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悖论,我解不出(2 / 2)

为了转移话题,二叔转头朝着赵太安问道:“太安,近日县学怎么样,那陈县侯的三子还找不找你麻烦?”

陈县侯乃是大梁开国时封赏的侯爵,至今已是六代,不过除了第二代还像点样,之后便没了有太大出息的后人。

现任陈县侯家有三子,长子走了陈家老路参军入伍,出生入死得了几次战功,军中颇有威望。

二子资质极佳,考入公道学院学习儒门之道,今后也定有作为。

只是这三子,从小娇生惯养,还自视甚高,看不起军汉,考不上公道学院,只好进入县学准备科举。

自赵太安当上同安县教谕以来,这陈老三就看赵太安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嫌他作风散漫,就是嫌他教授的经意没有公道学院讲授的透彻。

不是带着几个子弟们罢课,就是闹着要罢免教谕。

而赵太安也没有太在意,你来不来无所谓,反正我按时拿俸禄。

“嗯,最近县学里安静许多。”

赵太安点点头平静的说道。

“你不会把他开除了吧,虽说陈县侯家已不像从前,可毕竟还是县侯……”

二叔有些担心的说道。

“没有,只是给他出了一道策论,让他在家苦思冥想,我耳根子就安静了。”

赵太安摇摇头回答道。

这时候,赵子房听到了赵太安的话。

放下与婶婶讨论字帖的事情,反而凑到赵太安身边感兴趣的问道:“大哥,是什么策论说来听听,近日先生也在讲授策论题,我答得甚好,颇得一些感悟。”

赵太安思索了一番摇摇头道:“不行,你做不了。”

“大哥莫要小看我,我在学院可是有名的策论高手。大哥怕是我轻易答上来堕了面子吧。”

赵子房似乎是看穿了一切。

婶婶也看了过来附和:“房儿莫要胡闹,太安身为教谕有几道策论是为了教育学生,如果轻易被你解了,那便是没了依仗。”

赵太安暗叹一声,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既然这样,那我便说一道,如果结不出莫要强求。”

“洗耳恭听!”

“在某个县中有一名剃头匠,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法则。他只给本县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他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有一天一个顾客发现剃头匠的胡子也长了,并好心的提醒了剃头匠,剃头匠下意识拿起了剃刀,那么剃头匠能不能给自己刮脸呢?”

听完题目,赵子房答案随口而出:“当然可以了。”

赵太安起身拍了拍赵子房肩膀说道:“你在想想,他制定的法则。”

听到了赵太安的提示,赵子房原本不以为然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剑眉紧锁,陷入沉思。

赵太安眼睑天色不早,便与二叔和婶婶妹妹等人告辞回了乌鱼巷里的小院。

他本是不想出这道题的,这可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理发师悖论”。

此悖论不但引起了数学危机,还对那些制定规则与守护规则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这个世界,儒家奉行天人合一学说,倡导存天理而灭人欲。

简单点说就是讲规矩,懂礼貌。

如果不是赵太安让陈老三烦得没有办法,他是不会出这道题的。

出这道题的时候,他也经过深思熟虑。

大梁王朝需要通过儒家的道德规范来统治国家,却又不完全遵守这些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只是统治者的工具罢了,王朝只想做制定规则的人,不想做遵守规则的人。

所以国子监的出现,便是皇家想摆脱儒家这种思想禁锢的表现。

既然这样,赵太安在县学内出这道题,也就不算是太出格,还是安全的。

某种意义上说,也附和大梁王朝的思想。

而对赵子房说这道题,也是考虑到他的性格。

骄傲不服输,他解不出来的题,肯定是不会外传的,因为他丢不起这个人。

一道题换来自己的清净,赵太安感觉还是很划算的。

第二天一早,节假休完,县学又热闹起来。

赵太安端坐与学堂之上。

本想着与往日一样,认认真真迎来每一位学生,不厌其烦教授课业,强打精神批改作业,昏昏沉沉送走学生。

然而天不遂人愿,刚一开课,一位气势汹汹的青年书生便闯进学堂。

赵太安面容一肃,厉声喝道:“何人如此大胆,擅闯县学学堂,不知本教谕正在教授课业嘛?”

来人身着一袭青色长衫,头戴文士帽,手中拿着一把折扇,这相貌倒是与陈家老三有几分相似。

疑惑在下一刻揭开,青衫书生一把将身后的少年拽出,用折扇点指赵太安怒声道:“我乃是公道学院学生陈景瑜,同安县侯二子,今日前来特意询问一下赵教谕,不知道出了什么题目,将我三弟弄的如此痴傻?”

只见陈家老三陈景鹏,目光游离,表情呆滞,口中喃喃自语:“应该刮胡子,不对,不对,那样就违背了规则。那就不应该刮胡子,不刮胡子就是符合规则,就可以刮胡子了,不对,那样又违背的规则,到底能不能刮胡子啊……二哥,这道题我解不出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