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股票(1 / 1)

卷一前言:蝴蝶效应---有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或事件却能引发旁观者人生轨迹的巨大转折。

“金樽邀明月,银灰神宇绝。寒宫飞天越,娥皇泣圆缺。忽复狂风虐,沉醉尚不觉。倾颓笼城阙,魂殇浮云约。”就读于魔都某大学的工科生阿彧望着自创的五言诗,从踏进学校开始业余时间通读红楼梦的他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在毕业之前要自创一首类似曹雪芹风格的诗并把它镶嵌进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所缺的中秋诗中去。如今心愿已了、不禁沾沾自喜。

说起痴迷《红楼梦》的渊源,还得追溯到阿彧的身世。他的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所以打小阿彧也对文学有着非凡的爱好。家里有个很大的老式书柜,里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古今中外各色书籍。小学时代阿彧只挑其中的武侠类小说翻看;等到进入初中后,就开始涉足各类文学作品了。

从初中开始,阿彧的语文成绩就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经常得高分,此后也时常参加一些语文竞赛。随后阿彧考入了县重点高中,也就在那年暑假,阿彧注意到了书橱里的《红楼梦》简评,然后立即就被书中偶有引用的原文所深深吸引:其言辞之优美简直闻所未闻。或许是怕完整版的《红楼梦》里面存在一些“少儿不宜”的情节,因此直到阿彧读完高中,都没在家里发现12回的《红楼梦》版本。

但这个遗憾很快就被打破了。高二刚开学不久,阿彧就在隔壁寝室(高中是住读的的同学手中意外发现了整套《红楼梦》。于是就跟该同学打了招呼,请他看完后借来一读,同学很爽快地答应了。

阿彧终于如愿以偿地首次拜读了完整版的《红楼梦》,再一次被其堪称完美的文笔所折服。后来因忙于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阿彧只得暂时放下一应杂念,专注于主科学业。

等到顺利考入大学之后,相对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阿彧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研究《红楼梦》。为此,他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几乎所有书籍都是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以及相关评论文集。曹雪芹编撰《石头记》时期经历了一波三折,后四十回“遗失无考”,由于牵涉到雍正、乾隆两朝的宠臣怡亲王弘晓,最终也不了了之。但也正是因为有此悬念,反倒让“残缺”的《红楼梦》成为公认的文学巅峰独一份并且还为此催生了“红学家”这类以考究后四十回的补遗或针对原著以及作者等等各类争议的身份职业。

阿彧也曾一度纠结于各类版本的原著,也想探究后四十回遗稿去向,毕竟高鹗的续作水平与原作者相差甚远(阿彧个人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成果将在以后慢慢详述,因为在那时他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更充足了。但是一桩意外的偶遇和闲聊却改变了阿彧的文学偏好并且还自此改变了了他此前朦胧规划的未来职业生涯。

从大三也就是1993年1月开始,阿彧总是在自己喜欢坐的最后一排的位置上遇到一位上课老是迟到的留过一级的张同学,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发现了该同学的一个秘密:他正在做股票,手上已经有2万2的股票市值了,初始投入资金是1万元。这让阿彧及其震惊:真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平素沉默寡言并且成绩非常一般毫不起眼的木讷同学居然已经大赚了一笔,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而且别看他平时习惯了默不作声,但是跟阿彧聊起股票来立即打开了话匣子、说的头头是道。

在张同学的影响下,阿彧很快就开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东账户卡,然后把推销所得的5元存了进去,并且精挑细选了上柴股份,然后平生第一次买了股票,满仓买入了4股,依稀记得买入价是1141元。买入当天还略涨了1毛多(当时还是t+回转交易,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上柴股份就基本跟随上证指数一路下跌,随后就再也没有到过阿彧买入的成本之上,也就是张同学所说的“套牢”状态:账面是亏损状态但是没有抛出。这期间阿彧经常会在下午没课的时候骑着单车去沪上书店购买相关的投资书籍,买完后立马拐进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大厅来观看股票行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