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官家又提出对崇政殿大学士和垂拱殿学士名额进行微调,关系重大,大家都在心里盘算着利弊得失。
不过大家也只能在心里暗暗盘算——因为大学士和学士,直接由官家钦定,太宰蔡卞都插不上手。
“官家的意思,尚书省是政司,中书省是宪司,门下省是臬司,三省均应有首脑入阁,行大学士之责。尚书省负责治理国政,权责重大,所以多一名大学士也是理所当然的。此前,官家把枢密院使除大学士加衔,自有一番考量。”
“他巡视一番地方后,发现军政分离,还是有所不妥。官家的原话,军政一体,分不开,怎么分得开呢?既然分不开,就不要另外搭台子了。所以官家的意思是,枢密院使继续加崇政殿大学士衔。”
说到这里,蔡卞往这边看了一眼。
宗泽正色危坐,喜怒不现地说道:“官家一早找我谈话了。枢密院使补进崇政殿,门下省就要退出一位来。老夫只想着为国为君多做些事情,头衔之类的,并不在乎。崇政殿大学士,还是垂拱殿学士,老夫无所谓。”
蔡卞马上接言道:“宗左臬高风亮节!实为我等楷模。”
吹捧了两句,蔡卞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枢密院军咨使和典军都虞侯,一并补加垂拱殿学士衔。除此外,官家的意思是地方上,也应该再补几位垂拱殿学士。”
听到这里,苏迈开口了。
“太宰,如果按照官家的意思,地方上再增加几位垂拱殿学士,路途遥远,很难及时赶到开封,恐怕内阁议事会上,缺席的人会更多。”
蔡卞往椅背上轻轻一靠,往左边看了一眼,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了司寇常安民。
“老夫在御前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官家说,地方上的学士,不仅平时可以书信公文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每年也会回京述职一次,届时可以参加东阁会议。地方上的实情,与中枢诸君在文牍桉卷里的看到的,截然不同。商议军国大事的决策会议上,需要有地方代表出声。”
听了常安民的话,苏迈不再做声了。
看到无人再有异议,蔡卞继续往下说。
“至于地方增加那几位垂拱殿学士,官家说还要思量一下再定下来。但定额是崇政殿大学士五人,垂拱殿学士十五到十七人,此为定例,应该不会改变了。”
曹铎在心里算了一下,崇政殿大学士五人,不增不减。
垂拱殿学士十五到十七人,现在已经有范纯粹、李复、许几、刘正夫、刘韐、章宰、苏迈、谭世绩和自己九位,外加两位不在京的长孙墨离和曾保华,就是十一位。
枢密院使李夔重补了崇政殿大学士,左都御史宗泽降为垂拱殿学士,就是十二位。官家说要把军咨使和典军都虞侯再补进来,那就是十四位了。这就意味着,地方上增补的垂拱殿学士,最多只能是三位。
哪三位?大家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开封府尹和北平府尹都加了垂拱殿学士,北都和东京有了,西都和南都不应该没有啊。意味着西安府尹和江宁府尹可能会加垂拱殿学士。
代表地方上的声音,东南西北,都要顾及到。
蔡卞继续说道:“第一项议程,大家没有异议吧。”
大学士和学士定额,是官家乾纲独断的君权,谁敢有意见?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开始第二项议程。官家巡视了东南数郡,又逆江而上,巡视了淮西、江西、湖南和湖北四郡的部分州县。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一个问题,那就是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政臬军三司各治其事,有利也有弊。”
蔡卞把赵似总结的利和弊简单地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官家的意思是,要不要在各郡增设一员,总领政臬军三司?此事兹大,官家迟疑不决,想让大家议一议。”
说完后,他环视一圈众人,说道:“大家都说一说吧,还是老规矩,畅所欲言,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