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的生产,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从蚕的育种养殖,到剥茧抽丝,然后纺成绸布,最后裁量制衣;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讲究和技巧。
李世庸想经营这门生意,目前看最简单的是直接进货贩卖。不过,本朝商业发达,所以南来北往贩货的商贾很多,特别是丝绸瓷器,行业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外人想入行不容易!入了行想赚到钱更不容易!如今,经营的渠道都在几家大型商会手里,一般人别想染指。
倒是不着急,先了解清楚行业的情况再说。有个大概了解以后,才好找一个切入点。
存着这个心思,也不影响李世庸一路上欣赏江南风光。一路往南走,路旁多是水田,岸边地头,多是整齐的桑树,看起来应该是周围村镇的人种植的。
这一天,李世庸三人借住在一户农人家里。本来,李世庸的目的地是扬州,直接乘船去最方便;可是坐久了船,人十分难受,三人就改走陆路。
最初想着,找一个车马行,直接跟着他们走。后来,李世庸绝对那样光走路了,算不上游学,而且自己也想在江南多看看。
索性直接买了一架马车,三人赶着车,一路前行。
本来,三人都不会赶车,幸好这马虽然是一匹驽马,却是一匹走惯了远路的老马。性子温顺,而且价格便宜。
马车当然也是旧的。只是换了新的车轮和车轴。
这样虽然每天走得慢,时间安排上却很自由。这一路上水网密布,人烟稠密,也没有高山险地,三人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老兄,这点钱你收着,算是我们的食宿费。”李世庸拿出十几枚铜钱,要交给这家的男主人。
“哎,李秀才,我不能收你的钱!你们就在我家住一晚上而已,这点小事,哪能要钱啊!你快收回去!”这家主人坚持不收。
两人推让了几次,见对方坚决,李世庸就把钱收回来,又开口感谢了对方。
李世庸带着侍女周桐和书童李健,三个人继续赶路。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李世庸也没闲着。但凡走村过庄,都会跟当地人攀谈,向他们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特别是蚕桑养殖的情况。
这些村里人家,养蚕抽丝,自己并不出去卖,而是等人上门来收。每年会有一些人,专门来收购蚕丝。
蚕桑养殖户们把收集的蚕茧卖给他们,这些人再送到城里的商行。经过专门的缫丝脱胶,然后才能纺线织锦。
这中间的步骤,其中的讲究很多,行业内又很注重保密,外行人根本打听不到。
有了一路上的见闻,再看这路两旁的桑树,有又别有一番感触。越往南走,这植被就越茂盛,河多水多,大面积的耕地少了,各种手工业相关的产业却更发达。不过,就算是北方的耕地面积更多,恐怕大部分也还是在地主乡绅手里。李世庸自己家就有几百亩好地,专门有一个庄子经营。
想起来后世的大明,为了进行海外丝绸贸易,好换取白银,来满足国内的流通货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