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戏?我行吗?俺不识字,也不知道家里同意不!”王秋云惊喜万分,又怕不识字,人家不要。
那时候不识字,是王秋云心里自卑的根。
“没事没事,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适合,声音太清脆了,又亮,是个好苗子。你简单唱一
句,你最喜欢的段落。”团长很兴奋。
“好,那俺唱一句,您恁别笑话俺。祖国地大建设,一日千里咦……”王秋云张口即来。
唱腔嘹亮高亢,情绪饱满,声音抑扬顿挫,把后台专业演员都吸引来了!
这真是好苗子啊。
团长和演员都高兴坏了。
当即,团长决定去王秋云家里,向家长要来这个好苗子。
“学戏?家里从来没有人唱戏,这不是叫人笑话嘛。”秋云娘第一个反对。
那时候,唱戏,被河南的农村称为“下九流”。
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而唱戏的人,被称为戏子,没有身份,没有尊严,没有价值,还被怀疑做不正经的勾当。
农村人没见识,一辈子没出过家门口的三分地,固守陈规的守着“别人说”就是他们的唯一价值观。
王秋云很着急,听娘这样说,她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转,这下学戏没戏了。
“大娘,你看是这样,王秋云确实是个好苗子,咱们剧团不远,就在高码头乡镇上,一周回来一趟,您要是不放心,也可以经常来剧团看看。
咱们一辈子种地,辛辛苦苦,也没办法养活家里人,学门手艺,起码自己孩子不饿肚子。
你看秋云都哭了,她是真喜欢。
你让她试试吧。”团长苦口婆心不愿放弃这个好苗子。
“那就试试吧,学成就学,学不成就回来种地。爹养着你。“王秋云爹终于开口了。
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难过流泪。
王秋云欣喜若狂,简单收拾了行李,就跟着团长去了剧团。
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回忆。
满怀期待,带着改变命运,以及可以成为戏文里头的人的决心,宛若走进了豫剧团。
这里面的学习的人,都是十几岁的样子。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hen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曲之首。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早晨五点起床练嗓,六点练基本功,压腿下腰,劈叉跳高。
八点吃饭,馍菜汤。
吃完继续练习,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
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傲功(花日)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原始概念。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构成歌舞化戏由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由。
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
演员从小练基本功。
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
戏由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劳功泛指表技巧,一般交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是我由有别干其他表演美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号口、翎子、用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
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
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
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
“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
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迪形象服务。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
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戏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学戏有多辛苦,王秋云心里非常清楚。
但是不管多难,她都咬牙坚持,这是她心理的梦。
一天下来,王秋云已经累的直不起身子。
但是为了能早日登台表演,变成舞台上化了妆的演员。
王秋云始终坚持着。
半年以后,王秋云已经学习的非常好了,简直是突飞猛进。
画出妆,惊为天人。
大家闺秀的温婉,一双大眼睛,忽闪闪的让人心生怜爱。
团长没有看走眼,他眼光非常的毒辣。
不到一年时间,王秋云就成了这个豫剧团的台柱子,很多红白喜事的人家,点名要听王秋云。
王秋云开心但并没有骄傲,依然雷打不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的汗比别人都多,受的伤吃的苦,经常是身上青紫。
气质出众的王秋云,把剧团的琴师游清泉深深的吸引。
游清泉,是家里几代琴师,拉二胡,出神入化。
他三岁就会听,五岁能拉出完整的段落。
听一遍就记住,看一场就能谱出来。
这是个学琴的神童。
游清泉是老实人,再喜欢,他也不敢打扰王秋云。
只会在王秋云受伤的时候,悄悄的送上跌打损伤膏,在王秋云唱戏太多嗓子不舒服的时候,塞到她包里润喉清嗓药,在王秋云唱戏的时候,拉的格外走心。
琴瑟和鸣,鼓瑟吹笙。
而王秋云,也能感受到来自舞台左侧的深情专注的眼神。
那个方向,像是有一束光,温暖照耀着王秋云辛苦的心。
收下的礼物,王秋云几次都看到过清泉偷偷的送来。
但王秋云一次也没用过。
她和他,都有感觉,而且很浓烈。
但是,她不能,艺术之路,不能被恋爱破坏。
可是,王秋云怎么能开始恋爱呢?
本来学戏已经不让家里感觉走光彩,这也是爹力排众议,跟大伯和三叔吵架几次,才争取到的。
她怎么敢跟心上人,表明心迹,互诉情长呢。
她不敢,也不能。
尽管,清泉一表人才,眉清目秀,高大帅气,一脸憨厚,又拉的一手好琴。
他呢?
有心有情,可是他知道,王秋云还小,尽管那时候十五六岁结婚的很多。
但游清泉,不想毁了这个好苗子。
他们克制,也遵守着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这是一段,心照不宣的感情,也是纯粹无比的少年人的爱恋。
他们不捅破,不突破,不冒犯。
在心底深处彼此留有位置,但互相守护。
这种美好,热烈纯洁,彼此感应。
唐宛若,继续下苦功夫,不想让那一双眼神失望。
游清泉,继续用心用情拉琴,把所有爱慕融入琴弦,奏出心里的热烈。
谁说这个行业下三滥?
谁说这些人是下九流?
职业从来无贵贱之分。
再轻松的工作也出人渣,再辛苦的工作也出君子。
走街串巷,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的演员生活里,有两颗高贵的灵魂彼此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