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空论(2 / 2)

栗子故事会 Kchu 3215 字 2023-05-21

故经云:“‘真谛俗谛,谓有异耶?’答曰:‘无异也。’”此经直辩真谛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岂以谛二而二于物哉?

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

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故童子叹曰:“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璎珞经》云:“转轮者,亦非有转,亦非无转,是谓转无所转。”此乃众经之微言也。

何者?谓物无耶,则邪见非惑;谓物有耶,则常见为得。以物非无,故邪见为惑;以物非有,故常见不得。然则非有非无者,信真谛之谈也。

故《道行》云:“心亦不有亦不无。”《中观》云:“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寻理即其然矣。

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若有不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

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

故《摩诃衍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有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寻此有无之言,岂直反论而已哉?

若应有,即是有,不应言无;若应无,即是无,不应言有。言有是为假有,以明非无,借无以辩非有。此事一称二,其文有似不同。

苟领其所同,则无异而不同。然则万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不可得而无。

何则?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形象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

故《放光》云:“诸法假号不真。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

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

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

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故知万物非真,假号久矣。

是以《成具》立强名之文,园林托指马之况。如此,则深远之言,于何而不在?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

故经云:“甚奇,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