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二朝鼎立(1 / 2)

燕国正大元年。

梁国明元元年。

两个国家同时宣布改元,但原因不同。

燕国是因为从辽东建立国家以来,两百多年,燕国终于第一次踏过了黄河,在黄河以南拥有了属于燕人的土地,从辽东到河西,数千里长的疆域,都是燕人的国土,甚至就连长安也收了回去。

这群曾经被流放,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人,可以回到他们的宗庙中,去告祭他们的先祖,自豪将现在燕国的辉煌述说。

这是压在燕国身上的历史包袱,当年被流放的事情对整个族群来说,都是一件想起来就会痛彻心扉的事情,如果不能弥补这件事的遗憾,那燕国人就永远心中都缺少一块。

当年返回中原就是如此,那是燕国国中情绪的一个高潮,那个时候的燕人众志成城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返回中原后,燕国就想要更多,慕容垂夺下了长安,对太后来说很晦气,但对大多数的燕人来说,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要知道当年被流放的时候,那汉朝的皇帝就在长安城中的下令,而现在呢?

汉朝的皇帝已经化成了尘土!

而当年被流放的子孙却从那遥远的荒芜之地,那荒无人烟,几乎难以生存的蛮荒之地,返回了长安,坐在了当年皇帝的未央宫和长乐宫中。

这岂不是这世上最痛快的事情吗?

现在燕国又冲过了黄河,锋锐的军威,几乎有横扫天下的态势,等到燕国将洛阳也收入囊中,那燕国将会何等骄傲,没有人能够想象。

但自邦周以来的各个王朝所重视的二京都在手中,谁才是正统?

不言而喻。

……

梁国改元的直接原因是燕国的改元,燕国一统北方,而且还和梁国在青州争夺,不可一世,燕国改元,有一种新的气息勃发,那梁国自然要跟着改元,但改元不能随便改,总要有一个喜头,恰好在这时,蜀中传来了好消息。

燕国朝廷的主力在关东大获全胜,联合着梁国将汉国打灭国,在广袤的中原中,只剩下燕国和梁国这两个皇帝。

慕容垂在河西暴打河西义军,在野战方面比起慕容垂这种不世出的战神来说,那些义军实在是太差了,短短几个月的时候,慕容垂就再次将凉州彻底纳入了关中体系中,杨成随军而去,帮助慕容垂安抚河西的局势。

慕容垂打凉州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出乎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要知道魏国当年前前后后打了那么多次都没能平定。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慕容垂的能力就不是那些魏国的将军所能够比拟的。

其次慕容垂麾下的官僚体系没有魏国那么腐败,魏国是一个建立百年的政权,内部早就腐败丛生,而慕容垂换掉了那一批人,这些新上位的士族,还处在新生期。

仅仅这两条原因,就足以区分出天壤之别了。

打河西没有费慕容垂太多的力气,他当然就盯上了蜀中,从秦朝并有蜀中进而有了足够的力量去争夺天下开始,蜀中就被人所熟知。

秦国为了吞并蜀中修建了通往蜀中的蜀道,那个时候进攻蜀中还是比较难的,但现在已经有许多蜀道能够通往蜀中,慕容垂当然不会错误。

但慕容垂想要攻打蜀中,不仅仅他知道,割据蜀中的曹律也知道,关中和蜀中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一体的,拥有关中的势力就没有不夺取蜀中的。

就算是慕容垂赌咒发誓不攻打蜀中,曹律也不会相信。

之前慕容垂刚刚夺取长安的时候,曹律还不担心,因为在他看来,慕容垂想要将关中彻底的纳入统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在关东还比较纷乱,凉州也有人作乱。

但天下的形势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梁国和燕国竟然一起进攻汉国,而且更离谱的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强大的汉国,竟然这么的不堪一击,很有一些虚胖的意味。

曹律知道慕容垂擅长打仗,从十三岁开始作战,这位还没有输过,但这么快就把关中大大小小的刺头都清理了一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攻进最遥远的敦煌郡,让整个凉州臣服在他的兵威之下。

曹律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和慕容垂之间的差距。

面对慕容垂,曹律根本就没有什么敢战的心思,面对几乎一统北方的燕国,他也没有什么反抗的心思。

但投降慕容垂,那是万万不行的,他不仅仅要保住性命,他还要荣华富贵。

他是曹氏的宗亲,真要是投降了慕容垂,就算是慕容垂讲规矩不杀他,但之后肯定是圈禁起来,那他还不如就在蜀中享受几年再说。

思来想去,还是得和梁国联系,梁国一直以来都在和他谈,只不过世上的局势一日三变,导致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就难以达成条件。

而现在毋庸置疑是最好的时候,梁国担心蜀中被慕容垂夺取,那对于梁国来说,毋庸置疑是极大的地理层面的灾难,将始终有一把刀会悬在梁国的头上。

所以梁国即便是花费很大的代价,也必须要保证蜀中的安全。

而对于曹律来说,他本来是觉得,即便是自己不投降梁国,梁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会给自己帮忙去抵御慕容垂的进攻,但汉国这么快就灭亡,再联想到魏国的突然灭亡。

他突然领会到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道理。

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到底有多么的废物,到底有多么的无能,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一言以蔽之,肉食者鄙!

他们的所谓强大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讯息,能够比普通人了解的更多,但因为太过无能,即便是了解了那么多常人所不知道的,依旧无法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甚至在许多的方面连普通人都不如。

在汉国上千万的人口中,敢于赴死的人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坐在皇位上的却不是这十万八万人,而是一个平日里只知道享乐,临到的时候连一死的勇气都没有的废物。

在汉国中,比皇帝更适合当皇帝的人有千千万万,但最终却是他当皇帝,而老百姓还以为皇帝有多么的了不起,这实在是太过于可笑。

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了解到皇帝是多么的无能,所以大多数的士人从内心深处是看不上皇帝的。

万一,梁国的统治者突然抽风,或者内部有什么分歧,不愿意支援蜀中,那他岂不是只能在这里等死?

思来想去,曹律觉得自己不能待在蜀中,这个面对慕容垂的前线实在是太过于危险,等到兵乱到了成都的时候,他这一家还不知道会怎么死。

自古以来避乱都是往南方避乱,尤其是古越地,现在的会稽郡,那里山多水多,风景好,兵乱基本上到不了那里。

就算是以后南朝梁国或者不知道未来哪个国家灭亡,基本上打下建业和姑苏,就停止了,剩下的地方传檄而定,曹氏藏在会稽很是安全。

这么一想,曹律觉得简直完美,于是连忙联系镇守建业的洛显之,从成都出发的船只,顺着长江而下,一日千里,那速度宛如离弦之箭,到达了建业,然后送来了这个消息。

洛显之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之前费尽心思想要做成的事情,现在竟然直接送了过来,这可实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而且曹律的归附是直接把蜀中献出来,他自己都不在蜀中待,即便是洛显之也想不到比这个更好的结果。

萧衍直接拍板,只要曹律真的愿意让出蜀中,那他就将曹律封为会稽郡公,让他在会稽享受山水之乐,荣华富贵。

慕容垂是绝对想不到,自己对蜀中的军事压力,竟然会让曹律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件蜀中归附的大事,震惊了整个梁国以及天下人,梁国顿时声威大振,萧衍借着这件事改元。

基本上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得出来,梁国得到蜀中之后,北方的势力再想要攻取南方就很难了。

不是因为南朝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北方完全找不到训练水军的地方了,整条长江都被南朝夺取之后,北朝的骑兵就算是再强,也不可能在水道纵横的淮泗有什么作为。

即便是敢战士和神庙军这种强军,到了南方也得下马上船。

而且南方如果是一体的话,就如同一个难以下口的乌龟,蜀中有多么的易守难攻就不说了,一路向东而去,守住襄阳,这一座城就能够顶得上数十万大军。

可以说,如果南朝政局稳定的话,北朝想要攻破南朝,基本上就是做梦,南朝只要有十万军队,北朝就算是百万大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曹律的归属,对天下局势的影响几乎是颠覆性的,直接奠定了南北二朝的鼎力之势,即南朝不可能攻破北朝,北朝也不可能攻破南朝,北方只能等南朝出错。

殊不知,梁国也是这么想的。

……

慕容恪已经许久没有回到蓟城,在军队冲过黄河后,他的行辕同样到了黄河以南,他在这里指挥燕国和梁国碰撞,汉帝的摇摆的政策,让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的软弱和犹豫,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选择投降,有的人则赴死。

愿意赴死的人渐渐死尽了,选择投降的人争先恐后,燕国和梁国在不断地兼并汉国的土地,甚至感觉这不算是战争,而是一个国家的崩溃。

从汉朝灭亡后,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次数太过于多了,士族就像是逆来顺受的生物,无论是哪个军阀过来,他们都能够合作,进入诸国并立之后,改变了这种倒戈的风气,但没想到在现在的汉国中,竟然又见到了。

慕容恪打仗的这几年,一边打仗一边安抚新得到的城池,以及去安排那些新进入燕国统治范围的人口,他指挥作战的时间都短了很多,大多数的时间反而是在接见那些本地的士人。

洛显之同样如此,他虽然坐镇建业,但和萧衍之间的联系却没有一刻停止,南朝一直都在打压士族,但那是因为南朝的士族太过于强横,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了。

北方士族没有南朝士族这么夸张,毕竟氏族志这种东西是从南朝传开来的,北朝从燕国进入中原以来,一直都有军事贵族的传统,这是和南朝截然不同的,汉国实际上也是如此,没有门阀的基础。

对南朝士族比较难以接受的点,对北朝士族来说,并不算是什么,甚至北朝士族还反过来学习了南朝士族门阀的“先进”经验,这一波相互之间的融合,可以说是倒反天罡了。

……

“陛下,探子来报,慕容恪的身体出问题了,反噬已经显现,一年之内,他必死,这是我们的机会。”

这是洛显之送给萧衍的信件,无人知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