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丹心何需鉴(2 / 2)

隰之郎 子书同志 6434 字 2023-11-01

对着一众眯着眼笑的乐开了花的佞臣们,没有口软,张口便骂,言辞激烈,难抵他心头之恨!

如此一番过后,刑部所定的罪名便是“涉嫌通敌,勾结势力,企图谋反”。

皇帝当天下诏,宛余虽诛九族,次月午门问斩!

京城早就传遍了这个消息,众人心知肚明,两袖清风、一身傲骨的宛先生不会做出如此勾当,定是为人所害。

可是,那日消息流传之后,帮他上前求情的也仅仅是气华书院的一众门生而已!

连续二十多天,皇宫外都有大批的寒门士子长跪不起,击鼓喊冤!

宫门开了众人以为是皇帝陛下来了,纷纷抬起头,可是入眼的是一批甲光森然、手持长戟的京城禁卫。

大批的气华书院士子被抓走,哀嚎不断,响彻不断,充斥京城,也让本欲为宛大人喊冤的无关者,止住了那颗跳动着正义的心,内心长出一口气,无不为当时自己疯狂的想法产生一阵后怕!

一月时间已到,大批的甲士押送着犯人游街,除了当初作诗的那位士子,宛余虽一家老小,还有近六千名气华书院的学生。

“寒士宏儒功名熬,”

“佞臣昏君刽子刀。”

“待得汗青映碧血,”

“不枉人间走一遭!”

宛余虽被关在牢车内,口中响起幽幽的诗,声音不大,可是街上的百姓听得却是异常真切,看着落魄苍老的宛余虽,眼中闪过不舍,感激,愧疚。

那不断传来的诗,似是打在了众人的心间,似要唤醒众人已经快要熄灭的心脏!

此时的他们,内心悲凉之余,似乎残存着一种东西,待到后来“张生”起义时,众人方才醒悟,那种东西,叫做---热血!

行刑结束了,午门内外鲜血成河、汇入城外,皇帝下令,三日之内不得捡尸,另外,那位作诗的士子,和腐儒宛余虽的首级悬于都门外,以儆效尤。

从始至终,这位皇帝陛下始终都不知那位作出叛国之诗的士子姓甚名谁,实在可笑!

在行刑后的第二天,谏官“历心”老先生,在奏了一封上书之后,老先生乞骸骨,辞官回乡!

上书的内容不多,仅仅是两行字:

“一身丹心何须鉴,徒让气华洒黄泉!”

几日之后,老先生暴毙于回乡的路途中,口吐白沫,双眼瞪圆,透漏出不甘与无奈,似是毒杀。

而那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少年早就知晓宛余虽身亡的消息。

在他死后,少年便来到都城洛阳内,更是使用神通将昔日故人的尸首变的完整。

背着他,缓缓的走出了京城,他说过:死后想长埋那坐山上,少年前来帮他实现他最后的愿望!

少年没有加快脚步,他就这么一步一步的走着,一路向南,背后之人是从山间下来的,少年要背着他,一点点走完他当年所走过的路。

京城此时早就炸开了锅,他们看到一个面相十几岁的少年,大手一挥,从城西都门外宛余虽的首级便飞了过来,虽然惊悚,但更多的是震惊,震惊这个少年如神灵般的手段!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一个呼吸间宛余虽的尸体便完好无恙,就这么安静的躺在地面上,身上一点外伤都没有,似是睡着一般!

百姓们都说,是宛先生一辈子行善积德、扶助寒门学子,神仙显灵了!

在百姓们欢呼震惊的时候,一袭青衣,尾随者背着宛先生的少年,悄悄的出了京城。

少年默默背着宛余虽的尸体如此而行,长达一年,少年终于带着背后之人来到了往昔居住了十五年的山林。

他早就发现了背后偷偷跟着自己的那人,相比于完成心中的执念,其他任何事都不重要。

少年将宛余虽埋葬在了山顶,因为他说过死后要去看花开花落,云起云浮。

下面的风景一定很好吧!

少年问长埋泥土中的这人,也像是问着自己。

少年用着长剑,切了块石碑,上面刻着他生平的事迹与荣耀。

七个大字刻在当中,“吾师宛余虽之墓”,落款是一个奇怪的名字,“李”!

山顶云雾弥漫,风景奇异,少年坐在墓前,望着漂浮厚重的云,看着来去自由的风,不由得有些怅然。

似是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孩童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教少年认字,孩童稚嫩的嗓音悠悠在耳边回荡,少年张开口吱吱呀呀的学着,二人一唱一和,虽不默契,到也算配合。

少年恍然回神,不由苦笑,这才发觉刚刚仅仅只是臆想罢了!

少年抽出长剑,直指天空,长剑嘶鸣,破开层云,顿时天光乍泄,彩霞流转,接着一道肆意的狂风,吹走山顶阴郁已久的云层,顿时阳光明媚,长空透彻。

少年看着流光彩霞映着的石碑,缓缓说道。

“君埋泉下,我寄流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