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主动找千里马的伯乐(1 / 2)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墨诚的情况一天好似一天,季秋诚也比以往更加的忙碌,阿亮也忙的脚不沾地。

通过大赛,易存更看清了蒋笑楠的品质和聪明才智。之所以跟着马修尔做助理时出不来,很大程度上是语言障碍。以及与蒋笑楠自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久久未能开悟有关。易存的到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蒋笑楠在这个行业的僵局。也彻底的改变了他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轨迹。蒋笑楠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就是一个助理工程师,从来没敢想过别的。

易存的导师,大学期间,特意强化易存对德国该行业的认识。易存也明白德国彼时在全球,几乎是当之无愧的机械最强国。除了必学的英语,易存对于德语所下功夫,和本职专业相差无几。

在原单位不知道何时出头,苦闷不堪的日子里,易存并没有消极。更加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也通过那些考察团带回德语资料,强化了自己的德语和专业知识。

一个很有见地的校友,空降到易存所在的企业。可是当时易存的单位已是积重难返,自己的那个校友有思想有见地,还有有背景。匆匆一来一过,被调入了一个军工企业。

临走前,他建议易存“你可以试着翻译出来这些资料的小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行文,把它呈现出来,这样对你的好处不可估量。我抽空把我和其他同学,在德国企业考察学习时,带回的那部分也给你寄过来,感觉比你这个更丰富完整些。你就都翻译出来吧,我要将来用的着的时候,你把中文版的给我来一份儿。”校友说到做到,走后的一个月内将这些资料寄了过来。

加上易存原有的资料,整整四个大箱子装。易存就这样一天天的除了工作,就是翻译这些资料。和马修尔交接的过程中,这些资料的翻译,给易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马修尔临走时遗憾的说“看来我是真该回去了,我知道的,你也都知道,我没有什么能教你的。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你们国家这个行业有你这样的人才,我们国家很快就会被赶超。”马修尔走时给易存留下了自己视为珍宝的《资本论》全卷,他说他的偶像是马克思。

蒋笑楠成为了这些知识的最终受益者。易存发现他的潜质后,有意的给予他机会。而蒋笑楠本人,也如当初的易存一样,像一块儿干海绵那样,拼命的吸收易存传授给他的知识。

刚开始蒋笑楠还觉得自己较易存大了六七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会请教老胡和老贾,但是从来都拉不下脸去请教易存。易存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确实理解蒋笑楠毕业多年,却未能真正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的尴尬。所以从进厂第三个月起,易存会今天一个小册子,明天一个小册子的要求蒋笑楠必须掌握。

等有一天蒋笑楠突然发现,这些小册子连贯在一起很系统。也几乎和自己每天的工作,有必然的联系。而自己日常工作的要点和难点,也几乎会在第二天易存给自己的新册子上出现。并且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利弊分析。有的时候自己的工作中还未出现,但是小册子上,就已经有难点要点的体现。而不出意外的,第二天自己的工作中,确实出现了这些问题。

蒋笑楠不是傻子,两个月后意识到易存,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传授他专业知识。也从意识到这些开始,蒋笑楠也没有再顾忌年龄的问题。彻底的放下心里的芥蒂,跟着易存认真的学习和工作。蒋笑楠没有美术方面的天赋,易存也用了实用简单的方法教他如何做。画直线,画圆。以至于蒋笑楠养成了不能闲着,一闲下来就想拿笔画直线和画圆的习惯。

可也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关系,俩人除了工作,在生活方面的交流为零的情况下。纯工作性质的交往,日后也成为了旁人攻讦易存的把柄。当然这个所谓的把柄提供者,是易存和季秋诚、老廖,亲自请回来的那一个个好师兄们。

几个月时间里,易存和季秋诚的关系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转变。当然这只是季秋诚单方面看来。带来这个转变的契机,就是易存的那些师兄弟们。还有她的这些师兄弟们,自己带过来的那部分操作工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不仅仅只是一个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表面现象。夏宏伟这个天天和人心打交道的大拿,在易存的师兄弟们给墨诚捅完篓子后。不止一次的和老廖、阿亮分享他的观点。

易存的这些师兄弟都是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在他们原来的工作单位,除了他们共同的师傅,个个都是大拿级别的人。可是到了这里,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或者说他们那个企业的后两年时间,也逐渐消磨了他们的意志,改变了他们的心性吧。易存后来就是这么理解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