秘的表情,又掏出了一份奏疏,看上去好像还刚经历了一场思想斗争。
朱由榔早就要求所有奏疏都送进来,不得隐瞒。加上现在威权日盛,给王弘祖一百二十个胆也不敢私下扣留、隔绝中外。
那这份藏起来的是什么意思?
王弘祖被皇帝盯得实在是有些受不了,才道:“陛下,这一份,是之前前去刘承胤处的兵科给事中刘尧珍奏来的。”
“什么内容?”
“之前陛下令刘尧珍前去刘承胤军中宣旨,令其接应何督师。在返回之前,刘尧珍他被打了。”
“啥?”朱由榔惊了:“宣旨的钦差也敢打?是何人所为?”
“就是那总兵刘承胤。”
“奏疏拿来!”朱由榔怒了,看了奏疏上的内容,更是觉得荒谬无比。
刘承胤有个远亲叫郑逢元,刚升上太仆卿。郑逢元见刘承胤“兵强马壮”,觉得是棵靠得住的大树,就找对方提议,说要结个亲家。本来不是什么大事,结果被路过的给事中刘尧珍恰好听见。
这刘尧珍也是个嘴上不把门的,就顺口讥讽了一句“你自己是个什么职位都还没搞明白,趋炎附势倒是积极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