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则生慧,从另一个角度谈学习方式!(1 / 1)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忙忙碌碌的,或者强行的把自己塞的满满当当,直到某一天离开的都成了匆匆过客,自己像个闲人一样有了更多的空间,不再去执着的追求那些东西,每个人都会说那句话: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可在我看来一旦自己不再去靠近,那肯定会越来越远,你不能说你不去爬山了,做个梦就到了山顶了,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要顺天应人才是自然之道。

活到老,学到老。似乎你是停不下来的,忙多时候我们都在对应另一句话:忙着生,忙着死。修身的最高境界无非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破生死关,透名利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还会面临诸多问题,读书的时候就有一定区别,学习绝对属于一种与累积和学习方式有关的东西,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有一些笨拙,其实不存在的,只是没有寻找到应有的途径罢了,这一切也来自于思考,你可以花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这一问题,然后寻找出属于自己的路数,剩下的就是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啦!

我总是会习惯性的思考一点点问题,例如最早在学习武术时得到的经验,尽最大可能的模仿,其实这个适合很多个方面去应用,就好像打篮球的人会模仿乔丹的动作,又好像写书法的人首先去临帖一样,要模仿王羲之的或者黄庭坚的都可以,总之入门时候模仿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式,有的人说我要保持个性,不喜欢做别人的影子,其实这是一种极其浅劣的思维斗争,老师傅说过:先守规矩,而后破规矩。也就是你先学到百家之长,至少要学个三五门的吧,要不怎么取其精华,包括基本功也需要模仿,并且要做的更扎实才行,要么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糟粕。

前两天在听一个中医六字诀方面的讲解,关于六字诀该当如何发音,我觉得这个没有口口相传,或者没有根本的师承制度,也就无法来验证到底这个“发声”方式正确与否,但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上医三宝,静气与神。其实药物只是医疗的手段之一,解决气血通畅的方式有很多种么!继续去谈论这个六字诀问题,南怀瑾先生在一段讲解中说,六字诀应该按照粤语发音方式或者闽语发音方式,称之为唐音,而就我查阅资料来看,中医六字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那里的人呢,江苏南京人士,而且创立茅山宗,是医药学家和炼丹家,一个苏南地区的人发音,我觉得这个中医六字诀应该向江苏人学习,而且以前人不可能走那么远,而且基本上没有统一语言这一说,所以这个养生功法应该多学学江苏当地发声吐气技巧才能掌握,而可以肯定的是按照普通话肯定不对。

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与国外的教育是不同的,谈不上孰优孰劣,就看你学什么东西了,如果你学传统文化那就按照中国的治学方式来,当然考核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像孔子教徒弟一样重答辩思维。而西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基本上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就是太极阴阳哲学为基础,一个就是数字化作为基础,这是有很大差异性的,不过对于一个吃东西的人,还是要看合不合自己的胃口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