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第四章

上岸,走进印斯茅斯镇。

水手们很快各自散开。

以金发男的话来说,大伙在海上捕鱼半个多月了,都是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人团聚。

金发男临走前为两位客人指了路。

小镇有且仅有一所旅店,由老罗宾森夫妇经营。从港口往南走,大约二十分钟就能到。

外来者都在那里暂住,旅店代卖服装与短住所需的生活用品。款式不多,无法挑挑拣拣。

夏洛克与柯莎猝不及防地被弄上船,除了随身物品,没有其他的行李。

清点物资。

夏洛克带了放大镜一只、烟盒内的三支烟、匕首一把与面值一英镑的硬币。

“您的三件物品之后很可能有用,还是用我的扇子来抵账付款。”

柯莎在走出客舱前取下了奢华项链,绕圈系到左腿脚踝上。

至今不清楚两人是怎么上船,水手们是否清楚记得他们之前的装扮。暂时没有在水手们的眼中看到贪婪,但进入小镇时还是别太招摇显眼。

比起闪瞎人眼的项链,仿古折扇能抵一些钱却又低调许多。

柯莎取下折扇的吊坠,二话不说准备将贝母为骨的折扇抵作两人的住宿与物品购买费。

夏洛克:“谢谢。”

真诚道谢,而这感觉新奇又微妙。

第一次有母亲以外的女士为他买单,好像真的应了水手们认定的穷小子拐带富家女的私奔剧情。

奇异感一闪而逝。

当踏入印斯茅斯,警戒与好奇占据大脑高地,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揭开来此的谜团。

两人没有匆匆前往旅店。放缓脚步,沿途观察起小镇。

第一感觉是镇上房屋建造得很整齐。

屋舍有大有小,但高度基本相同,建筑风格也趋于一致。目力所及的建筑外墙都是同一种颜色,使用淡黄色砖块砌成。

在阳光照耀下,砖石被风吹雨淋的斑驳印记也成了时光赐予的悠远岁月感。

置身建筑群,整个人被温暖宜人的暖色调包围。

途径所看到的院落或干净整洁或生机勃勃,没有一间混乱破落。

所有房子的屋顶更被镀上一层柔和金光,不由让人倍感惬意,感叹这里适合安度余生。

一路经过,发现多数家庭有渔网,或正在晾晒,或闲挂在屋外。

水手们没特意说起小镇居民的主要谋生方式。

这会从小镇家庭拥有的渔网数量来看,渔夫很可能是镇上的主体职业。

柯莎不时望见有孩子从窗口探头探脑。

当她与孩子们视线相触时,或见对方害羞低头,或见对方面露好奇,或笑着欢迎,没有任何人摆出嫌弃或厌恶。

通过玻璃窗,也能看到沿途住宅里的大人。

恰如之前金发水手说的,但凡能听到的或看到的家庭生活场景无不和睦。

仿佛验证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往往相似。

眼下接近午餐时间。

小镇炊烟袅袅,饭菜的香气渐渐散入街巷,显得小镇颇具烟火气息,更舒适宜居。

“阿嚏。”

夏洛克没能忍住,匆忙用手帕遮掩后,打了一个喷嚏。

“抱歉,我的鼻子比较敏感。走入小镇像是抵达乌托邦,但这里空气中的鱼腥味实在太重了。”

“上帝保佑您。”

柯莎礼仪性回应了一句,并不在意这种正常生理反应。

等一下,打喷嚏真的正常吗?

应该问自己对鱼腥味没有反应是正常的吗?

柯莎深呼吸,确实有一股鱼腥气掺杂在饭菜香中。

对她而言,鱼腥味却远没到刺激鼻腔的地步。究竟是同行者太敏感,还是她的感官失控了?

立刻问:“西格森先生,您感觉鱼腥气很重,重到了哪一种程度?”

夏洛克当即察觉异样。

十二个小时让人从英国抵达美国,不符合如今的科技水平。

既然已经遇上这样的诡异事件,身体再发生不可控地变化反而正常了。

他尽力如实描述:“假设您接触过鲱鱼罐头,一般人打开罐子感受的臭味冲击是1,我能感觉到5。

印斯茅斯小镇散发的鱼腥味,它浓郁到仿佛让我在装满腌制鲱鱼的浴缸里泡澡。”

环视四周,沿街屋舍能看到半数人家晾晒着鱼干食品。

这是一个处处充斥渔业痕迹的小镇,但鱼腥味的浓度着实超标了。

夏洛克反问:“您的感觉呢?”

柯莎也如实回答:“我嗅到了鱼腥味,但它比镇民们做菜的香味要淡一些。”

两人都脚步一顿。

双方对气味浓烈的感知程度相差太大,这点绝对不正常。

柯莎想到手上消失的薄茧。

被弄到这个诡异的地方之后,自己是不是被叠加了名为「弱化」的debuff?

这个标签却有说不通的地方。

她侧移两步,凑近“西格森先生”肩头嗅了嗅,依旧能在杂乱气息里辨析出他身上的烟草味。

夏洛克没动,很清楚对方在判断两人之间是谁的嗅觉出了问题。

此刻,绝对没有认为“凯西小姐”的举动有点可爱,绝对没有脑补一只神秘狞猫在他的肩头蹭了蹭。

柯莎很快退回社交距离。

有一说一,“我觉得我的嗅觉总体正常。如果说饭菜香的浓度是5,您身上的烟草味就是1。您觉得呢?”

夏洛克:“以这样的浓淡指标,对我来说,饭菜香是7,您的香水味是2,而鱼腥味逼近100。”

柯莎:“换句话说,我们对多数味道的感知不变,但鱼腥味是例外。”

夏洛克指出:“鱼腥味很可能说明了某种异常,与我们被弄到这里的起因相关。”

至于对鱼腥味为什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那还有待继续观察。

说话间,旅店出现在视野范围内。

与镇上其他房屋的建筑造型相似,它从外表看是一栋普通民居。

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仅写了「旅店」一词,没有前缀或后缀。

隔壁书店的招牌风格可谓一模一样,没写店名,只挂了「书店」牌子。

“为什么这样起名?”

书店老板对于外来者的疑问,想也不想地回答:

“因为镇上就一家书店,大家都是知道是说哪里,隔壁的旅店也一样。”

一个不出乎意料的回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