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这就是眼红,你怎么不看看庄家,人家庄家一年都赚几个亿,你怎么不把房子抵押了?”
股市不相信眼泪,即使这个圈子已经存在快一年了,大家不仅都熟悉,甚至还一起聚过餐,现在主讲人变了,周青山愣是把毛头小伙子顾侃给撵下台,自己坐了上去。周青山说:“这里面我岁数最大,可股龄却最年轻,可老李我真的要说你,股市最怕的就是眼红,看着人家买什么赚钱就跟风,你知道人家是什么时候买入的?等你看到人家赚钱的时候正是人家要卖的时候,你连抬轿子都不是,就是去赔钱的角儿。”
“那可怎么办呢?”
李老太太看着周青山的颜色已经不再是怀疑,那种崇拜让周青山吱溜一口茶水之后才笑着说:“拿着,先拿着,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顾侃堆着一脸的笑容凑到跟前说:“老爷子,你是怎么看这波行情的?”
周青山看看顾侃,手忍不住又挥了一下,才讲大盘走势,只不过这些嗑儿都是他从证券类媒体得知的,为了这种演讲,他已经订了七报一刊,另外还必须有儿子的《中国大财经》,他也习惯了每天看电视里的财经节目,这种通篇都是废话的闲嗑从周青山口中再说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他准确判断了红蓝股份的涨跌。有了这种准确的判断,同样的话说出来分量就不一样,大家听着也就不枯燥。这些信息每个人都看过,甚至都能背出来,可从周青山的嘴里再听一次时,就好像多了内涵,这种内涵里隐藏着钱的味道。
整个大厅里,所有人都在使劲嗅着这种味道的走向,看着大屏幕上的数字变化,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红到绿、从绿到红,这种气味也就多了浓淡不同的色彩。
股市中流传的“127定律”(10%的人赚钱,20%的人平,70%的人赔钱)是有一定的概率的。
随着钱包的瘪,周寂的州府之行也就少了,他没有必要跟自己的钱包置气,更何况他既要温习功课,又要面对马回布置的任务。
周寂一走进办公室,马回就笑了。周寂不喜欢马回的笑,马回如果笑肯定又是难啃的骨头来了。马回的年龄不大,却是财经圈里数得着的人物。在财经记者的行当里,有着南张北马之说,南张说的是财经大记者*声,在江南一带,*声的声音几乎代表着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谁也看不见,可只要他说话就会带动一种趋势,这种看不清的趋势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效果。虽然这种效果没有人认可,但对于广大股民来讲却有着《圣经》的味道。而北马指的就是马回。
《中国大财经》是家新媒体,与七报一刊比起来还很年轻,可有了马回就不一样了,马回在北方的影响力就如*声在南方的影响力,这个在中国几大财经媒体混过的大记者不仅有着名牌大学的硕士学历,还因为主持每年一次的《中国a股走向》受到广大散户的拥趸。马回比*声更加出彩的地方就是《中国a股走向》,每到年末,《中国大财经》就成了抢手货,甚至出现打印的白皮书。马回说:“《中国a股走向》要的就是公正公开,要的就是给股民提供一个科学翔实的投资参考,不偏不倚,要在信息不对称的今天给股民一个有价值的数据。”马回每次说这段话脸都是红的,脸上的粉刺都冒出白色的点,恨不得立刻钻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以“马粪瘤”自然就成了他的绰号,当然这个绰号还源于他对报社老板的溜须拍马。这样的大记者本来在周寂这种小记者心里应该是一个耿直的形象,可马回对上司的表现却恰好相反,马回从来不反驳领导意图,即使领导的意思与财经无关也点头,嘴里不停地说好。有了著名记者的认可,领导自然就有了自信,说起话来更加头头是道,对马回的信任也就加了砝码。从记者升到总编,可是许多做记者的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不仅是能力的证明,更是对自己专业的最高追求。马回做到了,他不仅有着“南张北马”的一席之地,还有着《中国大财经》总编的头衔,这样的位置还这样精通拍马,“马粪瘤”这个绰号,不戴在他头上才怪呢。
周寂想不明白为什么马回对领导这样点头哈腰,尤其他对下属同样是点头哈腰,不仅谦恭,还关怀备至。马回给周寂布置任务时总是笑容可掬,开始时周寂有些毛骨悚然地接受着,习惯之后还是觉得心里发慌。“小周呀,这次对十大名嘴的采访是《中国a股走向》的重头戏,你的担子可是不轻呀。”
“是不是补助就多了?”
“跟着马回,你就不要担心自己的钱。”这是《中国大财经》的人都知道的一句口头禅,马回还是重复了一遍。有了这句话,周寂干劲十足,立刻直奔上海,他第一个要采访的当然就是“南张北马”中的另一个人——*声。
采访*声相当顺利,这是周寂没有想到的。都说同行是冤家,可见到*声时,虽然他脸色清冷,但有问必答,对周寂的招待也颇热情。这种热情让周寂都感觉到不适应,更让周寂尝到了自从做财经记者以来的首次“甜头”。
这“甜头”是一个红包,采访名嘴还有红包,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却发生在了周寂头上。*声说:“小周呀,马回我们很熟,你千万不要客气。”
周寂就坡下驴,说:“马总编经常提起您,说您是我们的榜样。”周寂想吐,马回真的没有说过这种话,他更是不知道马回与*声很熟,可*声的热情使他必须这样应付。让周寂感到困惑的是*声的脸上不笑,即使话语都沸腾了,脸还是冷的,他就更加琢磨不透。他只好笑着说:“张老师,你看什么时候咱们工作?”
“不忙,先吃饭,咱边吃边聊。”
*声让他的秘书准备着资料,带着周寂去了一家餐厅。餐厅是老上海的调子,周璇的《四季歌》咿呀唱着,走进包房里还旋律缠绵,在这样的环境里吃喝倒有些穿越的感觉。*声要的都是老上海的经典菜品,周寂吃着就不停地夸,可嘴里却没有滋味儿。老北京都是重口味,吃鱼喜欢松鼠鱼,吃菜喜欢多放盐,即使现在流行麻辣,那也是嘬着牙花子的浓重。上海菜清淡,淡出个鸟来,周寂不停口,夸的时间比吃的时间长。
一瓶红酒差不多下肚,*声开始了他的演讲。他的脸还是冷着,语言却多了色彩,说实话*声演讲水平比马回高,马回的语调无论多笑都感觉硬,*声的脸无论多冷却都感觉柔,这柔声细语就让人感觉暖。周寂的录音笔放在桌子上,笔却不停,录音是必须的,而动笔却是最尊重的。*声说:“小周呀,不用记,我会给你资料的。”这样的突然采访也有准备?周寂不得不佩服马回,难道自己首先采访*声他都提前预料到了?
*声除了大盘,还着重讲了证券板块,说证券板块是新兴的,也是中国股市成熟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都没有一只证券行业的股票岂不是笑话?那简直就是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现在证券板块的兴起恰恰就是证明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不仅是对证券公司的认可,更是对财经记者的认可。
*声说得精彩,可脸色还是冷淡。他继续讲各个板块的趋势,周寂听来觉得还是有些新意,他开始记录重点。*声说:“小周呀,你很认真,前途无量呀。”其实*声年龄与马回差不多,四十多岁的语重心长多少有些勉强,但被这样的前辈夸着,周寂心里很舒服,更让周寂舒服的是*声秘书的到来,她不仅给了周寂一沓子资料,还有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些东西*声没有让周寂在饭桌上看,甚至带着些命令的口吻,周寂很无奈,可采访依旧顺利,而且是从未有过的顺利。他一口一个老师,一口一声谢谢,等回到宾馆以后,还是大吃一惊,信封里是整整一万块人民币,他毫不犹豫地给*声打了电话。*声这次是笑着的,说话的语气也更加软了:“小周呀,出差不易,就当我们交个朋友。”可朋友也不是用钱买来的,*声就有了另外一种解释:“小周呀,我知道你们出差的花费高,再说你们的《中国a股走向》发行量很大,也是给我做宣传,就当是车马费好了。”
记者拿企业的车马费已经是公开秘密,从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布会上都会拿到一个信封,这个信封里装的就是车马费,多的几千,少的几百,给的不说,接的心知肚明。这样的信封周寂不是没有拿过,可一下就是上万,还是同行给的就是头一次了。
“小周呀,我现在是工作室,你的宣传我是有赚头的,不感谢你感谢谁?”
“可马总编那里……”
“他是一个大忙人,怎么会关心这样的事情?再说了谁采访不拿些车马费?哦,对了,关于证券板块的趋势,红蓝股份的功劳是不可小觑的,这可是民营的证券公司,必须有更多民营公司的加入才会有更美好的证券市场的未来。这些资料里都有,你仔细看看。”
周寂忽然来了精神,立刻拿起资料就看,当看到关于红蓝股份的表述时,他的心跳不规律了,是激动,这种激动是莫名的。红蓝股份与他已毫无干系了,它在市场上已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杨德康的跳楼新闻已经偃旗息鼓,杨德康包养岑冰倩的新闻在网上搜索都有些费劲了。可这个大名鼎鼎的*声却再一次提起了红蓝股份,不仅提起,还大书特书,在证券板块这个趋势总结与预测上,把红蓝股份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不能不让周寂对红蓝股份再次感兴趣。
如果不是红蓝股份,那信封里会有一万块钱吗?一万块钱有没有别的意思?
周寂把*声关于红蓝股份的描述仔细斟酌了好久,才敢让自己的思绪进入遐想,从*声的文字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德康的钱哪里去了。杨德康所有的资料都是一个人,即使是他的葬礼也只有岑冰倩出现,他的家人呢?难道他是孤儿?即使是孤儿,他的遗产该如何处理呢?宏达实业进入红蓝股份主要是购买了杨德康的股权,这种交易速度之快是前无古人的,这样的交易速度又是在杨德康死后完成,各种猫腻不言自明,但为什么所有的消息都没有说?
如果其中有内幕,为什么*声要这样大树红蓝股份的旗帜?对于枪打出头鸟这样的道理,*声这样的大记者不会不懂,难道*声也要借此机会来揭示红蓝股份的内幕?可从文字上看不像,反而是对红蓝股份的赞歌,唱这种赞歌的人肯定是有好处的,好处绝对不是一个苹果平板电脑,更不会是区区一万块,究竟什么样的数字才能让*声这样的大记者嘴里吐出这样的象牙?
想要了解这些,绝对不是周寂所能办到的,周寂有这份自知之明,他回到北京立刻向马回作了汇报。周寂的汇报只是表面上的,他心里想的只能藏着。马回听了微微一笑,说:“小周呀,很好,*声已经给我说了,你的采访很成功,接下来九大名嘴的采访任务还很紧张,加油!”
周寂接下来要采访的对象就是老朋友房天晓。房天晓的名气很大,比“南张北马”不差,只是少了“南张北马”的称号。不过作为大证券公司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房天晓的名气甚至超过“南张北马”,只不过他年龄更轻,只有三十几岁,可博士头衔却让他少年老成。房天晓的老成与他的戏谑是矛盾的,他工作的时候老成,生活上却戏谑,用老北京话来说就是胡同串子。不过房天晓是博士胡同串子,多少都带着学问,和他熟的人都说房天晓是个真实的人,同事却说他是个严谨的人。周寂眼中的房天晓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对朋友也不错,尤其是对周寂。
周寂与房天晓的交情源于一次股评会,那是在首体举行的一个大型股评会,是由很知名的一家证券公司组织的。这样的会正是周寂这种刚出道的小记者必须要去的,这种会不会有很多车马费,却让周寂认识了房天晓。房天晓从厕所出来时滑了一跤,哪里都没有伤,只是西装脏了,弄得浑身污渍。可接下来就该到他演讲,眼看大红领带上沾着地面上的污渍,西装上大面积的水痕更是难以见人,这让房天晓左右为难,正好周寂这时也去了厕所,他毫不犹豫就把自己的西装领带都换给他。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演讲,可就是领带不够红,这是过后房天晓说的。他走下主讲台拉着周寂就到了赛特,说:“兄弟,你随便挑。”周寂说:“房老师,不要谢我,要谢运气,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我们身材差不多,如果不是我特意穿了西服,也帮不上你,是老天帮你。”
面对这样实在的小兄弟,房天晓除了把自己知道的说给他之外,还一起喝了酒。以后他们就成了朋友,几乎无话不谈,这样的交往才让周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进入了错综复杂的证券市场。
周寂发房天晓的稿子次数很多,可这样一本正经的采访还是头一次,刚坐下就笑了,说:“这样采访我怎么感觉都别扭,老哥,你就随便说吧。”
“你丫的就是事多,你给我个提纲不就得了,还用这形式?”
“老哥,这可是我第一次主编《中国a股走向》,尊重我自己才能尊重股民。”
“好,你尊重,说吧,哥哥我绝对配合。”
周寂咳嗽一声,说:“中国证券市场走了这么多年,你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是已经成熟了还是仍需假以时日?”
房天晓“扑哧”笑出来,说:“兄弟,你要的是实话还是官话?”
“哥哥,当然是实话,这可是《中国a股走向》,一年一次,现在已经是10月,访完你们10个,也就差不多了,我必须在元旦发行。”
“说实话?”房天晓长叹一声,“实话就说给你听,你也就是听,你可以听完之后掺在官话里面,不许录音,不许记录。”
“哥哥,你只是一个分析师,怎么还来了政治?”
“兄弟,也就是你,我才说实话,你看过哪个分析师说实话?”
“难道那些分析与荐股都是假的?”
“哈哈哈哈……”房天晓笑得前仰后合,“你会把挣钱的招数告诉给别人?如果你知道哪只股票涨,你为什么不自己买?你可是在这行业五六年了,怎么还问这个幼儿园的问题?”
周寂不是不知道,可他还是相信分析是有科学道理的,他讪讪笑着说:“那你们主要分析什么?”
“味道。”
“味道?”
“钱的味道。”
“钱的味道?钱也有味道?”
“就是嗅出钱的味道,然后把这种味道做成一盘菜,却放在文字上,让你看得见、闻得着,却吃不下。”
“太极?”
“还不仅仅是太极,再过5年,你就知道了。”
周寂笑了,他知道这种说不出的道理是需要时间也需要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了证券市场是否就延伸了?”
“兄弟,不说这个了,说市场。这个不许录音记录,我今儿就给你说说实话。”房天晓重新换了两杯茶,都是那种青山绿水的,茶叶在玻璃杯里很快就舒展开,淡绿色染了水也染了杯,却看得清清楚楚。
“从年头上计算,中国股市已经20多年,用人的生命痕迹计算是已经成年了,可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计算,它还只是婴儿。不要说美国的证券市场有着200年左右的历史,即使是我们邻居韩国,也比我们早得多,你说中国证券市场是成熟的吗?抛开年龄不说,单说上市公司,仅仅200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家就有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783家,发行总股本3499亿股,市价总值为万亿美元。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a股公司不过2000多家,市值不过30万亿人民币。再说投资品种与融资渠道,中国证券市场可以说还是单一的,投资产品更是少得可怜,这与美国这种发达市场比起来只能说刚起步,说得不客气的话就是蹒跚学步。”
“可是今天最流行的话就是不差钱,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
“兄弟,你错了,你能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拿着十亿百亿的钱就说明他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