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出初始团队一定的虚拟股权,其次就是针对招揽过来的新工人,继续进行培训,还有内部的考核,还有就是针对机器进行优化,在博城系下面,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琢磨的东西有两点,一个是优化,让自己的设备更加的便宜,譬如说一个零件,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改进。
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这是雷打不动的,赚多赚少,也必须要搞。
其次就是创造,看看有没有别的什么发财的路子。
每年年底,博城集团都会有创造者大赛,就是看看下面的各大乡镇企业能不能拿出具有市场化的东西,同时,也是支持不同的乡镇企业之间形成联动,也不是要求你每年都要搞出新的东西,这是一个长期的东西,一旦搞出来了新的产品,就是自家产业的升级,自己分的钱也能多一点不是?
如果是几个乡镇企业联手搞出来的,那么就干脆一点直接合并,建立单独的研发中心。
当然,一旦有新的产品出来,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认为单独分裂出来去做,效率会更高,那就毫不犹豫的拆出去。
产品卖的好,大家多分钱。
至于愿意不愿意合并,愿不愿意拆出去,不好意思,整个公司博城或者是鸿蒙都是有着绝对控股权,完全就是自己说了算。
当然,若是这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将来成为跟博城和鸿蒙一样的巨头,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如果真的出现了。
他们父子俩庆祝都还是来不及。
新诞生的公司,不好意思,从股权结构上来说,还是他们父子说了算的。
鸿蒙也好,博城也好,这就是属于两个点,然后往外不断地延伸,延伸在眼神,形成无数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能生存下去,也可能无法生存,也要可能合并,也有可能从合并的状态下拆分出去,在内部之间之间,尽可能的互相帮助,互相发展。
江城的企业最开始也许不大,但是,越是往后,企业的规模就会慢慢发展起来,前期,最为痛苦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存在极大的可能,你人才没有培养出来,项目直接憋死了,这个需要很大的资本调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抄袭,没错,自家的工人很有可能抄袭别人家的企业,别人家的东西,拿过来之后,靠着博城和鸿蒙强大的体量给你抄出来。
以至于,媒体都给博城和鸿蒙扣上了抄袭这个大帽子。
还有 一个问题就是,管理问题,管理不善,一旦搞不好,机构臃肿,内耗会硬生生的耗死你。
资本,知识产权,以及管理。
资本倒是还好说,但是,剩下的两个也不好办,知识产权给自己扣帽子,管理问题,处理不好,消极怠工,严重的制约企业的效率。
这些都是江博需要考虑的问题。
富士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江城也有江城的优势。
郭台铭本来还是挺担心的,人都跑了,自己还要搞一个锤子的代加工厂,提高工人待遇,自己还有个屁的钱去赚闲?
但是,很快,郭台铭就放心了。
因为,自己可以招收一万人,两万人,而江城容纳的上限,也就是两三千人。
那么自己担心个锤子。
江城其实也是做好了跟富士康打擂台的准备,但是,让江城以外的是,富士康暴雷了,还是被一个南方系记者给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