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中】(1 / 2)

对于这种扣帽子的把戏,冯一博早就烂熟于心。

刚刚他还给张年吉扣了好几顶。

此时,这位新选手才一上场,就想给他扣帽子。

自然是不可能轻易被他得偿所愿。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冯一博笑了笑,张口就来了一段《帝范》,又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为人臣者,举荐贤明乃是本份,若是圣上不用,只能说明此人不行,为何大人会觉得我在质疑圣上?”

这话的意思,就是举荐乃臣子的本份,判断臣子合不合用那是皇帝的事。

你觉得我质疑皇帝,当然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不用张年吉,只能说明他在皇帝心中的贤与不贤。

和我这个举荐的人有什么关系?

为了凸显自己是个懂事的臣子,冯一博甚至还引用了李世民的《帝范》。

其实,他一直对景顺帝推崇李世民有些不理解。

在历史上,唐太宗肯定是个好皇帝。

但和他差不多,甚至超过他的也不是没有。

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做的都不比他差。

在功绩上还犹有过之。

可这样的皇帝,却都被士大夫所唾弃。

都被读书人指为暴君。

只有李世民,士大夫们却推崇备至。

冯一博一直觉得,世上之事必然都有一定的缘由。

读书人推崇李世民,必然也有其背后的原因。

遍读史书就能发现,这个原因大概率就是符合后来士大夫们的利益。

而这个答桉,就在唐太宗平时对士人的态度。

还有《帝范》这本书里。

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尊重,从魏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都有体现。

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帝范》里写的,就是李世民的做事方法。

他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

不贪图游乐,每早视朝,用心听取各种建议,出言周密。

罢朝后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讨论是非,晚上也同人高谈经典文事。

这些方法,正是士大夫,或者说,所有的文臣最为推崇的。

也正是这些方法,奠定了宋代“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础。

当然,宋太祖推崇“与士大夫共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军权。

杜绝别人学他上位。

可推崇李世民,却也正好符合文人集团的利益。

所以到了宋仁宗时期,这个利益也达到了巅峰。

这个利益其实就是,限制君权。

纵观历史上,凡谥号“仁”的皇帝。

大多都是没太大建树,却极受文人追捧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位“仁宗”可能真的信了读书人那一套。

在被士大夫们限定的,“仁”的范围内当一个皇帝。

从而被当作仁君的典范,还谥个“仁”字。

正是因此,冯一博更有些搞不清景顺帝的心思。

他推崇李世民,到底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成功上位,并架空李渊这个太上皇。

因为有类似的境遇,才让景顺帝推崇备至?

还是因为,他真心认可李世民的治世方略。

或者说,他也想得到读书的认可。

将来能得个“大魏仁宗”的谥号?

不管怎么说,景顺帝推崇李世民的事已经众所周知。

冯一博引用《帝范》,也算是阐明自己认可景顺帝的态度。

龙椅上的景顺帝听到这话,心中怎么可能不认同?

在他这个位置上,什么是贤,什么是愚?

有时候已经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谁对他有用。

他现在倒是很有兴趣,听听那人会如何回应。

可惜的是,那人却没接冯一博的茬。

而是朝丹陛拱手,直接道:

“臣弹劾冯渊,内外不分,君臣不明,与高丽、东海郡等勾连,侵吞此次议和利益!”

此人冯一博其实也认识。

他名为祁镜明,是兵部主事。

出自绍兴大族山阴祁氏,也是江南人氏。

说来,和冯一博还算师出同门。

也是李守中众多学生之一。

李守中曾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余年。

这个过程中,江南士子中进士无数。

当初,他能顺利来京担任礼部尚书。

除了有景顺帝要立其为标榜之意,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内阁首辅张松越想要借此,名正言顺的收江南士子为新党所用。

当时正是新旧党争最为激烈的时候。

哪怕,李守中什么也不说。

只要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就会默认为投靠新党的证明。

何况李守回京之后,还因为某些原因附和过新党的不少提议。

即使他自问,都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但这让他新党的身份却再也洗脱不清。

而他在江南担任国子监祭酒时期,考中的江南士子。

被新党收编也就名正言顺了。

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这些人也再无半点心理障碍。

此时,看着这位算是同门的祁镜明跳出来。

冯一博不由就想到了李守中。

自己恩师前日吞吞吐吐,他如何不知?

只是在此事上,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步的。

“何为内,何为外?”

冯一博听到弹劾,立刻冷笑发问,又道:

“倭国虽是藩属,却是外臣,而东海郡已经献土归附,你竟然还说是外?”

说到这里,他连连摇头又抿了抿嘴,叹道:

“祁大人的这话,真真让我为东海郡王感觉心寒啊!”

对方说他内外不分,显然是把东海郡当做外人了!

冯一博理所当然的以为,对方这是要弹劾的是赔款之事了。

可没想到的是,祁镜明闻言竟笑了笑。

“大人说的很对。”

他听了冯一博的话,竟然先点了点头。

随后,又话锋一转,笑道:

“可这却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啊!”

“哦?”

冯一博微微一怔,没明白他的意思。

都提到侵吞利益了,不是说赔款是说什么?

见他一脸疑惑,祁镜明得意一笑,解释道:

“我说的是尹予岛之事,为何倭国要割地赔给高丽?”

没完了是吧?

搞了半天,还在试探自己?

新党这是要将议和条款拆解,一条一条的扣字眼。

用来消磨自己的耐心和手段吗?

不过听到对方这话,冯一博却不由失笑。

绕来绕去,还是餐前甜点。

自然不用他放什么大招。

冯一博直接一招故技重施,理直气壮的道:

“为什么?因为要彰显大魏之仁德啊!”

这话说的理直气壮,让祁镜明不由一愣。

“我刚刚不是说了吗?对内示以仁德,对外彰显权威。”

看祁镜明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冯一博有些不屑。

就这个水平,不问可知。

又是一个炮灰罢了!

“高丽一直臣服大魏,此次又受了欺负,当然要给些好处,彰显大魏的仁德了。”

“而倭国狼子野心,出兵挑衅大魏的权威,自然要给予一定的惩戒。”

冯一博一脸理所应当,最后还道:

“所以,割倭国之地给高丽,惠而不费,不仅彰显仁德,还能威慑其不臣。”

这一番话,竟直接让祁镜明哑火。

见他这副不中用的样子,冯一博眉毛轻轻一挑,笑问道:

“大人是否也觉得,这样一来,岂非是两全其美之事?”

换人了啊!

你这怎么还在顺着刚刚的话说?

什么都能用仁德解释?

祁镜明此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和张年吉两人都是彩排好的一样。

非常丝滑的都被“仁德”二字给卷了回来。

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张年吉和自己都是冯渊安排的呢!

很显然,祁镜明的官比张年吉大。

但他的战斗力显然不如张年吉这个科道言官。

几句话就被冯一博怼的没了主意,只结结巴巴的道:

“你你你!你这是……这是前后不一!”

见他憋得满脸通红,却找不到形容词。

冯一博真的很想帮帮他。

你是不是想说我是双标狗?

不过他自然不会骂自己,何况这也算不得双标。

反而,他这话正应了子曾经曰过的那句: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