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高昌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两汉时,这里是匈奴与汉帝国争霸的重要战场;魏晋时,这里是西北众多割据争权的必争之地;南北朝时,这里建立了多个以汉人为统治主体的高昌国;唐初,最后一个高昌王国麹氏高昌被唐朝灭掉,此后这里曾一度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中心;唐中后期有被回鹘人占领,建立了高昌回鹘国,一直延续到元朝末年;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开始隶属于中央王朝。
在这座高昌故城中,没有向导,没有讲解员,我独自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废墟里,游荡漫步,只能拿起手机,依靠度娘,给自己提供更多,有关这座故城的历史变迁过往。
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初学记》卷八引顾野三《舆地志》。继之又先后为河西走廊的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
442年,北凉残余势力在沮渠无讳率领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权。
45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
46年,柔然人杀北凉王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周书-高昌传》。
此后张、马、麴氏在高昌相继称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499-64。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麴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朝觐,并娶隋朝华容公主为妻。
64年,唐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统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县。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国户籍档案统计,当时有人口三万七千。
八世纪末以后,吐蕃人曾一度占据了高昌。
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其疆域最盛时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此外还统有分布在罗布淖一带的众熨及其它一些别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吐鲁番盆地。
129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
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坚持“仍旧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区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属于元朝的回鹘高昌国。
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后来亦都护(高昌王号火赤哈尔的斤终于战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战争中。这场战火延续四十余年之久,高昌城在战乱中被毁。
元延佑三年至五年(1316-1318,受元仁宗册封,继承高王位的火赤哈尔的斤的儿子,纽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领兵火州,复立畏兀儿城池”(《元史·巴而术阿尔忒的斤传》。
由于高昌城在战火中毁坏过甚,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旧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
元朝统治瓦解后,火洲部割据处称“地面”,故《明史》称:“火州……东有荒城,即高昌国都”。
实地考察,证之文献资料,高昌郡时期,高昌城已经有了现存的内城。外城墙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文书中有“北坊中城”、“东南坊”、“西南坊”等记载。
说明当时此城已经有中、外之分,东、南、西、北之别。见于文书中的城门有青阳门、建阳门、玄德门、武城门、金章门、金福门等。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西州图经》中记:“圣人塔,在子城东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
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遂迁移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内又曾大兴土木。
如今,当年丝路上的繁华都市已化为一片废墟。但当我行走在废石乔木、残垣断壁之间,却能感受到一种魔力,如余秋雨在《废墟》中所写到的那样:“废墟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古人常的“黍离之悲”,可能就是这种天人交合的魔力吧!
来到高昌故城,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就是一个风化的古城吗?对,东疆虽没有自然的风光,但它的人文景观,还是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了解西域文化!如不是新疆的特殊气候,就连这片残垣断壁都无法见证。
这里是最直接的感受到西域,感受丝绸之路的遗址,你从这些断壁残垣中能够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繁华,西域的繁华。
从此它只剩下了唯一的价值——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