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商业考察(下)(2 / 2)

面见完八重山一帮君臣,众人未做逗留,又前往琉球那霸港,听取了在宋洲督促下的琉球改革,整体上看琉球王国虽然没有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至少原来那股腐朽的涩会风气为之一肃。

在那霸港,乔京玄单独接见了以马良诠为首的几个宋洲看中的琉球改革派大臣,向其好生勉励过后,一行人随即前往了最后一站——李朝釜山浦。

收到宋洲使团到访的消息,李朝派来迎接的是瑞原府院君、领议政大臣、宋洲人的老朋友尹元衡,由此,似乎看得出李朝对宋洲的复杂态度。

作为文定大王大妃一系的领头人,尹元衡周围形成了一帮不同于以往勋旧派与士林派的权臣,这帮人都是近些年受益于宋/朝贸易的得利者,他们对引进宋洲资本与技术,发展工商贸易十分支持。

李朝明宗李峘逐渐长大,文定大王大妃慢慢放还了部分权力,围着李峘身边的是一群士林派大臣,如仁顺王后沈氏的兄弟沈义谦、沈忠谦,舅父李梁。这群人对勋旧派不满,亦与文定一系权臣不睦,异常反对重商思想。

炼铁厂的烟囱日夜冒个不停,让整个釜山浦空气里都带着一股煤烟味,尹元衡陪同乔京玄一行人走了一圈,随后返回了下榻的商馆。

“关于我大宋向贵国提出在元山与安州再开办两家炼铁厂,以便就近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矿藏,尹大人,此事可有眉目?”乔京玄开门见山的问。

“乔部长,我李朝自有国/情在此,这事急不得。”尹元衡打着哈哈。

乔京玄心知此事难办,便谈到在李朝收购棉花之事。顾及李朝动不动就闹饥荒的现状,乔京玄贴心想到了“以米补棉”的策略,以解决棉花推广后,李朝南部粮食不足的问题。

棉花作为外来物种,传到李朝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笔杆藏棉籽”的故事。

西元1363年,高丽恭愍王派使臣出使元朝,一位名叫文益渐的书状官跟随在使团里。当时,恭愍王因实施了恢复朝权的政策,对亲元派大臣进行了大举清理,导致高丽与元朝的关系急速恶化,于是使团众人被扣押了起来。这一扣就是42天,之后,这些人又被流配到了云南。来到云南,文益渐看到了当地百姓种植的棉花,认为这是利果利民的宝物,但受制于元朝的管控,文益渐只好偷偷将棉花的种子藏在笔杆里,最后带回了高丽。

经过文益渐与热衷于农学的岳父郑天益的共同努力,终于在高丽成功栽培出了一簇棉花。四年后,棉籽经过不断的培植已经可以供给整村人种植,可高丽当时没有可以抽出棉丝织成布匹的机器。正巧来自元朝的和尙弘愿访问此地,在他的帮助下,文益渐等人制出了纺棉的机器,终于成功地织出了棉布,很快,这种技术传遍高丽。

李朝南部是勋旧派大臣的地盘,大部分土地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说服他们很简单,只要能给出足够的利益就行。李朝经过尹元衡主导的货币改革,终于摆脱了纸钞加棉布的货币困境,形成了新版纸钞加宋洲银圆的格局,这也为棉花出口打下基础,若不然,想在李朝买原棉,估计是天方夜谭。

听完乔京玄报出的价码,尹元衡满口应下了收购棉花之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