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平定草原——科尔沁之战(上)(2 / 2)

郭江制止下面人的口无遮拦,回头看了看北方,说道:“弟兄们休整得差不多,是该拉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

8月23日,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队伍趟过西辽河,消失在了西北方向的蔓延山丘里。

在骑兵离开后不久,又陆续有万余步兵抵达,随后迅速朝科尔沁部本部驻地推进。

8月26日,宋科两军于一处水泡子前相遇。

泡子南北两端是高达数丈的沙岭,岭上榆树丛生。水泡子恰如一把利剑,把沙岭拦腰斩断。如此地形,不利于骑兵机动,科尔沁骑兵掩杀一阵,便向西撤走。

8月29日,科尔沁本部人马屯于一条小河前,共计两万多人,并且还持续有援兵抵达。而宋洲方面步兵只有一万三千人,另有一千骑兵在左右两翼掩护。

两军摆开阵仗,科尔沁骑兵延续得还是檬古帝国时期的战法,以一阵箭雨包围敌人,然后再以一阵箭雨打乱敌人的阵型。箭雨的目标不是单个的敌人,而是集中火力向高处放箭,使箭落向目标区域,制造出一片“死亡地带”。骑兵们使用的是双曲复合弓,拥有惊人的穿透力和射程。其射程超过3米,不过通常用于较短距离的战斗,一般是15米以内。

这种战法在从前或许奏效,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线膛枪与火炮的射击距离远超过弓箭,骑兵们刚想聚集游弋,就迎来了密集的铅弹。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科尔沁骑兵又开始了游击战术,草原人称游击战术为“失兀赤”,这种战术与欧洲15至16世纪战争中的半回转战术类似。草原军队向敌阵派出多波勇士,每一波都在冲锋的同时射箭,并在与敌军接触之前退却,回转至己方阵线。他们射出最后的箭矢并退却时,距离敌军约4-5米。这段距离足够他们的箭矢穿透敌人的护甲,同时也足以使他们避开敌人的反冲锋。他们还会不停更换马匹,保证坐骑精神饱满。

在施行游击战术的同时,两面包抄也在悄悄施行。两面包抄是草原上的一种传统战术,这种战术来源于檬古的“捏儿格”传统,意思是“围猎”。勇士们排成环形,包围猎物,逐渐向中心收缩,密集聚拢,使敌人插翅难逃。草原勇士并不总是需要大量部队来完成这种战术。他们的弓箭技巧与机动性,使其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包围敌人。但凡一有时机,草原就会施展捏儿格来包围敌人。一旦侦查兵与敌人接触,主力部队就会尽其所能地延展阵线,以与敌军侧翼交叠。有时阵线延展数里,才将敌军包围。包围圈逐渐收紧,向中心聚拢。随着小规模冲突的出现,侦察兵便不间断地向首领传递情报。

指挥此次作战的长博第达喇瞅见自己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多,而敌方孤军深入,他忽然萌生出一口气吃下敌方整个部队的想法,虽然敌军显得不慌不忙,让人觉得奇怪,但自己好像并没有任何失误之处。

~~

单独行动的骑兵旅趁着科尔沁的所有目光盯着宋洲大部队时,悄然向西挺进,潜入到了阿鲁科尔沁的地盘。此时牧民们正在为过冬做准备,对于危险将至毫无准备,最要命的是不久前,部落里的精壮都跑去增援科尔沁本部,现在想组织人手抵挡都毫无办法。

一阵号角吹响,喊杀声从四面八方扑来,瞅见形势不对,部落里剩余的青壮果断抛下老弱妇孺向更西面逃窜。

战斗只持续了半个钟头,郭江便于一众手下坐在最大的一顶帐篷内,品尝起几日奔波来的第一口热食。

郭江大口咀嚼着一块嫩羊肉,催促道:“大家赶紧吃,这样的战斗,还有数十场等着我们去打!”

“帐外投降的老弱妇孺怎么处理,要都这样吗?”一军官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郭江摇头道:“我们这一路主要以攻心为上,没必要多造杀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