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郢都,林幼安看着空荡荡的武安君府,往事如潮水般向他脑中袭来。有一幕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他不知道今天为何这些回忆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二十年前陵州太和郡。
“三娃子,到了学院要要好听夫子的话,不能调皮”。
“娘,我知道了。”
妇人说完后,继续拿着陶碗佝偻着腰,在缸里碗着为数不多的粮食。看着已经快见底的粮食,叹了一口气,愣了一愣神,转过头看了又看站在桌子后面,低着头的孩子。又叹了一口气,俯下身子碗了一碗粮食,抿了抿嘴,想了想,再次碗了半碗。低下头,双手麻利的从身上掏出一根麻绳绑在装粮食的布袋上。好像用了全身的力气在绑布袋,看上去好像在做一件极其恶毒的事情。
“孩他爹”,妇人手里拎着布袋子,转过头看着坐在门槛上的男人,轻声叫了一声。
坐在门槛上的男子,此刻戴着斗笠,微微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头。那里雾气升腾,伴随着风在四处飘荡,飘着飘着,慢慢的的与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然后低下头喃喃自语道:“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听着女人的叫唤,缓缓地从门槛上站起来了,用手拍了拍膝盖,转过身子,看了看低着头的孩子,又看了看女人手里的布袋子,皱了皱眉。刚站直的身子,不知道是因为刚才从地上站起来,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这一刻弯了下去。低头想了一下,迈过了门槛。摸了摸孩童的头,努力地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只是这经过日晒雨淋的脸,黝黑黝黑的,满脸风霜,这笑容满是苦涩和无力。男人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脸色,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用抚摸孩童的手,然后在孩童的后脑勺上轻轻地拍了两下。转身一脸严肃的走向妇人,抬起手接过妇人手中的布袋。
男子接过妇人手中的布袋,望着缸中的余粮,看量仅够维持几天。妇人似有所察觉,连忙拿起手中的木盖将岗口盖住,转过头低声掩泣。男人黝黑的脸上又露出刚才那般难看的笑容,似乎在用笑容安慰着妇人。
“哇~”的一声婴儿啼哭声从里屋传来,妇人见状赶忙擦拭眼角的泪水,匆忙的向里屋走去。
妇人一把抱起襁褓中的婴儿,坐在床上,将婴儿搂抱在怀中,一只手轻轻的拍着婴儿,一只手在解衣服的扣子,露出骨瘦如柴的身体。一只手拿着干瘪的乳房塞进婴儿口中。觜中哼唱着不知名的曲子,婴儿在这不知名的曲中渐渐安静了下去。
“三娃,跟爹走了。”男人叫了一声低着头站着的孩子,拎着布袋缓步朝着门外走去。
里屋的妇人听见声音,身体不由得一颤。拍着婴儿,眼中泪水已然溢出。抿着嘴,用了很大的力气,让自己不至于哭出声音。
听见父亲的叫唤声,男孩抬起头眼泪婆娑的望向里屋,希冀自己能听到娘亲轻声的呼唤声。就像往常自己在外面和小伙伴玩耍时,娘亲呼唤自己回家吃饭时一样。此刻年幼的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此刻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内心那种盼望的感觉。
男孩一步一回头,盼望着娘亲的呼唤声,但是娘亲的呼唤声始终没有从里屋里传来。
男孩坐在瘦弱的老黄牛背上,眼睛望着家的方向。
山里的雾气已经扩散开来,雾气中的茅草屋,若隐若现,最后慢慢随着时间消失不见。隐约中,他好像看见娘亲抱着妹妹,倚靠在门框上,眺望着远方。
这一切,就好像自己做梦时,梦里的景象一样,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男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直到后来他长大了,离开书院,拜别夫子,周游列国,他才知道,原来这种感觉叫离别和乡愁。
一阵从山峰中吹过来的徐徐清风,吹向男孩的脸上,湿漉漉的。
雨还是下了,父亲说的对,真的下雨了。
父亲牵着瘦弱的老黄牛在前面慢慢的走着,男孩看着细雨中的父亲,眼中带着一丝疑惑,这一刻孩童发现父亲的腰似乎比刚弯的更低了。
“幼安,你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入迷。”
林幼安坐在门槛上,望着微风细雨的长街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往日门庭若市的府宅,与川流不息的大街,此刻在雨中寂寥无声,与往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风雨欲来,穷途末路吧。”林幼安心中想到。
“少安,我无事”,说罢,林幼安缓慢的从门槛上站起身子来。
一旁的李少安见状赶忙俯身上前,搀扶起林幼安。眼前这位罗衣青衫的中年男子,他是位高权重,百官之首,一人之下的帝国丞相;是大楚的武安君。往日这武安君府,门客与满腹学识,期望得到得到武安君的赏识,以实现心中的抱负的士子络绎不绝。而现在,门可罗雀,这种极致的反差,不禁令李少安,怅然失落,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想到这,李少安不禁摇了摇头,自己还是不能做到,夫子所教诲的那样,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