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1 / 2)

明末:草根皇帝 tx程志 12424 字 2023-06-01

上坟哭错人,这可不是崇祯皇帝第一次这么干,当然,这也不会是他最后一次这么干。

问题的可悲之处就是,崇祯哭错人了,还不自知。

明朝是历史上官商勾结、党派斗争、乱国夺权最严重的朝代,可以说没有之一,仅次于满清后期。

自土木堡事变以来,原本平衡的政治体系被打破,五十余万明军被坑死,武臣勋贵集团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文官官僚集团一家独大,逐渐凌驾皇权之上。

这个现象,直到天启时期才得到了缓解,平心而论,天启皇帝比崇祯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别看天启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就这一点而言,天启皇帝是深得他的爷爷,万历皇帝的真传。

别看天启表面上不管事,但是魏忠贤的阉党却第一次压制过官僚集团,至少在这一点上,天启皇帝就掌握了制衡之术,仲裁内外的权力。

文官斗不过阉党,只能依附天启皇帝。

要想江山稳,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都不能独大,要不然江山不稳。可天启不听官僚集团的话,这样的皇帝除了天启,还有明武宗正德皇帝,他们两个都是利用宦官集团压制文官,结果呢?

两个皇帝都是不慎落水,不治而亡。

天启皇帝是五月十八日落水,正德皇帝是九月份落水,这个时间段都不是寒冷的季节,既使不慎落水,想要感染风寒的机率都太低了。

特别是这二位皇帝真正的身体素质其实不差,一个干木匠活,这需要强大的体能,其次是正德皇帝更猛,那是因为他是上马可以砍人,下马可以擒豹的超级猛人。

别的不敢说,正德皇帝的个人武力值很高,虽然实战的机会很少,但是绝对是明朝皇帝最排到前三的存在,比不上洪武,也比不上成祖,却可以碾压其他皇帝。

这样好身体的皇帝,落一次水,就死了??

好不容易轮到崇祯皇帝登基上位,结果这少年被群臣第一次忽悠瘸了,先是裁撤厂卫,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给废掉。别说一国之君,就算是一家拥有着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老板还会拉拢几名员工,充当眼线,了解他看不到的公司情况。

如果不会拉拢几个心腹,打探公司内部的情况,这样的老板不是大度,是自找死路,没有足够的心腹和撑握能力,如乔布斯,如雷军,这都是曾被扫地出门的人。

崇祯皇帝则倒好,把厂卫裁了不说,还把驿站给裁撤了,驿站是什么?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传递与网络运输。

可以说,驿站是一个皇帝管理全国的触手,从商朝时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驿站系统,历朝历代,唯有崇祯皇帝敢去裁撤这个机构,就算把南京六部给裁撤了,那也比裁撤驿站强吧?

要知道驿站系统,部分网点是可以赢利的,每年六十万两银子的支出,其实真心不多,程世杰这个仅仅控制着宁海州一州之地的军头,都还准备筹建自己的驿站系统呢。

崇祯皇帝出的昏招,并不是两件,还有就是轻重不分,内乱不息而频频打国战。在崇祯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明越大越弱,老底越吃越少。大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建奴多厉害,自己内部动乱才是根本原因。

这不是最可惜的,可惜是直到孙承宗离开,这位大明唯一的文臣叛徒,这位大明唯一重视武臣和军事改革的顶梁住,被崇祯皇帝自己砍了。

在设计坑死孙承宗的这个连环计中,其实要多粗糙有多粗糙,要么明显有多明显,孙元化并不是唯一个看破这个问题的官员,其实像孙元化这样可以看破这个计策官员有很多,但问题是,崇祯太让他们失望了,没有人跟崇祯皇帝提个醒。

“陛下英明!”

众臣欢呼。

孙承宗的再次倒台,这是文官官僚集团的胜利,也是卑鄙者用无耻的手段再次获得了胜利,这可后果可比欧阳修被赶下台,更严重。欧阳修虽然是唐宋八大家,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对大宋皇朝的建树,不及他在文学上成就的百分之一。

可是孙承宗这位辞臣出身的文官,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补锅匠,每当危急时刻,他就会挺身而出。当萨尔浒之战失败,沈阳丢失,辽东糜烂之际,他挺身而出。

在建奴破关而入,威胁京城,二十余万明军畏建奴如虎,同样也是他挺身而出,收复永平四城,重筑山海关防线,同样是他。

不管被敌政打倒几次,不管是受了多少委屈,他都会勇敢地站出来,在需要他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是非常可惜。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

“陛下万岁,陛下英明,陛下圣明!”

这些马屁之话,落在崇祯皇帝的耳朵中,让他感觉如沐春风,就像当初铲除阉党魏忠贤的时候,他也是非常得意。

其实,魏忠贤是天子家奴,虽然是崇祯哥哥天启的家奴,收拾他,其实是一句话的事情,既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也没有可以夸赞之处。如果收拾不了魏忠贤,那才是他的无能。如果魏忠贤,像唐后期的宦官一样,掌握着天子的废立之权,也掌握着军队,控制着京城,崇祯斗败魏忠贤,确实是算本事。

可魏忠贤的基本地盘内宫都没有保住,被文官集团渗透了,他要是真有本事,谁还能当着他的面弄死天启皇帝?

答案是否定,不可能。魏忠贤也不希望天启皇帝死啊,毕竟,天启皇帝在,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天启死了,他什么也不是。

此时的崇祯皇帝,就像一个小孩子,第一次考了六十分,还是因为老师看在面子上抬抬手,然而他却不自知。

人贵自知,崇祯皇帝现在却没有自知之明,崇祯皇帝非常得意,他终于出了一口气,赶走了让人讨厌的孙老头,就在崇祯皇帝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一名小官宦风风火火跑进来。

御前太监王承恩赶紧上前,从小官宦手中接过奏折,王承恩匆匆扫了几眼,脸上大变,声音都激动的有些失真了:“万岁,大捷,大捷啊!”

“大捷?”

听到这话,内阁现任首辅周延儒目光中露出疑惑,大凌河在关外丢了,六万明军全军覆没,被俘虏的明军将领多达七十余名,连张春这个兵备道也成了俘虏,关外明军担心建奴进攻,疯狂求援……

还大捷?

与周延儒同样想法的大臣们,并不在少数。

温体仁马上装起了死狗,竖着耳朵听着消息。他的判断是,应该不是关宁军送来的前线战报,这个战报会先经通政司,转逞内阁,他和周延儒知道后,才会轮到皇帝知道。

那么,这个捷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地方上的巡抚,有直奏之权,采取了避开内阁,专门直奏的渠道。

果然,温体仁的猜测是正确的。

王承恩捧着奏折,躬身道:“万岁,登莱巡抚孙元化奏报,莱阳张氏……”

王承恩还生怕崇祯皇帝不知道莱阳张氏,就急忙解释道:“山西按察副使张嗣诚!”

崇祯皇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王承恩接着道:“十月下旬,气温骤降,冰雪成灾,孙巡抚麾下骑兵军参将孔有德麾下缺衣少食,孙巡抚调拨三万两纹银,命孔有德采买棉花,制作棉衣,却不曾想莱阳张氏……”

在孙元化的奏折中,非常详细的记录了孔有德如何向莱阳张氏这个拥有良田百万亩的山东豪强购买棉花,然而莱阳张氏如何刁难孔有德,双方的矛盾如何升级,最终孔有德被莱阳张氏逼反,怒而屠戮莱阳张氏满门六百余口。

当这个奏折在王承恩念出来以后,几乎所有的文臣都不怀疑孙元化的奏折的真实性,因为这是普遍现象,士绅为主的山东人抵制东江军,并不是秘密,相反,反而是他们这些大佬在暗中指示的。目的是为了拖着登莱新军以及山东军队支援大凌河。

如果真让孙元化的一两万精锐抵达辽东,抵达大凌河,大凌河之战有可能反败为胜,一旦了,孙承宗自然是第一功臣,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周延儒也非常生气,暗骂张嗣诚不会掌握分寸,对于孔有德稍稍逼迫就行了,拿了人家三万两银子,一点棉花也不给,还把人家枷锁三日。

混土还有三分性,何况是一个人呢?文臣打压武官,这是政治正确,可政治正确也要分火候,漂亮国的政治正确最明显的就是种族歧视,好莱坞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有黑人演员出员正面角色。可问题是你一旦把所有演员都换成黑人,那就过火了。

现在的问题同样是如此,莱阳张氏可以打压孔有德,但是要注意分寸,怎么能把孔有德逼得造反呢?

孔有德造反的这个消息,其实大臣们比这个奏折更早就知道了消息,也知道孔有德叛乱之后,声势极大,因为这货只抢大户豪门,把普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拉拢到军队中,还给普通百姓分粮食,烧毁地契和借条,让各大家族和士绅同道们损失惨重。

哪怕孙元化不奏报,朝廷这边已经开始准备调集军队,镇压孔有德之乱,结果不曾想孙元化自己把孔有德给平了。

王承恩的声音越来越高:“……宁海军守备程世杰,率领宁海军三千人马,于十月二十八日出兵,经过十天血战,大战十九,小战三十六,终于将贼首孔有德、李九成、李应远等斩首。此役中宁海军以寡击众,一举全歼贼军两万余人,斩首六千余级,俘虏就抓了一万三千多,自己伤亡甚微!”

孙元化其实生怕宁海军的战绩不够耀眼,于是大笔一挥,将宁海军处决的叛军骨干,以及登州城死牢里的死刑犯,还有当初斩杀的登州城地痞流氓,加入到了宁海军的战绩中。事实上,宁海军这一战共计歼灭四千余人。

可问题是,迅雷铳和火炮威力太大,战场上可以找到的完整首级并不多,特别是叛军的火炮阵地被打爆炸了,几百名叛军炮兵,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找到多少,那可是将近六千斤黑火药的爆炸,威力堪比两枚远火覆盖性轰炸。

这一下,孙元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在以一对九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如何大胜,崇祯皇帝狂喜:“天佑大明,社稷之福!”

礼部尚书徐光启也非常高兴,他的学生进行的军改初步成功了。

高兴之后,崇祯皇帝略有些失望,他最想看到的则是斩杀建奴的捷报,别说想这样的大胜,哪怕是缩水十倍,斩杀六百级,他也会非常高兴。

但是,崇祯皇帝随即又意识到宁海军是以寡击众,一战将叛军全歼,自流寇蜂起之后,这样的胜利屈指可数,没有丢城失地他就谢天谢地了!宁海军……宁海军,崇祯皇帝对宁海军多少有点印象。

“这个宁海军……”

“回禀陛下!”

学生出了风头,老师自然不会让人抢了他的功劳。徐光启躬身道:“此军在三个月前以原登州卫左千户所新组建而成,登州卫左千户程世杰担任宁海军守备,程世杰未组建宁海军之前,曾率领登州卫左千户官兵,以少胜多,全歼悍匪秦五所部四千余人!”

“哦,这个程世杰……”

王承恩知道崇祯皇帝是听话本和评书长大的,最喜欢的就是少年英雄,比如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去的赵子龙,当阳桥前,喝退曹军百万雄兵的张翼德,还有轻骑突袭两千里,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

崇祯皇帝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大明也能出现一个冠军侯。

好在王承恩看到奏折里面写了程世杰的履历:“这个程世杰是万历二十四年生人,疑为凤凰山防御千户所千户程永兴之子,当年凤凰山被建奴攻破,程永兴全家遇难,仅程世杰独存!”

听到程世杰已经三十五岁了,崇祯皇帝有些失望。

崇祯皇帝又问道:“这个程世杰,长相如何?”

在场的众臣,整齐“卧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