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之变(1 / 2)

朝会结束之后,刘赫特意将钱理等几人,都留在宫中,一同用了午膳,随后又齐聚偏殿议事。

“今日之事,众卿配合极佳,深得朕心。此事若不能善加解决,只怕这满朝的文武,大半都不会善罢甘休了。”

刘赫夸赞道。

钱理说道:“陛下过誉了,臣等久受陛下提拔之恩,陛下但有所命,岂敢不效之以死乎?何况陛下此举,于国于民,皆有大利,朝中这些大臣,为一己之私,废国家大事,于情于理于法,臣等都不可坐视不理。”

“不错,这些家伙,原以为他们比陈纪之流要明白事理些。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所不同者,无非选择而已。陈纪等人选择了袁氏,他们选择了陛下,然而也只不过想借陛下之手,达成自己之利。”

孟建语气有些忿忿不平。他们跟随刘赫多年,而且是出生入死,荣辱与共,彼此的情谊与信任,自然远非那些朝臣可比。

刘赫见他们如此,心中愈发欣慰。

“看来这朝廷之事,终究还是要仰仗众卿。”

众人闻言,大为动容,不过荀彧却说道:“陛下对臣等之信任,臣等感佩莫名。然而众臣虽然多有私心,但比之当初陈纪等人而言,至少还是心向汉室,没有叛逆之心。陛下还需以仁德教导之,以权谋利用之,方是圣君之像。”

“我看倒没这个必要。”孟建说道。

“那些大臣,口口声声一个万民,一个祖制,一个圣人,动不动就拿这些大话来压陛下,既无人臣之节,也无治国之才,否则陛下何至于如此劳累?”

他这话虽然有些过激,可是听得石韬、赵瑾等几人暗暗点头,只有钱理和二荀,默不作声。

待他说完之后,钱理劝说了一句:“公威不可在陛下面前,肆意点评朝臣。”

经他一提醒,孟建才发现自己有些口不择言了,慌忙请罪。

刘赫摆了摆手:“诶,公威也是一时气愤,何罪之有?不过这些大臣,虽然比不得诸位爱卿这般公忠体国,然大体还算是个忠臣,又对朕有拥立之功,在朝野上下,也是盘根错节,朕还是要多多依仗的。”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

刘赫看向荀彧:“如今业已开春,天气渐暖,想来不久之后,当会有诸侯陆续来洛阳,行人臣朝贺新君之礼,此事就要有劳文若多多操心了。”

荀彧起身行礼:“臣遵旨。”

紧跟着,他话音一转:“不过,如今事情有变,臣以为,计划也当一变。”

刘赫有些疑惑:“文若所指的是……”

荀彧说道:“如今,刘焉自立为帝,试图与陛下分庭抗礼。益州虽弱,然而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我军固然势大,可要剿灭刘焉,一时之间,怕也极难。”

刘赫闻言,也深有同感:“嗯,此事朕也有所预料。纵然倾举国之兵,只怕也非一日之功。”

“这便是了。”荀彧说道:“刘焉昭告天下,叱责陛下对曾在洛阳拥立陛下的朝臣,行不义之事。此言虽属子虚,然天下之人,不知真相者,十占其九,难免有被其蛊惑之人。如今众诸侯来京朝贺,他们都是对陛下较为忠心之臣,若是依照最初计策,将他们留在洛阳,派可信之人,接管其地,则必为刘焉所趁,借此污蔑陛下,对这些忠臣暗加伤害,谋夺其城池。”

崔钧说道:“文若之意是,这会影响了天下民心,使有些不明真相之徒,认为陛下果真是不仁不义的残暴之君?”

荀彧摇了摇头:“这只是其一。他若如此散播谣言,其中关键之处,便在于四方诸侯,尤其是那些本就立场不定的诸侯。他们拥兵自重,不敢与朝廷作对,却又怕投靠朝廷之后,反为所害。若是让他们得见那些来洛阳朝贺之人,无一回归各自领地,再加上刘焉多加蛊惑撺掇,最终下决心反叛朝廷,与刘焉狼狈为奸者,必然有之,则于陛下大大不利。”

“唔……确是此理。经你这一说,朕倒是想到了,只怕那幕后怂恿刘焉称帝之人,怕也是怀抱此心,就等着朕走出这一步,他们便可为反叛于朕,找出名正言顺之理由。”

“陛下明鉴,正是如此。”

“那以文若之见,该当如何处置?”刘赫问道。

“以臣愚见,这些诸侯来洛阳之后,当好生招待,加以封赏赐爵,随后陛下亲自送他们出城,各回本地。不过,可各派人前往,加以辅佐。这些人能亲至洛阳,自是忠于陛下者,可其手下,却未必个个如是。”

“陛下派亲信与其一同回到领地之后,可对其麾下文武,慢慢调查,提拔忠臣,排除奸佞。随后,待陛下需要之时,在各地高举旗帜,为朝廷所用,如此,即可达成陛下之目的,又可令刘焉无话可说,还能将这些诸侯,布为暗棋,以待日后出奇效。”

“另外,诸侯来洛阳途中,难保不会有刘焉所派之人,暗中加害,以图污蔑陛下。所以,臣以为,陛下当派遣得力之人,暗中保护,如此既可以避免其人被害,又可进一步收拢这几位诸侯之心。”

钱理等几人一听,纷纷露出敬佩之色。他们对荀彧也是多有耳闻,却少见面,都说在陛下身边三大谋士之中,隐隐有以荀彧为首之像,所以陛下才委任他做了尚书令,如今看来,果然是见识广博,思虑周密。

刘赫稍加思量之后,斩钉截铁道:“好,就这么办。路途近的,不经过其他诸侯领地的,朕派大将领兵接应。路途远的,或需路过其他诸侯领地者,朕自命飞鹰卫前往便是。”

多日之后,凉州,张掖郡某处,一座巨大的府邸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