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队队的兵马来到了长安,送来了漠北与西域的消息。
这些军报送入还在养病的皇帝案前,顾不上现在的病情,李世民咳嗽着召见了房玄龄,尉迟恭,长孙无忌,李孝恭到兴庆殿议事。
李承乾也被召见,作为太子在殿内旁听。
而后父皇将军报交给几人,吐蕃集结了二十万兵马在青海以北,似乎有异动。
欲谷设的消息也送到了,这个于贞观十一年西逃的人终于是有了消息,他又重整了兵马,在伊犁河北岸与咥利失可汗对峙,分东西对立,双方短暂地平稳相处,并且各自蓄养兵马。
这场战争决定了谁会是西域的主人,李承乾看完了这份军报,交给了一旁的舅舅。
大唐不在意欲谷设与咥利失可汗谁会成为伊犁河的主人。
大唐意在扫平西域,扫平天山,那么他们两个西突厥的霸主都不能成为将来的主人。
只希望他们两个南北交锋的可汗在作战的时候少死一些人,能够给未来的发展都留下人口。
李承乾接过皇叔递来的奏章。
李孝恭道:“这漠北终究是成了祸患。”
漠北有个叫薛延陀部落,在那里有一个真珠可汗,当年颉利战败之后,漠北就开始吞并颉利的领地。
这也是阿史那杜尔一直以来记怀的事,贞观十年前后,阿史那杜尔几次带着族人攻打漠北,都败下阵来,现在他还想着这件事,期望有朝一日能够打回去。
看着军报上说的,真珠可汗在颉利的故地建设了牙帐,手中兵马有二十万,他还有两个儿子,分别统领草原南北。
房玄龄看完了奏报道:“伊犁河南北的事尚且不足论,漠北可先分化之,现吐蕃虎视眈眈,颇有进取之意。”
尉迟恭默不作声地向陛下递了一份名册。
贞观十二年这才刚刚开始就被蒙上了战争的一片阴云。
长孙无忌道:“陛下,吐蕃声称二十万之众,但如今按冯德遐的奏报来看该只有十万之众。”
李孝恭道:“说十万是有多的,五六万足矣,如今松州有牛进达驻守,他们不见得敢攻打松州。”
李承乾安静地站在一旁,拿过太监的水壶,亲自给父皇倒上一碗热水。
热水入茶碗中,注意到桌上的名册,这份名册上写着两个字,是百骑。
一列列名字上都写着不良人,挑选了不良人入军中。
李承乾倒上茶水,继续揣手站在一旁,父皇终究是建设了百骑,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曰:百骑。
乃大唐禁军之一,直属皇帝。
而百骑自建立以来在李唐的历史上就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禁军。
听父皇与他们继续议论着,最后得出了结论,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分别为漠北的小可汗,让其内部先出现毛病。
命尉迟恭派出人手进入漠北,查探情况,如有必要,让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先打起来。
李世民写了旨意斥责真珠可汗在颉利故地驻扎牙帐的行为。
至于伊犁河两岸的事暂且搁置,张士贵的大军深入西域是为了安西都护府,在此之前并不会插手欲谷设与咥利失的恩怨。
几道旨意接连送出兴庆殿,见父皇又咳嗽了,李承乾伸手拍着父皇的后背,道:“还请父皇注意休息。”
“怎么?”李世民的咳嗽平复后又道:“这些事你也能安排。”
李承乾微笑道:“父皇雄才大略,儿臣尽力学,那位叫冯德遐的使者如今还在吐蕃?”
李世民道:“嗯。”
“看来吐蕃的高原也不是不能克服。”再看着众人纷纷走出兴庆殿,李承乾又道:“儿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润口点头。
离开兴庆殿,李承乾注意到站在殿外的舅舅,道:“吐谷浑已被大唐拿下,松赞干布还敢进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胆量很大的人。”
长孙无忌道:“边关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还请殿下放心。”
李承乾点头道:“孤自然是放心的。”
这些天主持朝政,下了早朝就来中书省处理政事,写了一卷书信交给一旁的于志宁叮嘱道:“将这卷书信交给李震。”
“喏。”于志宁得信,脚步匆匆离开。
父皇拿了不良人少年一百人,建设百骑,大唐的禁军又多了一支。
这些天父皇时常去看这支百骑禁军,甚至还有尉迟恭将军训练。
处理完早朝,李承乾来到皇宫北侧,这里原本是要给爷爷修建夏宫的地方,现在被父皇用来训练百骑。
穿着甲胄的士兵骑着战马在沙地上奔走着,他们但凡有动作不对,或者有偷懒,就会将领挥动鞭子打在这些少年人的身上。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
得到父皇的准许,李承乾走到边上,居高临下看着一个个苦练的不良人少年。
“这些人与军中的勋贵子弟不同。”
李承乾颔首道:“儿臣明白,他们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会好好珍惜,越是活得不容易的人,越是不容小觑。”
李世民颔首道:“怎么?你的右率严苛还是朕的百骑严苛?”
“父皇心中是清楚的,从太子右率开始建立,就不是儿臣能够控制的,就连人员的选择都是父皇安排的。”
李世民继续道:“当初你怎么不向朕讨要掌管右率人选之权。”
李承乾揣手神色凝重了些许。
李世民双手背负,笑呵呵道:“怎么?现在想起来后悔了?”
李承乾又摇头道:“父皇说笑了,有些权力儿臣可以争取,就算现在不给,将来有朝一日,父皇也会主动交给儿臣的。”
“有朝一日?”李世民龇牙笑着,道:“朕也希望有朝一日,朕的太子也能这么痛快地与朕说这些话。”
李承乾递上一份奏章,道:“洛阳的崇文馆建设好了,现在有学子五百人,其中一百人是从长安的崇文馆调去的,特地来与父皇说一声。”
李世民拿过奏章,依旧没看,还是双手背负的姿态。
“儿臣告退。”
“嗯。”
李世民看着校场背对着这个儿子,似乎是越走越远了,没有回头去看而是问道:“他走远了?”
一旁的老太监回道:“太子殿下走下城楼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
等下面的百骑重新列队站好,尉迟恭走上城楼禀报道:“陛下,今日的操练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