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起之时(2 / 2)

宋士 浮沉的命运 4419 字 1个月前

二人年岁相当,都是半生蹉跎,郁郁不得志之人。黄纵谦和稳重,王伦古道热肠,二人都是赤诚君子,很快就成了刎劲之交。

王伦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的清香和热气一下子驱走了身上的寒冷。跟着王松久了,他也喜欢上了这种清茶饮法,果然是悠久绵长,回味无穷。

“围炉夜读,以瞻风雪。黄兄倒是雅致的很。兄弟前来,确有要事相告。”

王伦拿起桌上的报纸,瞟了几眼,不屑地说道:

“朝廷一再退让,又想和金人议和。抛弃了淮南、河南之地不说,还要卑颜屈膝。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皇位和高官厚禄,到底有谁真正爱惜过百姓!”

黄纵心中暗自感慨,这位王正道历经岁月坎坷,进入过大理寺的深狱,却依然是辛桂之性,老而弥辣。

他点点头,紧锁着眉头道:

“王兄,听说李宝带着水师,去了两淮之地。运河周围,赤地千里,沿途到处都是百姓的尸骨。光是上个月,从两淮涌到河南、两河的难民就有二三十万之多! 这么冷的天气,百姓饥寒交迫、嗷嗷待哺,真是可怜!”

王伦也是频频摇头,开口道:“黄兄,从来都是难民南下,如今却是难民北上。想不到这河东之地,竟成了一方桃源,真是可笑至极!”

“百姓到了,自然是善加安抚、救助就是。”

黄纵正色道:“相公在公文里说过,不可饿死一人,咱们放手去做就是。”

王伦苦笑道:“相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河东今年刚刚有点剩余,就要花在这些难民身上。如今金人大军西进,似要和朝廷在陕西争锋。大战在即,我是忧心忡忡啊!”

黄纵心中一惊,想不到金人真的要西进了。看来王松估计的一点没错,陕西的战事,真是一触即发了。

王松必然是从河中进陕,而河中府,自然就成了战争的前沿。

“正道兄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 金人已经进陕了?”

“川陕宣抚使张浚,派人到河北购买火炮、震天雷等火器,数量巨大,你说,这不是战争要开始的预兆吗?”

黄纵点点头,沉声道:“完颜宗弼渡江攻宋受挫,只有回军北上。完颜宗翰狼子野心,扶植刘豫伪齐,对付我两淮和京西三个战场。为解除对河东以北的威胁,金人必会集结重兵,攻取陕西。”

“然后就是孤立我军,伺机全歼了。”

王伦冷冷地道:“金人白日痴梦,愚不可及。如今我军有十余万雄兵,水师齐全,北上南下,甚至可以直攻燕云,金人如此狂妄自大,真视我忠义军为无物吗?”

时移世易,五年过去,金人不但没能消灭忠义军,反而忠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难道金人真的没有自知之明吗?

说白了,还是其民族的劫掠本色使然。总以为宋人孱弱,可以任意掠夺。

“正道兄,你还没有说你今夜前来的目的! 再说了,金人要兵进陕西,相公不可能无动于衷,总会有军令下达吧。”

王伦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黄纵,沉声道:“黄兄,这是相公的亲笔信,你看后,自然知道相公的计划。”

黄纵接过书信,打开一看,正是王松的文笔。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黄纵仔细看完了书信,抬起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相公让我通知张宪和河东的忠义军将,调集四万大军,总计六万大军进攻陕西,打金人一个措手不及。”

“六万大军,几近忠义军半数!”

王伦也是一惊,咂舌道:“这怕是自靖康以来,一场足以震古烁今、决定两国国运的大战了!”

黄纵摇摇头道:“相公未雨绸缪,安排愚兄在河中府镇守,果然是有先见之明啊。”

“相公从来都是算无遗策,这一次又是预料先机。看来,陕西一战在所难免啊!”

大战来临,二人心里都是七上八下,沉默不语。

若是陕西真有这么一场大战,若是忠义军大胜而归,金人必然元气大伤,宋金之间的实力对比会骤然改变。

若是败了,忠义军或许就是灭顶之灾,两河又要恢复旧状。

“正道兄,你说金人倾国而来,忠义军能取胜吗?”

良久,黄佐才抬起头来,脸上阴晴不定。

“黄兄,我也是不知,一切各安天命吧。”

二人都是眉头紧皱,神色凝重。一场举国大战,一触即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