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货郎(1 / 2)

第144章 货郎

王满银进入义乌境内时,白雪已经把几百公里的山川覆盖了,南方常绿的草树被压在雪下,白里面透着青。

漂亮的飞鸽此时已经面目全非。

后座上以及后座两侧,捆扎的,全是鸡毛和一些有价值的杂货。

这是此趟远行的收获。

寒风吹拂,激起一阵阵雪雾。

雪粒被风吹动,相互摩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时有雪从路边的树上掉落下来,有的落进满银的衣领里,被身上的热气蒸腾,冒出一阵阵白烟。

路边的一丛丛毛竹,被大雪压弯了身体,但在严寒之下,还是倔强地露出了苍翠之色,待日暖雪化,仍会挺拔。

在这样的天气里,满银冒着风雪,吐着寒气,推车自行车,拖着疲惫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返程的路上。

他感觉脚已经肿了,热里透着痒,尽管如此,满银还是开心的,因为他马上就要回到他在这边的小窝了。

一想起这个,他就禁不住一阵阵开心,脑海里像过电影一般,翻腾起到这里三个多月以来的一个个场景。

来这里的路上,他还满心幻想,以为孙少杰介绍给他的是什么好工作呢。

毕竟,这里可是南方啊。

白米像是河里面的水,四处都在流淌,富人遍地,家家都做生意,早几辈子都听人念叨,耳朵里听出茧子了都。

到了之后,王主任接待了他。

找了房子,安顿了行李,最后带他来到附近的一个村子,介绍村长给他认识,以提供介绍信和担保为条件,让他跟着村里人做鸡毛换糖,学着做生意。

那时这里才秋忙刚结束不久,正是冬闲的时候,村里正在筹划日后的生计,按惯例还是出门敲糖换鸡毛。

得到供销社的担保,他们胆子大了起来,因为再也不怕人撵了。

这里做鸡毛换糖生意,都是全族一起出动,祠堂里点上大红烛,燃上一把香,而后,分发给一起出门的族亲。

祖先神位拜上三拜,默许下自己的心愿,谢过祖先保佑,这就是敲糖人出门前的“辞族”活动,几百年里不知上演了多少回,没有谁知道是始于何时。

那些心愿很简单,满银记得清楚。

“百样生意挑两肩,

一副糖担十八变;

翻山过岭到处跑,

唯求盈利好过年。”

二十几个族人里,以王满银的装备最为豪华。不但是自行车,还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自行车,粗笨却灵巧。

他们都是老生意人,只搭眼一看,就知道是专为生意人准备的好东西。

村里人虽然羡慕,但也只是羡慕而已,他们还没钱买这样的大件东西。

就这样,村里人跳着担,王满银推着车,先到苏溪,经大陈往北,过诸暨进入萧山,后直赴杭州,到达设在南星桥的北路总站,由此再去嘉兴、沪海、金陵……直到徐州终点站。

一路之上,队伍越分越少。

过年后,又从徐州返回,经金陵、杭州、富阳、桐庐、诸暨,最后回到义乌。回来的路上,队伍又越聚越多。

分分合合,时分时合。

一来一回紧赶慢赶,换鸡毛、收破烂、摆地摊……一路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敲糖路,苦和累自不待言,每笔生意成交时的欢欣与鼓舞,同样也很感动人。

王满银就在这种放弃与坚持、灰心与感动中守住了自己,并且开始享受。

哼!他不能让那个人给看扁了。

他也不信孙少杰会真的坑自己。

不就是吃苦嘛。

他王满银自二十岁就开始穿州过县做生意,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受过,什么福没享过……

最后这一条不算。

因为自从被孙少杰介绍进公社批发站,他才真正知道啥是享福。

有背景的做生意,他还是头一回。

再也不怕被人撵不说,公社里那些盯他的人,也开口喊“满银哥”了。

正因为如此,几个月以来的辛苦,才没有最终压垮他,反而成就了他。

这里的河流虽没有淌满白米,但这里人的血液里,却流淌的全是生意经。

王满银觉得,他成长了,现在的他,能打以前的那个街溜子十个!

直到这时,他也终于明白了,孙少杰让他来这里,倒究是为了什么。

鸡毛换糖?不就是货郎嘛。

他熟得很!

孙二娃想多了,想让他王满银在这里翻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满银停下来,扯出脖子里面的毛巾擦了擦汗,看向前面的小村庄。

过了这个村,就是出发时讲好的汇合地点,一座名叫八里桥的单孔石桥。

石桥横卧在溪流之上,桥两头还有几棵粗壮的古樟树,满银记得清楚。

他看了看立下汗马功劳的飞鸽。

车上还有一点姜糖,原本是想留着自己吃的。王满银不会真的苦着自己。

他现在很有钱。

去津门时,孙少杰送他的那辆车,让厂里花五百块钱买了过去,后来,厂里的人又带着他买了不少当地特产。

工厂送给孙少杰的礼物,车站分开时,差不多也全都送给了他。

带到这边后,除过一些稀罕的,其它留一些吃的外,剩余让他全给卖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