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另辟蹊径(2)(1 / 2)

下周一休息一天,只更新一章

金大城的父亲是早年逃到济州岛的一位李朝小商贩,靠着诚实经营买卖,又搭上了宋洲在济州岛起步大发展的快车,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金氏百货在父子两代人的管理下,成为了一家资产超过二十万银圆的公司。该公司除了经营日用品、药材、食品、毛皮买卖外,还涉足了海运、矿产开采等生意。

说起海运与矿产开采,这还是在金大城不顾其父反对,孤注一掷促成的。

东北总督区辖地广阔,各地区贸易频繁,对海运需求巨大,而当时只有太平洋海运公司一家企业为各地区贸易提供运输服务,这显然不能满足各地区的货运需要。

金大城在各地洽谈生意时,发现各港口经常会出现货物积压的情况,引得商贾们抱怨连连。

有旺盛需求,就是一门好买卖,金大城派人调查一番,了解了详情,不顾其父反对,大着胆子带着调查资料找上总督府,希望总督府能放开管控。

太平洋海运公司不仅是一家单纯的海运企业,还是海军部后备兵源的补充来源,有时还要承担转运移民——这种不挣钱的“义/务生意”。作为回报,中枢给了太平洋海运公司独家垄断权。

一面是市场的实际需求,一面是中枢的正策压力,总督府无奈只能将此情况上报。中枢收到消息,经过磋商,批准东北总督区开启试点,允许个人船只挂在太平洋海运公司名下独立经营,每年缴纳一笔年费即可。

由此,开启了宋洲海运发展的新篇章。金大城作为此事的起头人,拿到了总督区颁发的第一张执照,为此,还受到了记者采访。

至于矿产开采,金大城亦是借了济州工业发展的东风,回到故乡,凭借自己半个李朝人的身份,疏通了当地官府的关系,与当地大族合伙开办了一处矿场。

金氏百货能在两代人手里发展到如此规模,离不开金大城的一次次冒险。

不过,公司到如今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大城能利用自己李朝移民的身份,在东北总督区与李朝间左右逢源,可当来自明朝的汉人商贾崛起后,他的尴尬身份渐渐被这些人排挤,公司的经营很难再上升一个台阶。

如今,东北总督区形成了两大商帮势力,一个是当初跟随刘六刘七起义的北直隶移民组成的豫商,另一个是每年持续向东北总督区输入的山東移民组成的鲁商。这两大商帮靠着各地的乡族网形成了一个利益联盟,虽然内部也存在竞争,但外人很难插手他们经营的行业。

还是拿毛皮贸易举例。东北总督区有六大毛皮交易点,即鲸屏岛喜阳堡(后世函馆、库页岛黑水堡(后世南萨哈林斯克、黑龙口堡(后世庙街附近、伯力堡、冰城与海参崴。其中,喜阳堡与黑水堡是豫商的“地盘”,伯力堡与冰城是鲁商的“地盘”,像金大城这样的独行商人如今只能在黑龙口堡与海参崴活动。可随着移民的不断迁入,说不定哪天这两个交易点也会丢失,到时候若想不出出路,这毛皮生意只怕亦没法继续下去了。

一想到此,金大城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收好自己的检疫证件,与公司里的两个小职员一同走出了海关楼。

衣着光鲜的金大城一行人出现在路口,立刻引起沿街乞讨者的注意,一帮衣衫褴褛的老人与小孩跑来,举着一口破碗,口中不断重复着“老爷行行好!”

金大城于心不忍,让身边职员散了一把铜钱,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四面八方的乞丐迅速朝这边涌来。

拦下马车,谈好价格的另一位职员见此情形,急忙喊道:“总经理,还是赶快乘车离开这里吧!”

闻言,两人随即挤出不断围拢过来的人群,匆忙爬上马车,命车夫赶紧驱车离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