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可造之材(1 / 2)

第143章 可造之材

供销,就是供应和销售。

字面的意思。

这个时代,除事业单位,几乎个个单位都有供销科,所做的事大同小异。

但身为县级供销社的供销科,与别处不同。那就是供既是销,销既是供。

前文说了,供销社的定位之一,就是城乡交换。顾名思义,就是把城市里的工业品送往乡下,把农村的各种产出输送往城市,承担中间商的作用。

前者在城市立场上来说就是销,站在农村立场上就是供,后者依然。

而原西县供销科的作用,就是管理。

具体到目前。

所谓“供”,就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收购站,把农村的各种产出收集起来,然后经过自有渠道输送出去。

所谓“销”,就是通过分布与各公社的供销社门市部、各大队的代销网点,把来自城市的各种工业品,和农村自身的一些产出,销售出去给农民。

毋庸置疑。

若是供销社思想抛锚,屁股坐歪。

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其作用不亚于一台巨大而恐怖的抽水机。

巨量的营养会通过它,日夜不停的流向城市肌体,肥了城市,瘦了农村。

比如某行。

二十多年岁月,两合两分,博弈凶狠,但依靠那个永远不变的定位——

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供销社最终还是倔犟的坚持住了自己的立场,从一味的索取变成了服务。

成为了一个惠民的组织。

想惠民而不得法,这个时候,孙少杰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他通过理论建设,完成了思想启蒙,帮助两位大佬理顺了里面关系。

首先是应用产业链思维,在做好城乡交换的同时,重塑和改造农村产业链。

通过仓储、运输、深加工等措施,尽可能多的留利润在农村。

这样势必就会催生出农业工人,完成部分农民的身份转化,促成城镇化。

继而发展下去,就能改善农村营商环境,从而孵化并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最后,一定会是农民彻底的自己动起来,成就百业兴旺,实现欣欣向荣。

这样,农民就多了一条获取现金的途径,不是非要进城打工不可。

当然,那需要供销社完成二次进化,建立健全农村系统,成为护法神。

“菜篮子”工程,则是另一种实践。

那就是整合农村资源,通过主动服务城市创造农村就业,集聚更多财富。

有财则力强,力强则气壮。

气壮就能做更多的事,证明供销社有想法,也有能力自主完成他的使命。

如此,就能通过八十年代初期的改开窗口期,乘乡镇企业东风获得长足发展,并且保护乡镇企业不被城市蚕食。

但从孙少杰的角度看,只这些还是不够,因为供销社说到底还是企业。

它的作用是整体,比如气候之于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面效应。

具体到农民自身,还是少一种贴身关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规整的农田之外,也要有野花野草陪衬,才是一个完整的田野。

孙少杰想做的,就是为农村里百业发展提供某种保护和支持。

稍微有些判断能力的就能看出来,这是一种投资长、见效慢,吃力不讨好的事,具体来说,就是社会效益显着,经济效益一般,非智者所为。

但孙少杰来钱容易啊。

不怕这些。

只要他愿意,有供销社做靠山,还真没有人会拦、能拦的住。

这些,都是他在思考贺秀莲那醋厂未来发展的时候,想到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