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丁香园》的忠实读者,由于自己是退休后的医务工作者,订阅《丁香园》是我多年必看的公众号和医疗信息。更是因为爱人的生病,我时刻都关注着丁香园以及其他权威性的临床刊物,十分关注着攻克癌症的科学进展。
丁香园在222-11-1313:58发表了一片新文章《癌症也要有疫苗了?5年随访复发率为%》。我喜出望外读了好几篇。光看标题就十分兴奋,随后仔细阅读心里祈祷,癌症疫苗,快快上市;癌症疫苗的能否得到广泛运用?是不是能够救救所有癌症患者?
那天,丁香园发布了新的文章,今天在这里摘录,以便自己随时查阅癌症疫苗的科学进展。全文如下:
近期,主研mrna技术的biontech公司在采访中称,基于mrna技术的癌症疫苗可用于治疗癌症,相关药物或将于23年问世[1]。一时间,令癌症疫苗成为热议话题,甚至冲上微博热搜。
但事实上,癌症疫苗早在五年前就已小获成功——217年7月,美国和德国的两个团队在同期nature上分别刊载了关于黑色素瘤疫苗的临床研究。尽管双方的试验设计各有不同,但结果却同样令人欣喜。
两篇研究结果均显示:在接受癌症疫苗治疗后,有半数以上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即使有少数患者后期复发,在联合其他免疫治疗后,肿瘤也达到完全消失。甚至在治疗随访4年后,患者体内对癌细胞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免疫应答。[2-3]
靠疫苗彻底治愈癌症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吗?
——癌症疫苗,不是预防,而是治疗——
这里的癌症疫苗,区别于传统认知中用于疾病预防的疫苗,实际是一种治疗方法,隶属于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根据技术平台的不同,也分为细胞疫苗、核酸疫苗、蛋白多肽疫苗等。
近几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治疗中展现了出色的治疗效果,也在213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4]
“抗原是癌症疫苗的关键要素之一。理论上,任何实体瘤中,只要有理想的抗原,就可以通过癌症疫苗进行治疗。”从事肿瘤免疫学研究的魏滨(化名介绍,“尤其是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及改善长期预后方面,癌症疫苗有着独特的优势。”
22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公布了gp2癌症疫苗的2期临床数据:所有手术后接受gp2疫苗治疗的her2/neu3阳性乳腺癌患者,5年随访复发率为%。[5]
“癌症疫苗属于主动免疫,有效性长,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大部分研究也都是把生存期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魏滨说,“但由于需要一定时间去诱导免疫应答、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在短期疗效上可能略微逊色于其他免疫疗法。”
基于这个特点,癌症疫苗也经常被用于和其他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法中。
例如22年,知名制药公司moderna公布的一项关于癌症疫苗(mrna-4157联合pd-1(keytruda治疗的临床数据:在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8个月;而在keytruda的单药治疗中,orr为146%,mpfs仅有2个月。[6]
在肿瘤治疗中,免疫原性高的肿瘤往往被称为热肿瘤,针对这类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更好。相应的,缺乏免疫原性的冷肿瘤,往往就是免疫治疗中的难题。而通过癌症疫苗,可以激发自身免疫,将冷肿瘤激发为热肿瘤,取得更好的效果。
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张洪涛补充道,目前car-t主要用于血液系统肿瘤治疗,而pd-1/pd-l1则只是对热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有了癌症疫苗的参与,就可以填补在在冷肿瘤免疫治疗上的缺口。”
——3~6个月,才能找到合适的抗原——
尽管效果喜人,但癌症疫苗的研发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抗原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所有免疫治疗中都难以避免的免疫抑制。
癌症疫苗是利用肿瘤抗原,通过主动免疫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主要的研究焦点在于找到合适的肿瘤抗原,通常分为两类:一是肿瘤相关抗原(taa,在肿瘤与健康组织均有表达;二是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仅在肿瘤中表达,具有高度免疫原性。
早期许多研究都集中在taa,例如her2、cea、gpc3、muc1等靶点。“普遍存在的免疫耐受是早期癌症疫苗研究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taa也在正常细胞中有一定的表达,激活的免疫系统也可能会误伤正常细胞。”张洪涛介绍道。
直到癌新抗原(neoantigen的发现,才打破这一困局。癌新抗原,顾名思义,是癌细胞发生突变之后产生的新抗原,属于tsa的一种。由于癌新抗原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不仅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还能避免正常细胞受到损伤。
但像黑色素瘤这样热衷于突变的“热肿瘤”,成百上千的新抗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如何预测并选择合适的抗原?把整个抗原挑选过程形容成“中彩票”也不为过。
“制备以新抗原为基础的癌症疫苗一般需要这么几个步骤:获取肿瘤组织、测序分析、预测并选择合适的新抗原作为靶点、制备疫苗、最后再进行注射。”
“近几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这方面已经不是难题。主要还是在于寻找抗原。”魏滨介绍道,目前的方法主要是依据计算机或者ai测算,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算法和经验,还要分析抗原能否被免疫系统所识别,最终的结果差别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