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回家的路,越走越瘦。
理想比现实更加丑陋。
不受待见的手孤掌难鸣,
美总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凋零。
他席卷一切,又痛失所有。
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
新年的最后一支焰火,
拖着最卑微的身影。
就在陈胜称王的时候,刘邦也在沛县被众人推举为沛公。不过这个沛公可不好当,虽然看起来像领导,实际上却是替罪羊。一旦秦军反扑回来,刘邦将会作为匪首第一个被推出砍头。
连襟樊哙对刘邦说:“你看那萧何和曹参是秦朝旧官吏,儿王陵和雍齿是地方上的豪族。你一无靠山,二无金钱,要想在沛县发号施令,还得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行,因此,军功上的建树至关重要。”
好友夏侯婴建议说:“咱们不能只顾着沛县这一亩三分地,男人要有野心!现在秦国在东方兵力空虚,我们趁机把泗水郡打下来。”
这仨人一拍即合,决定趁热打铁,立即动手。
这可是刘邦的第一场战斗,为了做好这次首秀,他准备得格外认真。就像一位要去面试的求职者,刘邦认真准备了简历、打扮得体。所有的武器和装备都被检查了n遍,就连马匹的饲料都被仔细地检查过了。
几天后,刘邦与樊哙、夏侯婴率领一支兵马,怀着对英雄的憧憬,向附近的胡陵(今江苏沛县龙固镇东北部、方与(今山东鱼台县西等地进发了,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决心和热情。刘邦骑在马上,仰起头来,想象自己像英雄一般纵马在城门前来回驰骋,手下的士卒们摇旗呐喊。他感觉自己的血液要沸腾了,仿佛马上就要与敌人搏斗一场,成为整个世界的英雄。
然而敌人没有给他这个表现的机会。他们来到胡陵,县令自知实力不济,紧闭城门不敢应战;他们又来到方与,也吃了闭门羹。任凭他们在城外如何叫骂,敌人就是不露面,他们想逞英雄都没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就像是一个人想要飞天遁地,但最终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
就在刘邦耀武扬威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小兵跑过来告诉他一条坏消息:“沛公啊!您赶紧回去吧,家里出大事了!”
原来就在开战的节骨眼上,刘邦的老母亲去世了。
痛失母亲的刘邦无心恋战,只能在阵前无奈地咒骂两句,便鸣金收兵回老家丰邑治丧去了。刘邦的第一次首秀就这样被他妈的死讯给叫停了。
毕竟捅了马蜂窝,刘邦公然造反的恶劣行径已经记录在案,秦朝政府当然不会放过他。很快泗水郡负责监察工作的监御史李平便盯上了这次立功的机会,他主动向泗水郡守申请剿匪的任务。
泗水郡守名叫壮,郡守大人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作为泗水郡的最高地方长官,他也有自己忌惮的人,这个人就是监御史李平。李平性情耿直,尽心尽责地负责监察工作,而他的汇报文书会不经郡守的审核直达中央,这是让郡守很头疼的事情。
当看到李平主动请缨,郡守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治一治这个冥顽不灵的家伙。于是郡守说道:“近期泗水郡内各县都不太平,我们已经派出几支军队前去平叛了。你说的那个刘邦聚众的情况我看只是普通的民众闹事,没必要兴师动众。你带些兵马过去直接把匪首抓了,既能立功,也不费气力,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于是,郡守便拨给李平一支几百人的军队去缉拿盗匪。这是一支临时从各地拼凑出来的杂牌部队,士兵是从本地征召来的民夫,这些人根本没有为秦朝卖命的动力。他们被告知这只是一次缉拿盗匪的普通行动。
李平带着这支杂牌军出发了,临近丰邑时,他们突然被一支送殡的队伍挡住了去路。这支送殡的队伍奏着丧乐,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全体素衣素服,绵延数百米。
一个老卒对李平说:“大人,死者为大,咱们要不让一让?”
御史冷笑一声道:“大,能有朝廷大?去告诉他们不要挡路,不然一起抓了。”
老卒连忙跑到队伍最前面,向送殡队伍喊话:“我们乃受朝廷之命前来捉拿盗匪,你们不要挡路,快快让开。”
然而庞大的送殡队伍没有动,秦军也无法通过,两队人马在狭窄的道路上陷入了对峙。
人群中出现了小幅骚动,乡民中有人抗议御史的做法违背人伦天理。正当李平准备命令士兵驱散人群的时候,从路两旁的田野间呼啦啦一下涌出五六百人。原来早已有人回去报信:秦军进村啦!乡民们个个手拿锄头镐耙,聚拢而来的人愈来愈多。
“你们是来捉拿我的吧?”这时,一个素衣素服的家伙从棺材旁走上前来,他正是要御史要捉拿的要犯刘邦。
刘邦依然沉浸在丧母的悲痛之中,他并不想在母亲的葬礼上开战。这两天,他似乎有些觉悟了。他开始思考生死的意义,人们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这一切有何意义。他的思考并没有得到答案,但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每一刻。人生在世,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人们奔波在追逐财富、地位的道路上,殊不知,死亡才是打败一切的武器。
看着群情激奋的乡民,刘邦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如果用自己换取丰邑的平安,那么还有什么壮举比这个更高尚呢?人们一定会记住自己这个高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