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朱允炆伏在书山里正在批注什么,忽见苏倩慌乱的急匆匆赶来,有条不紊的让她坐下慢慢说。
苏倩简单的把发生的事说了一遍,朱允炆眉头紧锁。他没想到一切会这么快。他在妙音堂里来回踱步,半晌,他问了一句:“这事你还跟谁说起过。”
苏倩摇了摇头道:“兹事体大,弟子未曾向任何人提起过。”
朱允炆取出一颗无忧丹,递给苏倩,说道:“你远途而来,这颗丹药你且服下恢复下体力”。
苏倩接过,没有服下问道:“师父可是想到解救天机真人的办法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道:“今天的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你没有见过任何人,也没有见过任何事发生。你要谨记!”
苏倩不解道:“为什么?天机真人是被冤枉的,现在整个太一门都在下令追捕他,师父难道不想替他洗刷冤屈吗?”
朱允炆惨笑道:“你太高估为师了。今天的事早在神农派的时候就设计好的。天机真人德高望重,也落得如此下场。我何德何能能为他伸张正义?”
这些天,苏倩经历了很多事,尤其是看到沐英以后,被他的英气所折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道:“孔子说过“成仁”,孟子说过“取义”,师父你深谙孔孟之道,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这么做你不觉的心里有愧吗?”
“我不过是个落难至此的无能之人,我连自己的社稷都救不了,又谈什么仁义。能独善其身了此残生,已经是很难得了。”
苏倩听到这话,如同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上,失望道:“师父,我读过你的历史,也对靖难之役深表遗憾。过去我以为,你是个有人情味的仁义皇帝,念及叔侄之情才沦落至此。现在看来,你是个只会逃避的人。黄子澄和方孝孺,他们或许才有不逮,才有不继,不足以匡正天下,后世常以他们无能而诟病。可他们始终忠心耿耿的忠于他们眼中的信义……”
苏倩顿了一下继续道:“你可知,你失踪以后为你而死的忠烈愈千人之众,史称壬午殉难,方孝孺更是为了你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个个被灭了十族的人。这些人连同妻儿老小一起,宁死也不愿意投降朱棣……他们和沐英没什么不同。这个这世上自古就有忠勇证道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也有舍生求法的人,即便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历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他们不是什么可笑的小丑,也不是什么愚蠢到自寻死路的人,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把一切寄托给你,是他们相信只有你能够带来一个太平盛世!现在看来,也许,他们把信念寄托给你,根本就是个错误的。你不是无能,你是懦弱!是你的懦弱害了这么多人!”
也许是已经体验过死,觉得并不可怕了,苏倩很吃惊自己居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但本质上的怂还是让她有些害怕,朱允炆再怎么说,曾经也是帝王,现在还是她的师长,她立刻泄了气,口气一软道:“对不起,师父,弟子一时义愤失了礼数,还请师父责罚。”
提到了朱元璋传位,朱允炆又想起授业恩师天灵真人。他眼神飘忽似是回到了六百年前,悠然回过神仔细端详着这个和自己来自一个世界的弟子,取回了她手里的无忧丹,淡淡的说了一句:“你说的没错,容师父稍作思量,从长计议,这丹药受潮了,你先去休息吧,少时为师再换新的给你。”
苏倩还以为他在生气敷衍,起身行礼道:“弟子告退。”然而苏倩走的方向却不是弟子寓所,而是宗门传送阵。
朱允炆闪身至她身边,苏倩见他跟了出来行礼道:“师父有何吩咐?”
朱允炆仰天深吸一口气,叹道:“你意欲何往?”
苏倩垂下头想了想,想起了今天元魂脱体假死的状况,她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便说了一句:“如果能换回天机真人的清白,也算死得其所了。反正弟子贱命一条,死不足怜,就算不用别人动手,也无多少寿命了。既知天命,那还不妨让这点短暂变得有意义一些。”
朱允炆拦住了她道:“不要做傻事,很多事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你先安心静养几日,你的病我就快有眉目了,过得几日我想到办法再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够处理的。”
苏倩重新看了看朱允炆,这张算不上英俊的脸七分儒雅带着三分憔悴,消瘦的身躯还有一些佝偻。眼前的这人一个多月前还是个陌生人,却又给了自己最多的援助,甚至为了自己一线生机不惜背上通敌的嫌疑。要说是有生之年里最感激的人师父肯定占第一个。
“师父又何必自欺欺人徒耗精力?这些日子,多谢师傅了……弟子不会说话。套用伟人的一句话,即便这世道如万古长夜不复明,总要有人化作星星之火,非我而始,亦非我而终,成燎原之势,照亮这夜空,若能还一人公道,也胜过枉活一生。死,其实并不可怕!”
苏倩内心颤动着说道,以前看历史课本时候看到这些并没有什么想法,甚至想打瞌睡,但是原来真正遇上的时候,居然是这样意气风发的一种感受。
朱允炆目送着她离开,取出一壶酒,抿了一口,叹了口气似是自言自语一样道:“壬午殉难……舍生取义……唉,他们为了我这么一个无用之人,值得么?”
今天的酒好像格外的涩,他将壶中的酒缓缓洒在地上,似在祭奠忠臣烈士一样,心情凝重的回了妙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