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着众人入座后,朱棣身边便多了一道与他平起平坐的身影。
“六七万人,若是好好开垦一些高地,想要自给自足并不是问题。”
不过自家好大哥也不是傻子,所以想要把自己册封到北洲去。
“儿臣携诸王子、王孙、公主祝贺父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千秋万岁……”
与后世世界各国担心的一样,中原王朝由于人口占比世界极高,故此一旦中原王朝率先展开工业化,那世界上大部分资源都将会被中原王朝所占据。
朱祁钺好奇,有时候便站在门口驻足观望。
“是……”朱瞻圻心情忐忑的走入了偏殿之中,果然见到了依靠油灯修改奏疏的自家父亲。
其余同学劝导这两人,两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多时便勾肩搭背的随大流向学校外走去了。
朱瞻壑与朱瞻圻见朱高煦走出,纷纷起身要迎接他。
朱祁钺佯装悲伤,这让朱瞻圻挂不下脸来。
故此,北京的外城墙对于大明朝来说,形同鸡肋。
自北京前往大明宫,这一路上的许多事情都让返回北京的朱瞻圻感到了变化。
明明都是他的儿子,为何差距就那么大……
朱高煦带着众人行礼作揖,朱棣也摆手道:
“行了,我这个年纪已经不错了,千秋万岁都是骗人的。”
当然,他并没有老老实实一年级一年级的读书,而是不断跳级来到了如今的五年级。
朱瞻壔闻言倍觉憋屈,脸上涨红一片。
“嗯,五军都督府会再调拨五千六百新卒给你,名为彭城卫。”
在他的目光下,他这位敢百骑冲阵的骁勇宋王,此刻竟然如孩童般,好似等待训诫。
两人年龄相仿,而朱祁钺自漠北随朱棣返回后,便主动来到了小学中学习。
“如果您选的是我……”
朱瞻圻的母亲张贵妃为他夹菜,朱高煦颔首便吃下。
尽管已经在宫中吃过了,但一个时辰的赶路已经让不少人消化一空,现在又有了些许胃口。
简单吩咐过后,朱高煦也入座从郭琰手中接过了碗筷。
虽然很困难,但他需要在就藩之前搜罗一批能为自己也研究制造这些科技产物的人才。
“哼!”冷哼一声,朱瞻圻不再想其它,而是想着如何为自己谋得利益最大化。
一个熟悉的身影投入了朱棣的怀抱,他不用想便伸出手拍了拍那熟悉的后背。
“自己这个大侄子,不简单……”
朱棣突然开口说着,朱高煦闻言没有拒绝,而是点头道:“我让圻儿和钺儿跟随你去吧。”
在两千锦衣卫开道,五千吉林卫拱卫,八百西厂力士断后的漫长队伍开始起驾后,皇城及内城街道上的百姓们纷纷开始避让。
两个时辰后,随着夜色渐渐暗淡下来,朱棣也高兴的在殿上与儿孙们玩起了游戏。
在他的唱声中,妃嫔王子及公主们纷纷落座,能坐在主位的只有皇后郭琰和作为贵妃的张贵妃。
“嘭!”
“太爷爷!”
然而在他的目光下,那偏殿忽的走出了一道身影,而朱瞻圻也连忙收回了目光。
由于除夕这一日主要是在上午公布毕业成绩,而后就是大扫除并放假,故此一切做完后,时间也不过才正午罢了。
其中,朱祁钺、朱祁镛、朱祁镐是朱瞻壑的子嗣,除了朱祁钺十二岁外,其余两个孩子分别五岁和四岁,至于六岁的朱祁铄则是朱瞻圻的孩子。
与他不同,他还在扭扭捏捏时,朱祁钺却已经从主家手中接过工具,开始一下又一下的敲打糍粑了。
朱瞻圻不紧不慢说着,朱祁钺也道:“修好了就要走了吗?”
除了惊人的体量,廉洁快速的行政效率,其次便是被自家父亲聚拢到一起进行研究的太学。
朱棣调侃着朱祁钺拥抱自己的力道,朱祁钺则是咧着大白牙傻笑。
“准备的差不多,明年冬月就出发前往东洲就藩吧。”
“都不用多礼了,这是珺儿吧,长得甚可爱。”
“小孩子不懂事,别与他一般见识。”朱瞻壑笑着拍拍朱祁钺的后背,不断打着圆场。
相较于孩童所见到的太平安康,身为大明王朝的主人,朱高煦却正在为王朝未来的道路而布局。
换了杯子一饮而尽,朱瞻圻心里有些心寒。
朱瞻圻目光不甘心的越过窗户,投向了前方的那辆大辂。
反应过来后,朱瞻圻看向自家大侄子,果然瞧见了自家大侄子那戏谑的目光。
除此之外,便是漆黑的官道让他感到有些陌生。
大明一旦抬头,锅中的肉便都是大明的了。
至于自家父亲把自己改封东洲的事情,他从下面的人口中了解到了东洲的情况,很快便知道了自家父亲的想法。
朱瞻圻正准备说些什么,却不想乾清宫门外响起了唱礼声。
“大哥……”
“宋王府和靖海城那边也就四五个月时间了,不过召你来不是催促你就藩,而是要与你说说就藩前后的事情。”
“父亲……”
尽管朱棣每年都调拨大明宫的钱粮修建武当山、大报恩寺,但他只是为了祭奠亡妻,而非追求长生。
只是几下,朱祁钺便暗自咋舌,却是没想到简单的打糍粑居然能还有那么多道理和技术可言。
朱高煦放下了手中朱笔,抬起目光投向朱瞻圻。
期间,便是连朱瞻壑带着朱祁钺等人前来,他也不曾抬头欢迎,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学校外,那令人充满期待的鞭炮声响开始作响。
在朱高煦的带领下,他们前往了长寿宫。
朱高煦与他坐在一起,旁边还站着一个随时等候侍奉的朱祁钺。
虽然这么做有些劳师动众,但作为皇家而言,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
哪怕是群臣得以沐休的除夕,朱高煦依旧在乾清宫中对王回所奏的改革奏疏进行修改。
自家父亲想要让自己为大明朝在东洲开疆拓土,同时受制于东洲宣慰司。
朱瞻圻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喝着酒,看着自家爷爷和弟弟妹妹玩闹的画面,没有说什么。
当下的北京没有外城墙,这是因为朱高煦足够的自信。
“百姓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六部的人会好好管理,城防也是一样。”
朱瞻圻询问为自己驾车的武官,武官也看了一眼后回答道:“听闻是沥青,太学刚刚研究出来不到一年。”
“二叔若是再过几个月就走了,那俺可怎么办啊……”
朱高煦很有耐心的回答着朱棣所询问的那些问题。
除此之外,还能落座的便是朱瞻壑、沐氏,朱瞻圻、傅氏,以及朱祁钺、朱祁镛、朱祁镐、朱祁铄八人。
“好小子,你这下差点没把太爷爷送走。”
“这般年纪,还要如此劳累自己吗?”
“老二,父亲叫你入殿,有事要与伱说。”
主家笑着为他们炸了两个脸一般大小的糍粑,随后便将他们送出了院子。
与郭琰所说的差不多,随着饭菜上桌,朱高煦也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将其放好后才走出了养心殿。
作为王朝的宋王,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大明朝的强大所在。
“传膳!”
用力太大,一会儿手臂就没劲了,用力太小,糍粑的粘稠又表现不出来。
毕竟这个时代的医疗情况摆在这里,尽管朱高煦已经对大明的医疗做出了巨大的提升,但却没达到可以治疗大部分疾病的程度。
在油灯的灯光下,他似乎老了许多,带了几分迟暮。
“传膳吧,等膳食上来了,陛下自然会出来的。”
民粹崛起后,随着文明不断进化,对平民屠戮的事情会越来越遭受争议,更不要提屠戮自己人了。
故此能入主桌的,算上朱高煦也就九个人罢了。
哪怕现在还是白天,却也有孩童在街上放着烟火,哪怕什么都看不到,却也阻挡不了他们。
“主家,俺想来试试!”
他眉头紧皱,坐在养心殿内时而动笔,时而顿笔思考。
酒过三巡,朱棣话也愈来愈多,但对此朱高煦没有不耐烦,反而享受其中。
他起身走到朱瞻壑身旁作揖行礼,朱瞻壑则是笑容平和道:“进去吧。”
“皇后殿下千岁……”
只有饭菜上桌必须要吃的时候,他才会舍得放下自己手上的奏疏,前来与这一大家子吃饭。
“太爷爷千秋万岁……”
他毕恭毕敬的作揖应下,而后见自家父亲没有什么吩咐,这才缓缓退出了偏殿。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良久之后偏殿内传出一声叹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