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上·续)-1(2 / 2)

解忧夜华 半熟水 9335 字 2023-05-17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走上阳台扒栏杆往外张望合计一分钟,再为落荒而逃预留一分钟,那么留给吴旭搜寻阳台的时间大概是三分钟。

换言之一百八十秒。

在此期间,吴旭什么都没有找到。

由此衍生出两种可能:一种是吴旭的调查技术实在太烂。别说小细节,搬头大象放在阳台他都不一定能看见。

对于这种可能,吴旭当然会矢口否认。

而且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若是把这种可能当作事实,故事就无法继续了。

否认侦探角色的调查结果在推理小说中可是大忌。即便结果为零。

那么另一种可能性呢?

没有栏杆受到冲击后该出现的凹陷;没有身体受创后该留下的血迹;没有从口中喷出的该留在地上的液体;

此刻的阳台和昨天的阳台一样,和上个月的阳台一样,和去年的阳台一样。

很普通,毫无异常,一样一样的。只不过这几天懒得打扫,落了点灰。

没有任何能证明少女的存在。

难不成真是没有实体的幽灵?

还是说幻觉?

承认所发生的一切异常都出自自己的臆想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何况把一切都归咎于幻觉本身就很粪。

与梦结局并列倒数第一。

但与此同时,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一时间又根本找不到第三者来佐证目前经历的真实性。

吴旭不禁咂舌,身子却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时间所剩无几,他只好撤退回到里屋。左手手掌贴在冰冷的玻璃阳台门上,眼睛像快门一样疯狂地眨眼,仿佛能通过这种无意义的举动让空荡荡的大脑想出一个好点子。

……快门。

吴旭右手伸进裤兜,摸到了现代人吃喝拉撒睡几乎都要随身携带的物品。

吴旭从小都不喜欢拍照。

一是不喜欢摆pose,对他而言,拍照三板斧分别是左手剪刀手、右手剪刀手,以及左右双手剪刀手。

二是没什么拍照的意义。

也许到七老八十,孙子和孙女爬上膝头,嬉笑着寻求爷爷年少时候的照片。那时候的吴旭可能会后悔:

“啊。要是我年轻的时候能多拍几张照片就好了!”

但对于只会生活在当下的吴旭而言,并没有对拍照带有什么硬性需求。

不想把自己被生活蹂躏的面容发上朋友圈。因为好友里有不少网友,见光死这种事还是免了吧。

也不想通过拍照来锚定现在便于回忆。因为有回味的时光总会刻下印记,没用的历史再怎么挽留也空不过一声叹息。

况且给未来的自己下绊子不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

综上所述,吴旭的拍照技术很烂。

属于那种跟好久不见的老同学自拍合影留念拿双手一手举手机一手按快门都会发抖。

所以此时的吴旭才会一脸无语地端着手机从一串连拍中上下翻找,企图从中选出一张背景不糊,人物不糊,采光良好……好吧有些困难,从一堆动态模糊中试图找出一张乃至几张主体能看得过去的。

看来过去摆烂的自己的背刺比想象中早了不少。

拍照的对象自然不是吴旭自己。

吴旭可没兴趣大半夜的给黑眼圈又浮肿的大脸照自拍。而且是在前置摄像头坏掉的情形下。

拍的是阳台外。

正在发生奇异现象的阳台外。

运用一直以来吴旭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不好好地拍一张完事”“为什么不摄像”的定时连拍技术。

将全部的连拍照片检查了一遍之后,吴旭松了口气。

尽管废掉的照片不在少数,但考虑到恶劣的环境光,以及不方便开闪光灯,能从中找出关键的几张“细节图”已经达到了他的最低期望。

至少不用再来一遍。

更加稀奇的是,即使在废掉的照片里,主体人物——陨落少女都还是比较清晰的,只不过乱窜的圆月以及周围物像重影难以恭维。

现在的手机自动对焦技术这么好了吗?

怪不得说手机成了带有通讯功能的相机。

既然用上了连拍,那么吴旭的目的也就不是单纯的为了照清虚妄与现实了。

请阅读题干回答如下问题:

小吴是个摄影爱好者。一天,他突发奇想竖直往上抛了一个小球,并通过架好的摄像机连拍了如下的照片:

已知连拍规格是五秒一百张。其中第二十三张照片中小球完整地出现在取景框中,第五十七张照片中小球完整地离开取景框中。并且已知小球直径d以及取景框所对应的小球走过的路程。请问:

1、小球在第二十三张照片中的速度v为?

2、小球在拍摄第八十张照片时仍未落地,那么此时它所走过的路程s为?

3、小球的滞空点距离抛出点的距离为?

倘若将阳台上沿到栏杆的距离设为,少女看作一个质点并通过等比例换算得出质点的直径设为d。

就能算出第三问的答案,算出“第一现场”的所处位置了。

吴旭兴奋得不能自已,也顾不上纸笔,直接开始在脑内计算那个闪着金光的数字。

不过在吴旭掰弄手指当寄存器的中场休息时间里,不得不向诸位看到这里的观众解释,为何吴旭在这一道物理题上注定只会得到零分。

因为这里是现实,不是理想情况。

吴旭的计算漏洞百出。

没有需要纳入考虑的空气阻力,没有实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精确值,没有动量损失,没有完全弹性碰撞,甚至没有考证,就理所当然地将本楼的标高设定为两米……。

如果在前一小节中,吴旭对阳台的调查结果是“没有、没有、没有、没有”的话,那么吴旭即将得出的计算结果,也是基于“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之上。

放在大学物理的周作业里,帮教授打工的助教看了都直摇头。

其实吴旭不是不能想到这些,但现在的他确实是顾不上这些。

若用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理论来分析,那就是吴旭的工作记忆中的情景缓冲器已经完全被眼前的一切填满。

当然,要更通俗易懂一点来说明的话,那就是吴旭的内存不足,没有多余的处理空间。

有些时候比起心理学理论,电脑硬件还要更贴近生活。

但吴旭还是算出了答案。

13-4。

中西结合的不吉利的房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